《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1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让—雅克。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读后让人回味无
穷,让我对教育、对育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
人的手中,就全都变坏了。”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其实与《三字经》类似,都在主
张人性本是善的,恶的根源就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也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认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的,主张对儿童始终施
行自然主义教育。
全书是分年龄段来阐述的,逝去时光已不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
卷,十二到十五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
引导他如何思考问题。”“孩子读书却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读书,他不是
在受教育,而是在学习识字。
”而现在的社会总是以成绩来评判一切,我自己在这个焦虑环境下也会有极
端做法。其实各科书本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实用,可我们家长总是
生怕孩子落后了、掉队了,给她们报各种兴趣班,做各种试卷练习,孩子的好奇
心、求知欲才刚有苗头,就已经被扑灭在了重压之下。
女儿总是很害怕和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觉得记背地名、气候、经纬度太过
枯燥,学这些没有用。可太阳为何每天东升西落,为何会有四季更替,为何我们
到欧洲很远,这些都是最最实用的生活常识,都与地理学息息相关。
现在想想,也许问题就在于她没有好好体会生活,没有时间去思考,透过思
考去探究,去解释最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有了兴趣,才是学科知识的
永动机,才能让她在知识海洋里驰骋。
“为了不让孩子死啃书本,我要让他到工场去干活儿,动手会有助于他心灵
的发展;”然而,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老大”,
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信奉的宗旨却是只要学习好,其
他你不用管,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照顾你生活。这样很明显背离了教育的
目的。
所以,这个暑假我上班的时候特意让十四岁的女儿在家做午饭吃,本来已经
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事实还是让我痛心难过,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
败。头几天,独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鸡蛋,就是糊的饼;中间几天,索性饿
着肚子等我回家后的晚饭,后面几天,甚至连煤气灶忘记关了,烧穿锅底是小事,
要是房子点着可就是大事了。
我们好像真的是做错了,错的是我们大人。现在这样,培养的就是“巨婴”。
且不论学到了多少学科知识,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巨婴”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
是的,我们少些说教,少些指责,多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
把我们的思想当成了他们的思想,在小树苗要被风吹到时扶一把,他终究会长成
一颗参天大树的。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
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爱弥儿》读后感2
这段时间认真阅读了卢梭所著的《爱弥儿》,书中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
观点,使我受益匪浅。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
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
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
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
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
生长。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
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
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
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做好任何事情都
离不开这几点。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那怎样才能培养
孩子的对事物的或学问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
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应该不要吝啬自己的
赞赏,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当孩子觉得学习很有意思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孩
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自我不断学习操作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
的过程。
卢梭说:在儿童期,不要给孩子讲道理,那样只会使他觉得“道理”令人生
厌,从小就对“道理”产生反感。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资,我们一定要对他特
有的天资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他的方法施以教育,因材施教,才能
使付出获得回报。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讲道理,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卢梭的
这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学生年龄小,对一些道理不能真正理解领悟。对他们
讲道理,不如认真观察他、了解他,尽可能让他的心灵只关注快乐和玩耍。在快
乐和玩耍中学习知识。对他的一些缺点或错误,要谋定而后动,就像一位良医,
不会糊里糊涂开药方,一定是在研究诊断后才开始治疗的。
卢梭阐述的对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教育方法,对我也很有启发。卢梭说,教育
女孩,只需对她说,别人怎么会看她就可以把她们管理的好好的。而对男孩如此,
则如对牛弹琴。我原来在教育学生时,也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但很少想到不同的
性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今后,我要积极采用学到的这些好的教育方法,我想
教育学生会更加得心应手,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使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生的新观念,收获很大。今后,我在教学当
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教育方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爱弥儿》读后感3
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
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
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在他
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
贪婪、野蛮社会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
宁、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
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
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
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
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
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
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
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
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
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
人。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
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的自然人是生
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这也正是卢梭倡导教育要遵循
“自然”原则的根据。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
其次,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
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
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为教师,作为父母都应该明
确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样,当孩
子走向社会,无论在何时他们都会有目标,能为了理想而奋斗,都能坚持做人的
本分。至于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院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
观。
《爱弥儿》读后感4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
