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3-08 15:10:51 阅读: 评论:0

康桥再会吧-心脏疾病有哪些

草原教学反思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老虎拔牙的故事)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1

《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了美丽景色以及受到

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在教学中,我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网络信息领

域。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我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

考虑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

表现了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

的发挥。这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

度地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为

此我播放了一段韵律欢快的“鄂尔多斯舞曲”。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

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

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后,我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尽情的享

受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文本融化了成孩子们的智慧,欢快祥和的音乐中促成了孩

子们语感的形成。在本节课教学接近尾声时,伴随着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我再次让学生整体读课文,感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把这节课

带入了高潮,虽然话已尽,但是情未了,__的中心又一次得到提升。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

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在研读“喜迎远客”时,

我出示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襟飘带舞”“飞”“欢呼着”等重点语句感

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通过优美的画面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盛情款待”的

美好境界。“奶茶、奶豆腐、奶酒,大盘的手抓羊肉”画面的出现,使孩子们不

知不觉的兴奋起来。场面隆重而热烈,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同时,进一步

体现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

的学习环境,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

3、体验文本,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

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才能彼此接纳,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我让学

生亲近文本,“激情相见”部分从四个“握”字体会见面时的亲切,我很激动的

与一个学生握手做示范,立即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孩子们立刻模仿起来,肢体语

言使孩子们对草原人民的热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文本碰撞,用心灵去倾听心

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的个性也在语文课堂

中尽情地流淌,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

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

满活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

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

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草原》教学反思2

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

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时,教师先让学

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

风光片。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

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

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

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

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

是深刻的。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

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

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

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

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

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

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反思二: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在上《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时,上课已接近尾声,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

着牧羊人的歌声。”让孩子们在朗读想像中体会草原静谧的美。按教学设计,我

该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了,让他们能在朗读中体会草原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同时领

会课文的条理。可刚读完第三自然段,第一组里就冒出一只小手,“汪明宇,你

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汪明宇站起来,拿起书汪明宇,,郑重其事地说:

“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说羊群像白云。”我很高兴,提醒全班学生:“同学们注

意了,现在汪明宇小朋友有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来听一听。”汪明宇说:“因

为白云是白的,羊群也是白的,所以说羊群像白云。“

汪明宇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师,我还知道。老师.我

还知道。”“吴雪倩,你说说看。”吴雪倩站起来,说:“如果是一只羊的话就

不像白云了,要许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

“对。还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时候也不像白云,因为白云不会跑得那么快。

只有羊群一边吃草一边走的时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飘动。”杨俊干脆就不站起来,

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话。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下

课铃响了,虽然教学任务没能完成,但我很兴奋。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

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失

去一次又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在乎学生,只有

这样,才能使老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使课堂响起动听的交响乐。

反思三: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重点指导孩子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我把课文中的一些语

句的朗读权力放给了孩子们,不是我教给他们怎么读,而是让他们认为这些语句

你应该怎么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

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

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

《草原》教学反思3

(1)《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语

言,向人们生动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

热情好客。这篇__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

将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课上我用优美的语言打动学生

的心灵,用激昂的语调带动学生的情感,用平等的心态去审视每一个孩子……在

清妙的下课铃声中结束了这一节令我令学生都十分难忘的课。回想这节课的每一

个细节,我有许多的话说,对比以前的课例,我感慨颇多: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与学生共同探讨,

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本节

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

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整节课的教

学,我始终把学生与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坚持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

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自己则

扮演一位聆听者、鼓励者、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交给学

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力求将自己与学生摆

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

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二、教师深层挖掘文本资源,力求借助文本内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种潜能。

教学中,从学生的阅读欣赏—展开想象—品词析句—自主感悟等环节,都充

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我认为孩子们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本的。比如说,在体会“那

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句话时,民主平等的气氛让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

