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J-2000监控装置资料详解
LKJ-2000监控装置资料详解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简称LKJ)是中国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以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为主要目的的列车速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在实现安全速度控制的同时,采集记录与列车安
全运行有关的各种机车运行状态信息,促进了机车运行管理的自动化。并且,随着运输需
求的发展,监控装置逐渐成为了列车车载运行信息中心,为<>
一、监控装置发展
我国列车速度控制技术开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其中经历了JK-2H型和
LKJ-93型监控装置两次发展过渡,目前在全路内电机车上安装使用的监控装置(LKJ2000)
为第三代产品,该装置是在吸取了第一、二代产品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由铁道部统一
组织研制开发成功的,装置的推广使用对全路安全生产有序可控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运行范围遍及所有国铁运营线路。
二、LKJ系统构成及技术特点
系统构成
LKJ系统由LKJ2000型监控记录装置主机和显示器以及与之配套的压力传感器(对列
车管、均衡风缸、制动缸进行压力检测)、机车信号、光电速度传感器、地面信息接收器
(如防撞土挡装置)、机车工况、柴油机转速、制动控制机构(包含常用制动及紧急放风
阀)、平调灯显设备、TAX2箱(多种安全监测、运行信息传输提供接口)、机车鸣笛记录
装置等组成。
软件系统由车载的控制模式、基础线路数据、人工及IC卡输入参数和地面模式数据
编辑软件、IC卡揭示编辑管理软件、地面分析软件等组成。
2000型监控装置技术特点
⑴LKJ2000型采用MOTOROLA生产的32位处理器MC68322,运算速度快,寻址能力强
(16M寻址空间)。
⑵为了提高工作可靠性,系统采用双机主从热备冗余方式,系统主机由A、B两组完
全独立的控制单元组成。
⑶系统控制器局域网(CAN)作为系统内部通信网络,并通过双CAN总线进行数据交
换。
⑷采用车载计算机预先存储地面线路数据的控制方式(即车载控制模式)。设备投入
成本非常低。
2000型显示器界面介绍
LKJ2000型显示器用于列车通常运行状态显示及接收机车乘务员指令(人机交互)使
用。
⑴通常状态下显示
机车信号灯状态显示窗口:显示机车当前的信号状态。
速度等级显示窗口(四种):LC:绿灯状态下的最高等级;SD1、SD2、SD3分别表示
速度等级,增加信息,如黄闪黄显示为机车信号双黄灯速度等线SD1、SD3(101)显示灯
亮。
速度窗口:显示列车机车当前速度(绿色)。
限速窗口:显示列车当前模式控制速度(红色)。
距离窗口:机车头部距前方信号机的距离。
信号机类型窗口:显示列车前方信号机类型、编号及列车当前位置的里程坐标。
日期时间窗口:显示当前日期、时间。
状态窗口(右侧):指示系统状态,自上而下依次为:CAN通信故障;降级、紧急、
常用、卸载、解锁、开车、调车、控制权、客货本补状态(巡检)、IC卡、A/B机、支线、
侧线、出入段、诊断。
主窗口:屏幕中间的窗口为主窗口,显示范围为5公里。靠近1/5处竖线将窗口分为
两部分,左侧1公里范围内的历史运行信息;右侧显示前方4公里范围内的信号机、限制
速度及工务线路信息等。
图形化显示信号机、接触网分相、线路坡道、道、桥、隧等工务信息。
⑵人机交互状态
由于LKJ2000型采用地面数据参数预存储,运用时顺序调用工作方式,因此,运行前
应将本次机车乘务员工号、区段号、车站号、车次、客货类型、本补状态及编组信息正确
输入装置。并根据此界面将IC卡临时运行揭示进行输入操作。
设定完成后监控装置进入降级状态,机车乘务员开车后按指定地点按压〖开车〗键后
进入正常监控状态。
三、列车运行中的色灯控制
我局现采用根据机车信号色灯显示要求进行速度分级控制,也就是说以列车运行前方
的第一架信号机为目标点,计算产生控制曲线,防止列车越过关闭的信号机或超过道岔限
制速度。
绿灯、绿黄灯:列车按预制正常模式限制速度运行。
黄灯:四显示区段目标限速为70km/h(固定模式限速值按65km/h)。
红黄灯(地面信号为红灯):列车必须在该信号机前停车。
四、限速控制
1.基本概念
在说到限速控制中,存在“2358”及“0135”的限速控制。在说起这两个概念前,首
先介绍几个LKJ专业术语。
⑴恒速区:按固定模式限速值运行的区域。
⑵减速区:按减速地点或减速信号(含停车信号)前,从恒速区开始下降至目标点的
运行区域。
2.列车速度控制
“2358”和“0135”是人们简单记忆恒速区的限速控制方式,其中LKJ基本上按
“2358”控制,只有在列车经道岔侧向进入站内股道时和使用IC卡输入的临时运行揭示
时采用“0135”控制。
“2358”控制方式:
引入概念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6:2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6397218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lkj.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lkj.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