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
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
自由发展。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
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但是的手段了。我国伟大
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但是的行为,在这点上我跟卢梭的看法是吻
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就应透过游戏持续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我们此刻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
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
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
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
之需。
卢梭的《爱弥尔》,能够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
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贯穿卢梭论教
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观点,即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我们不妨将卢梭
的“自然教育”拿来使用,让孩子顺从“自然”的发展,不要让他们过早地明白
与他们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让他们尽情地游戏,这样才能到达需要和供给的平
衡,才是自然地发展。
我发现此刻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
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就应得到的是什么?人们只想到怎样
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就应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
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
够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
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
好处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虽然年满百
岁才寿终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来就丧了命,如果他一向到临死的那一刻都过的
是最没有好处的生活的话,他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就走进坟墓好哩。
教会学生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透过思考发现活
着的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他将来做铁匠,也要是一位能够理性思
考的铁匠。我想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就应
从我做起,从这天做起,摒弃传统观念,顶住“外行”的压力,冲破看人、用人
的牢笼,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
展。这样,教育就会真正成功,中国的教育才会立于东方不败之地。
《爱弥儿》读后感5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完卢梭的《爱
弥儿》,虽说有一点雾里看花,但细细品味,确是有不少独到见解之处,现简述
一点读书心得。
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的问题,顺应天性的发展才是教育应该做
的。因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
实。”,“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
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他认为不能用成
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就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卢梭认为,人的成长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
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
们如何利用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务获得良好的经验是
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只有这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的发展,才能促使儿童得到
健康的成长。
卢梭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理解,将儿童的教育分为五个阶段,。
他认为,从人的出生到两岁这个阶段,主要应进行体育教育。从2岁到12岁这
个阶段,儿童在智力还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感官教育教育就显得比较重要。从
12岁到15岁这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智育教育的地位就占主体了。从15岁到
20岁这个阶段,随着人的智力的理性判断能力的发展,这个阶段,道德教育就
是重点了。从20岁开始,爱情教育应成为这一阶段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幼儿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尊重儿童身心发
展的规律。儿童本以发展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要目标,
许多家长和教师却以儿童认识多少汉字,学了多少英文为衡量儿童教育水平的标
准。这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幼
儿教育改革应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卢梭主张儿童应在生活经验中接受教育。“为了使大家明了我们不能为了惩
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儿
童通过切身体验,感到不方便或痛苦之后,他们就会理解这种惩罚是自身原因造
成的了。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而不是去关心荣誉和
财富。所谓道德公民,就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意志,个人并不是一个脱离社会的
单个体。“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叫他经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
把豪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
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卢梭认为如果儿童自我独立能力相对较差,家长和老师应重视培育孩子的挫
折教育,引导他们吃苦耐劳、遇到挫折不气馁,认真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培养
他们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
《爱弥儿》读后感6
最近读了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的旷世名作——《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就让
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
“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主张的教育观念,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而如何
来平衡好孩子的现实压力和保持天性自然,的确也是我们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困
惑。
卢梭崇尚的自然教育,渴求孩子的“个性解放”,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
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我们家庭的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和尊重孩子的感
受。但是遵从天性自然在现实中做起来感觉挺困难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握
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今社会上教育内卷已经成为了常态化,虽然政府颁布多项举措来缓解家长
的焦虑,以期望改变教育内卷现状。但是家长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日趋激烈的竞
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肆行,家长陪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导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
子们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
的。尤其是现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想法,需要被尊重,被
肯定,我们家长需要的是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探讨未来,给予他们试错的勇气,成
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上既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也
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只是一味的保护他们,更需要教会他们
如何去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适应现实的社会。
以前,在教育内卷的影响下,有一段时间,我也偏离了教育的轨道,没有遵
守孩子的天性,将我们大人的期望强压给了孩子,一度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的源泉,