我问:“为什么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时,有学生这样回答:“作者初次

见到草原,猛然间换了一个环境,心情豁然开朗,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还

看到了羊群、小丘、骏马,都是那么美丽,他的心情很愉快,所以看什么都觉得

可爱。”也有学生那喧嚣的城市天空与草原的天空作比较,来衬托草原天空的可

爱,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身上的创造潜能被挖掘出来了,

不教语文不被语文这条缰绳拴。经常教语文的,有时侯会受语文的限制,在

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上有所局限。当我抛开脑中的常规的设计思路来看《草原》

这篇课文的时候,思如潮涌,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涌现。从三维

目标完成的效果来看,这节课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受到感情的陶冶和熏

陶,学生又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地品词析句,领悟文本表达的内容孩

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某些话语超乎了老师的想象。所以,课堂上,必须相信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这些,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得知识,提高语

言感悟能力以及提高语文素养。可以说,我最终的目的是借助文本内容挖掘孩子

身上的各种潜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培养了学生

的想象能力。孩子是发展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具备创造的潜能,他

们的理解和想象可以超越文本。只是要老师善于激发,学生可以表现的更好。

对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

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把提问的机会、解决

问题的机会、朗读感悟的机会,寻取学习方法的机会交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有

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会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他们的思维、思想、理解和感悟

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放,课堂将充满个性化的理解感悟,从而迸发出更精彩的

思维火花。

三、巧妙使用多媒体教学,注重个性差异,将课堂还给孩子。

课件中所使用的图片和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很容易让他们感受

到美丽,最容易引发学生对美的享受。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视频音乐的欣赏,以及

对文本内容的简单阅读,很容易就总结出草原景色美丽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内心

深处有所触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对文本内容个性

化的理解和阅读,随时鼓励学生对文本创造性地感悟和发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

了课堂,有效地进行了思维,他们结合文本中的语言情境展开想象,产生意境,

并能够使自己的理解感悟超越文本情境,不但能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更能够

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了更多的创造性的理解和感悟,这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

课堂教学。如:“草原美景”这部分,我提出问题“草原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

最深?”孩子门争先恐后,有的说:“草原的绿太饱满了,就快溢了出来,我真

想接住它”有的说:“草原真是美的让人陶醉,看,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它

们也被这草原美景吸引住了!”……听着孩子们的精彩回答,我真的被深深的感

动了!也让我对语文教学刮目相看!

所以,在学生不难理解的地方,大可以多让学生对字词句进行品读,揣摩,

反复吟诵,推敲,质疑,其实,这就是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深入了解

感悟文本、情感受到陶冶所必不可缺少的过程。我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再加

上想象能力的配合,感受草原的美丽,之后,我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悟,

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此时,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在想象,甚至他

们还会有新的发现,有高于作者的感悟,对文本有新的理解,这也是新课程大力

倡导的。

四、课堂中的不足,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更多的收获。

首先,我觉得,教师要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从不同的方

面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节课,课堂教学很吸引学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图片、音乐吸引了他

们、感动了他们,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给了学生说真话的机会。但遗憾的是,面

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却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来肯定学生,给

学生更多的自信,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

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

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针对这项弱势,我觉得,单纯的学习几句表扬的常用话语,是不会照顾到学

生的个性差异的。学生是发展的,课堂是发展的,知识是发展的,所以深入学习

新课程下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差异,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让自己

的眼睛充满“神奇”的力量,能够轻易的捕捉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

潜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另外,我发现,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也可以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这之前,

我一直以为,只要声音大而清脆,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其实,并不是这样,学

生并不喜欢这种一个调子下来的`声音。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越来越感觉到,语

文教学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当执教者真正爱上它时,才会由内而外的透出灵气。

语言是有血有肉的,激情澎湃的语言具有更大的感召力。有感情的语言可以吸引

听众,更容易让听众走入文本的情景。所以,今后无论是文本的示范朗读,还是

教学当中的话语,我都会努力锤炼自己的情感,让语言成为一种艺术,无论在什

么时候都发挥它巨大的魅力。(丁庄子小学张荣丽)

(2)《草原》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老舍

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

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

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了让

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看图片想像美景、品读优美

句子、美图配佳句、看录像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单纯地通过语言来想像从没见过的景色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播放了图片,加上美妙的配音,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

