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音乐欣赏上课时间周二
姓名何宣仪学号2011210165
音乐之旅
——音乐欣赏的感悟
曾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人们神怡心旷之际,耳边一
阵微风忽起伏。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虽琴声如诉,所
有最静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而琴声如诉,是在过
尽千帆之后,看岁月把心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后,
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音乐,曾几何时只是我休闲的一种手段,只是睡觉时的催眠曲,只是某某歌星的代表作。
但是通过这学期的音乐欣赏课,我才开始对“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有所了解。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内容,老师讲了音乐的流派、音乐的组成、钢琴音乐、管弦乐、
多元文化下的音乐等主要内容。
在音乐的流派这一节中,主要讲了古典派、浪漫派、民族派、印象派。以莫扎特、海顿
等人为代表的古典派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
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而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浪漫派则更加细腻。民族派则强调
将民族的音乐融入其中。而以德彪西等人为代表的印象派往往没有大段的旋律,而是一些互
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自由飘浮,其中变化多于稳定。徐老师让我们分别试听了四种派别
的代表作,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印象派,因为我觉得印象派给人悠长、自由漂浮的感觉,让人
有思维漂浮的感觉。
在音乐的组成这一节中,老师讲了音符、乐汇、乐节、乐句、乐段、乐章等内容。在钢
琴音乐中,老师主要介绍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著名的钢琴家及其代表作。之
后老师讲了管弦乐队的组成(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木管乐
器: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大管,低音大管;铜管乐器:圆
号,小号,长号,大号,低音大号;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锣,三角铁)。最
后一节我们讲了多元文化下的音乐,同时试听了谭盾的“地图”。
在丰富的内容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来自于古典音乐的流行音乐,比如老师让我们
试听的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和S.H.E的《不想长大》。之前,我一直认为古典
音乐与我们的时代相隔甚远,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是两个没有交集的。通过“莫扎特《第四
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和S.H.E的《不想长大》,我看到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融。
我查阅到了还有很多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融的案例。如表1。
表1.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交融的曲目
流行音乐古典音乐
五月天《知足》莫扎特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
廖隽嘉《等等等等》肖邦练习曲OP25NO11冬风
周杰伦《夜曲》肖邦降E大调夜曲
蔡依林《离人节》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
4inlove《一千零一个愿望》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
张惠妹《卡门》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捏拉舞曲
韩国的《neversaygoodbye》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
周迅《伴侣》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卓亚君《洛丽塔》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品冠的《无可救药》、《loveiscolorblind》和
《Lifeiscool》
D大调卡农
陈慧琳《Lover’sConcerto》巴赫小步舞曲
胡彦斌《婚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
五月天《快乐很伟大》贝多芬《欢乐颂》
五月天《垃圾车》巴达捷芙斯卡的《少女的祈祷》
SHE《remenber》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SHE的《波斯猫》柯特尔比《波斯市场》
杨坤《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爵士音乐《Lesfeuillesortes》
杨丞琳《庆祝》艾尔加《爱的礼赞》
胡清蓝的《两个世界》帕海贝尔的《D大调卡农》
刘若英的《分开旅行》法国人LeoDelibes歌剧《拉克美》
林宝《蓝色月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李泉《我要我们在一起》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当中的《安妮
特拉之舞》
S.H.E的《不想长大》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H.O.T的《IYAH》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和贝多
芬《月光奏鸣曲》
H.O.T的《希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
我对其中的几首进行了查阅资料与分析。
01.S.H.E《不想长大》和莫札特《第四十号交响曲》
这首《不想长大》是由知名创作人左安安以及施人诚联手打造的。歌曲采用莫札特《第
四十号交响曲》中第一乐章最脍炙人口的主题当成副歌主旋律。《第四十号交响曲》的开始
没有再使用慢速度的引子。同时,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
这是一部最阴沉,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来自百度知道
/link)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
风格加上悲怆气氛,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古
典与流行的绝妙融合,内涵与意境的融合,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古典音乐。
02.周杰伦《夜曲》和萧邦《B大调夜曲第3号》
一个是有《钢琴诗人》之称的萧邦,一个是从小学习古典乐出身的周杰伦。这次周杰伦
所创作的《夜曲》,并不是将古典乐及歌曲旋律融合,而是与背景音乐结合。只要我们细细
的、专注的去聆听,就会发现除了歌声和吉他声外,还有古典钢琴乐在跳动着!就因为周杰
伦将浪漫古典因子谱出流行音乐新诗篇,才使这首音乐作品拥有如诗般的画面。
03.蔡依林《离人节》和萧邦《离别曲E大调练习曲》
纠缠缱绻的离人思念,除了从蔡依林的歌声中感受,更能从歌曲中的前奏就明白。前
奏虽采用萧邦的离别曲E大调练习曲中的熟悉旋律,但为了营造出离人思念的凄美,而将原
曲旋律做了些许的改变。改变了音阶、放慢了速度、单一乐器的演奏,将古典之美变成了现
代的凄美。让人一听,便能明白曲子想传达的意境和作曲人冯翰铭的用心。
由这3个例子,我们可以找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歌曲都把古典乐融入流行乐中”的答
案。古典音乐的浪漫,不管是巧遇中东的神秘还是邂逅了宫廷的高雅,或者散发着凄美的离
愁和洋溢着温暖的幸福,甚至连具动感的嘻哈饶舌音乐,都可以把古典浪漫奏出另一曲令人
惊艳的乐曲。新颖的曲风,由实力歌手诠释、强而有力的现代音乐衬托出古典音乐的温柔韵
味,完美的呈现。况且只要聆听流行音乐就可以感受到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飨宴。
除了上述的例子外,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流行歌曲融有古典音乐,但真正的目的并不是
要找出有多少曲子融有古典音乐,而是要了解将古典音乐融入流行乐后,到底会有哪些新的
听觉感受。由上述的例子就可以验证“古典也能唱出流行,流行也能听出古典”,古典和流
行结合势必会产生另一场听觉的飨宴。
流行音乐富有现代感,歌曲的演唱方式是通俗唱法,有些乐器也是与古典音乐不相同。
比如一些电子乐器,贝斯啊,电吉他等等,所制造的效果和所营造的气氛也是不一样的。而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喜欢追逐时尚,活泼好动,并且喜欢寻找刺激。那些动感十足的音乐给他
们带来的感觉就是他们想要的,所以年轻人大都接受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给人的感觉是高雅,值得人品味的。流行音乐的感觉是简单明了,中心明确。
其实这两种音乐给人感觉上的差异也是由表达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古典音乐是用乐器的搭
配,演奏来表达的,意境蕴藏在跳动的音符中。但听过流行音乐的人都知道,听流行音乐时,
我们往往还要注意歌词,也就是说,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是需要歌手来演唱,再加上乐器的
伴奏,如果我们单听伴奏是无法体会到意境的,我们通常要靠歌词来理解其中含义。
不管是只结合一段旋律,或是保留原曲而另作改变,相信无所不在的音乐都可以带给我
们新的心情感受。聆听流行音乐音符跳动的方式,进而了解古典音乐的韵味,让人们体验到
古典音乐不再只是死板和无聊,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和发挥巧思去构想,古典音乐也能掀起
另一波音乐风潮。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5:3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60730131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廖隽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廖隽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