每天只一味的上课学习,他的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某一天,突然惊觉孩子好像
很久没有笑了,我开始反思自己,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对孩子最终的期望,
难道我们对孩子只是希望他考试成绩优异,只是希望他能够考上某一所重点初中
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期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开始聆听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选择,寻找孩子快乐学习的源泉,他又开
始有了笑容,更神奇的是他的学习没有下降,反而有了提升,那一刻我明白了,
发掘孩子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比一切的填鸭式学习更有效。
所以,我们的教育既需要保持孩子的天性自然,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平衡好与
社会现实的关系,这样才能创造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既要遵从孩子的自然天性,教
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又要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给予孩子
正确的引导。这样,当孩子走向社会,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能够
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爱弥儿》读后感7
卢梭先生并不是陌生人,他的名著《社会契约论》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
神》都是法律系同仁的必读书目之一;他在《社会契约论》中的“平等、自由”
“天赋人权”的理论,在《爱弥尔》这本教育类著作中,同样有所体现。
一、孩子是应当自然的成长的,但也不能无节制的满足其欲望。
“感觉是他知识唯一的________,他什么东西都想去摸一摸、弄一弄”;所
以自然是孩子的本源,孩子天然就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并天然就会模仿大人
的言和行;所以,孩子本身是不需要被教育的,他或她天然就能够自我学习和自
我教育。成人的过多干预才是导致教育偏离本源的主要原因。
“他们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指使别人。不过,这一现象并不是由本性产生
的。”与此同时,孩子天然又是极聪明的,或者说人类天生又是极其聪明的;如
果他们发现了可以为所欲为,可以通过哭闹、撒娇、投诉、控告获得利益,他们
自然不会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利益,而显然会其他更容易的方式去实现自身利益
最大化。所以要在他或她明白,真正疼痛的时候再请求帮助,而不是将他人当做
自己的拐棍,那样注定是走不快、走不远的。
成人世界的规则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否则就会出现通过法外途径反而能够
得到更多利益的怪事,且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另外,家长也不应当焦虑,该会走路的时候,他或她就会自然学会走路;该
会说话的时候,他或她就会学会说话;家长能够做的不是替他或她走路或说话,
而是创造机会练习,创造机会让他或她自然的学习,比如卢梭笔下的假面具练习,
比如我们小时候慢慢学会跳绳。
焦虑走路、焦虑跳绳、焦虑成绩、焦虑工作、焦虑婚姻。这些焦虑都是同样
的问题,关心则乱。自然之道、顺应趋势之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本源之道。
二、孩子是应当被平等对待的,虽然这知易行难。
如果孩子是自然成长的,那么他或她应当是能够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够不依
赖拐棍而自然站立的。那么作为独立的人,他或她理应获得家长的尊重。不过,
客观上大部分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很难那样平等的对待他们,如同我们在社会中
没被他人平等的对待或往往不能平等的对待他人一样。
当代社会,追求效率,能够短平快的实现目标的方法被广泛宣传和使用,加
上刻意不刻意的焦虑,使得大家都变得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无论是报班还是作
业时间,无论是生活自理还是购买衣物,我们总在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借口,
不平等的对待孩子,急功近利的强制对方。而当一个人不能被平等的对待,真正
的独立是不会从天而降的;真正的成长也是不可能靠强制得来的;这正是我们要
修行之处,只有做到了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爱弥尔终将长大,终将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希望他或她是自然的,是独
立的,是能够平等善待他人同时被他人平等善待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创造上述
条件,共勉。
《爱弥儿》读后感8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
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
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
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
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此刻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
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
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
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思考孩子的想法。就应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
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
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
不是能够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
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
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理解世俗的
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
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
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就应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
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儿》,也能够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
什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期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貌。如果我们打乱
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
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
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用心引导鼓
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潜力,培养他们克服困
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好处上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须不会遥远。佛说:人
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你的作为,才使得人生变得有好处。人生本
来就就应是幸福完整的,我们只但是是去奋力追求还他个原貌而已!
《爱弥儿》读后感9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
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
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
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
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
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
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
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
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
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
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
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
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
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
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尔》,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
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
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
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
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
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
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会遥远。佛说:人
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你的作为,才使得人生变得有意义。人生本
来就应该是幸福完整的,我们只不过是去奋力追求还他个原貌而已!