趣,积极发言描述自己通过歌声仿佛看到了什么,我顺势要求他们用完整、优美

的语言说说想像中的草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中优美的语

言,这时很自然的就引用、或模仿课文的句子,很自然的达到积累优美语言的效

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最终让学生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自主

学习,并得到全面发展,取得学与教的最佳效果。所以我重点设计了“美图配佳

句”这个教学环节,利用大量从网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

写得十分优美的、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

文中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在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朗读体会__所描写的意境,

但他们脑海中抽象的画面怎样具体地再现在其他同学面前呢?再用语言来描述

的话一方面不可能超越语言大师的范本,另一方面未免枯燥,所以我利用网上大

量的图片资源,让学生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合所选句子。设计这个环节有个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出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并通过图

片再现在学习伙伴的面前;二是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与传统教学不同

的是我们不是通过字典来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茫

茫”,而是通过鲜活的、真正的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

但又不单纯是感受,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实际是他们对__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交

流意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

正是有了读和说的铺垫,学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在学习蒙古族朋友的热情

好。

《草原》教学反思4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

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我个人看来,

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定了学生要

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__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有是一个大的挑战。

在讲课之前,我还犹豫再三,担心学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点而理解__的“神”。

而一节课下来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把我的担心全都打消了。学生

们那独特的见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时连我这个老师都自愧不如。

回忆教学前的准备及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点:

一、引发学生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

得思想启迪。《草原》这篇课文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课文。当时班中有一半的学生

喜欢本课,为了让另一半学生也感兴趣,在第一课时我范读了全篇课文,在范读

中学生改变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读起了课文。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

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了时空

__篇幅较大,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那么我把主

要精力放在了课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关景物的描写则放在了第一课时中,

这样整节课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充裕,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学生主体在反复读中理解,在反复说中明理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

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草原

上的人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一题展开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

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

教师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

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

2、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使学生对草原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

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

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

提高表达能力。

正是有了读和说的铺垫,学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感

兴趣的地方加以汇报,在汇报中全班学生没有丢掉一个知识点,蒙族人民的热情

好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难点

自然突破。

3、大胆使用综合和开放性强的问题,发挥语文综合性的功能特点:

在最后当我问到“课文的主要笔墨都放在了蒙族人民的描写上,而开头又为

什么写景呢?”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学生

A说:“景色与人物相互映衬”。B说:“草原的景美人更美”。C说:“如

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昏暗的小屋中,可能他的心胸就会变的非常狭隘,生活在这

么辽阔的草原上可以使人的心胸变的宽广。”看,这不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极

好体现吗?一节课下来,我的话并没有几句,而学生却把课文理解的如此深刻,

也就是把大量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学生在体会思想感情时,抓重点句进行分析,

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品读,从而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中我也找出了自身的问题:

一、课后练习中的读读写写落实不够

读读写写中的很多词正是重点句中的重点词,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

情景理解词义,而不应局限于第一课时中单纯的句词。

二、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课前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只要做法得当,学生会理解

到位。

三、缺乏点睛之笔

当学生说到人与景的关系时,我只是积极的肯定,而缺少精练的小结和精彩

的点评。如果当时加一句“这就是人文性的最好体现”那么会更精彩。

《草原》教学反思5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

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

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

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

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

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

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这篇__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

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

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

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

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

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此时,学生各抒己

见,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

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当地

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

一段写景语言优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战,用自己的语

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景重新进行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推向

一个新的台阶。学生想象,草原上都有什么呢?用有(),有(),有()的句

式进行描述,真正理解到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而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在赞扬声中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理解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

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

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

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

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

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

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

到草原的美。

三、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

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

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

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

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

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草原》教学反思6

我在设计、教授《草原上》的整个过程中,力图构建一个多方位、多视角、

立体化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各种

活动,把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进行。通

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几点较深刻的体会:

一、科学合理,新颖有趣的教学设计

这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

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草原之行”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过

程一环扣一环,紧凑而不忙乱,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兴趣”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

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蒙古族风光”导入了解大草原的自然景色,重在创设一种情境,创设一