《爱弥儿》读后感10
今年暑假经俞老师推荐看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
著,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
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让我很有触动的是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按
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年
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对照自己,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切身感受到当今
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还未懂事的时候,以至于将来被社
会淘汰。于是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紧张之中。
我家的孩子目前还处于静待花开的阶段,除了上课不太专心、作业效率不高、
对考试分数不太敏感以外,其实还是属于比较乖的孩子。他没有沉迷网络游戏,
没有对电子产品有过度依赖,也没有排斥对于之前双休日被安排的兴趣班,他阳
光、开朗、热情,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作为课代表
有较强的责任心,他喜欢阅读,知识面比较广泛,除了买书对于物质没有太多的
需求,平时给他零花钱,他也从不乱花……作为家长我既着急又欣慰,其实内心
很想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但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作为一名HR每年看着不是
985、211就是海归,且入职的比例一直攀升(今年已达30:1),实话说很难不
对孩子进行干涉,因为我怕,怕属于他的那朵花还未排上绽放期……
看完此书,我静静地思考。作为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我们把所有
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出发点肯定毫无疑问是为孩子好。但换位思考,
对于他而言,他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无形中产生的,因为家
里有6双眼睛无时不刻的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督”的状态,他会感
到紧张,也许还会透不过气来。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独一无二的认知过程,
他并不是能够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我需要努力平衡好来自社会的压力与
践行好教育的目的,我坚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获得幸福。
这个暑假,相信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对于教育新政的实施,有喜有忧,喜
的是从国家层面已意识到教育体制的优化刻不容缓;忧的是双休日我们将何去何
从?冷静思考过后,我想凡事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从容的应对“自然的存
在”,平衡好来自社会上的压力,回归自然,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在自
由的空气中成长。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将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加注重孩
子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用心引导鼓励孩子去发现和体验身边的美,进一步锻炼孩
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在学校生活中建
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们遇上了改革的浪潮,有机遇也有挑战。唯有积极努力,
唯有全面发展,才能不负国之栋梁之使命!
《爱弥儿》读后感11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
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
鸟儿没有翅膀。”所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
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
流传千古的佳话。而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
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
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
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
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
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例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
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
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
身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用心学习有关学生的教
育方法。
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自
然的锤炼,比如孩子在各个时期都会生病,着同样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试想
没有胜过任何疾病的孩子会强壮吗?
有许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远离疾病,他们把造成孩子伤害的
一切都拒之千里,不让孩子从事有危险,但对孩子的将来有利的事情和活动,孩
子被禁锢在安全无恙的环境中,孩子不能经受应有的锻炼和适应,这样孩子没有
暂时的灾难和危险,但是孩子却缺乏了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因为孩子成人以后
必将走向社会,必将遇到他想不到的危险和困难,因此,如果把孩子培养成温室
里的花草,就等于害了孩子,违反了正常的自然法则。虽然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
但是却造成了危害孩子的后果。
如果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的话,父亲则应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父亲不应该因为
种种借口而不履行这个职责,因为血缘的关系,父子之间原本是亲近的关系,如
果父亲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的化,他对自己的孩子的一切是比其他外来得人更了解
自己的孩子,因此,教育起来就跟能得心应手。但很多父亲都把这种责任,借口
工作忙而不愿履行,而把这一应该履行的工作让其他人代行其责,这样就疏远了
父子关系,使孩子对自己的父亲的亲情慢慢淡化了,一个对自己的父亲不亲密的
人,怎样才能做一个社会上好的好的合作者和合格的公民呢?
作为父母对孩子应尽到三个反面的责任,其一是生育孩子,第二是培养孩子
成为一个合群的人,第三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上合格的公民。
《爱弥儿》读后感12
最近我怀着对法国作家卢梭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读了《爱弥尔》。《爱
弥尔》一书用轻松而严谨的语言,通俗而易懂的词句,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细
细体味与卢梭大师交流的那种感觉,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
触颇多。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
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
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激增,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
性,或是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或是替其报名兴趣班。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5、
6岁的孩子,在其家长陪伴下,学习书法、钢琴、舞蹈等等特长。他们大多都不
是出于自愿,而是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特别是当家长曾经的梦想没有实
现的时候,总是希望他的后辈来实现,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丝毫
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回想到自己身边的孩子,每周末也都在参加围棋,英语,
国画等兴趣班,好象这已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可是我们是不是在扼杀一个孩子追
求自由的天性呢?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式教育下,这些孩子是不是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呢?是不是充满自由和翱翔的空间的.?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
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
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爱弥尔》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
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
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
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现代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
活起居等都讲究方法。我们时时要想起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孩子学习的好坏是
每个家长都都比较关注的。都想方设法去辅导他们,参加一些绘画舞蹈钢琴培训
班,但对他们在成长中是如何保护他们自己却教育得不多。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向
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
以上只是我对这本书简单浏览的一些小的体会,对卢梭“自然教育”的简单
理解。其实“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止于此,我们应该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取
其精去其粗”,并且吸取有用的教育经验,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
《爱弥儿》读后感13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
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
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
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
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都是好
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
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
“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
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
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
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
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
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
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
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
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
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
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
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
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
革是殊途同归的。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挺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
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
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
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
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不用把
孩子关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应该教育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学会热时脱衣,冷时
加衣,出汗时换衣。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该去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
他学习的兴趣。当网络世界进入孩子的生活时,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绝,而
应该变“堵”为疏导,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正确上网。
《爱弥儿》读后感14
许久没有读书,尤其是如此长篇的、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等终于鼓起勇
气,利用三个长夜粗读了一遍,也是一知半解。知道自己理解不够深刻,甚至大
有些偏差,又赶忙查百度刷了几篇读后感,才写下这些文字,匆匆总结,不及万
一,大致想说的落笔还显苍白,权当是做个学习笔记了。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1762年首次出版《爱弥儿》这本教育
学著作,一下子引来多国教育学家们的热议,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过去了这
200多年,我们依然能在其文字中感受到那种强大的力量。
首先卢梭提到:不要因为上学,而牺牲其他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应该培养孩
子的活泼,这是他们变得聪明的源头。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兴趣
之后在深入研究学问,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很接受的,毕竟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未来生
活中能变得更美好,而不是因为学习导致他们的生活变得沉重甚至痛苦。好在我
们现在也的确这么在做,也希望在有了理论依据后一直保持。
而对于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卢梭提到,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
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拥有健康家庭的童年,是孩子保
持理智的最佳环境。
作为父亲,我们有责任将其抚育和培养,直到其真正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
个有价值有思想的公民。
孩子读书,其实是很辛苦的事情,早起晨读,晚上自习,养成了吃苦耐劳的
习惯,也会在未来社会的创造和竞争中,拥有较大的优势。我们在注重孩子身体
锻炼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思想锻炼,还需加强劳动,卢梭也曾说没有劳动的成长,
就不可能获得正常的人的生活。
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是用行动去为孩子树立榜样。
再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老师在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性,卢梭曾说:做老师的
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可
见卢梭在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侧重。所幸,陪伴孩子们的教师都很年轻,
彼此的相处欢乐平等且富有爱心,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也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
建立了理想人际关系的基础。
还有就是面对诱惑,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未来走向社会,我们的孩子可
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在成长期就为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价值观,那么他们未来分辨是非的能力及自制力就会更胜一筹。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目的地其实是一样的,但如何观赏沿途的风景,并以什
么样的心境和状态,经历人生,才是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的。毕竟,对我们来说,
旅行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爱弥儿》读后感15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
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
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爱弥儿》是一部哲
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
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
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
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
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所说的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
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
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
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
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
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
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
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
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
持自然的习惯。《爱弥儿》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
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
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
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
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
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
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
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
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
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
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教育的根
本目的,不是为了要教授给学生多少已死去的知识,而是要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自
己的身体及思想,主动地去获取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实施德、智、体
方面的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
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
是幸福的“爱弥儿”。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6:4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65262118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爱弥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爱弥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