种氛围,让学生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及生活环境,体验他们的情感。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课堂里的民主意识。

为加深理解,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式进行活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平等,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这

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

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我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

全面素养,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我的音乐课堂教学。

《草原》教学反思7

寒假熟悉新教材的时候,我再一次被《草原》这篇课文吸引住了。它记叙了

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

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

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课文用优美、

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初次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我安排的是两课时,按照作者旅游的顺序学习课文。但是,真正学习时,我花了

三课时,对原有教学设计也作了一定的修改,从风景、蒙古人两方面来感受草原

的美,感觉较为理想。

一、我班的孩子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导入。通过用多媒

体播放七幅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

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

习的兴趣。

二、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所以在学习第一自

然段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上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一碧千里”,

“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着白色花朵”等景色十分迷人。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自

由读、小组读、品读……最后我又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

的美景,收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感受蒙古人们的热情好客时,我先让学生找找从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提炼: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然后课件出示:激情、盛情、

尽情、深情、热情,让学生加到适合的词语前。学生在完成词语搭配的时候,进

一步感受到了“热情好客”,因而在学习小组学习时,重点把握较准确,还能从

教材想开去。

学完全文后,我觉得有一点还不够到位,那就是学生的个别朗读,情感流露

未得到充分体现。

《草原》教学反思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的美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

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

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多媒体教学能把教材中的知识展现出来,使学

生感受到美的所在,

并且主动与知识牵手。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学科比较

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况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美,

并借助于某一形式,将美展示给学生。我对此比较信赖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最终让学生在一种融洽的氛

围中自主学习,并得到全面发展,取得学与教的最佳效果。学生在学习《草原》

一课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找了大量的教学课件。上课时,我首先以腾格尔的

一首《我的天堂》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腾格尔所指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称

之为天堂?然后,演示大量的蒙古草原风景图。学生对这些图片表现出了极浓厚

兴趣,都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虽然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去实地参观蒙古草原,但

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了。当学生陶醉于美景

之中时,他们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钻研课文。课文内容掌握后,我继续演示

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本课知识的外延——蒙古的`人文风俗。其中包括学生感兴

趣的马术和摔跤术等等。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最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到课

外搜集有关蒙古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伴着腾格尔的一首《蒙古人》,

我结束了《草原》这一课。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知识。教学课件让学生在

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展开学习,

展开讨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自信。我真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

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主动与知识牵手。

《草原》教学反思9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语言,向

人们生动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

客。这篇__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

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成功之处: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

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农村

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

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

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

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整节

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与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坚持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自己则扮演一位聆听者、鼓励者、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

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力求将自己与

学生摆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

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

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

因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不足:

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

收兵”的感觉。比如对重点语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

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

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

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和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篇课文,多么投入到

课文的学习中,师生从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从__字里行间中能感受到草原的

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但是始终未能亲身到辽阔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中感

受,目睹这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感遗憾。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

万里路。”的确如此,我个人认为,假如学生和老师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

置身其中,相信体会绝对比现在看图片、看书、看录像、读书深刻得多。

《草原》教学反思10

本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加强了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通过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的确给同学们带来了感官上的饕餮盛筵:草原一碧千里

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

联欢的热闹场面。特别是第一二段草原风光的描写十分出色,课堂上做到了句句

细品,段段精读,而且趁热打铁,做到了当堂背诵,效果特别好。学生对课文的

整体把握也比较到位,课前做到了充分的预习,课上带着浓厚的感情来学习,来

品析,草原的景色仿佛就在眼前,充分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__的语言十分优美,而且充满瑰丽的想象和奇妙的比喻,应该在写法上引导

学生多借鉴。但是本课只注重了品读,没有细细分析语言到底美在那里,这样学

生的写的收获会相对较少。另外草原的风光毕竟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应该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边启发边想象,还应该就着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改换一些

比喻。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以加强语言的训

练。

《草原》教学反思11

一)优点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能打破常规,从现象到原因层层探究,遵循学生(从

形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特点,最后联系现状提出草原文化拯救,上

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堂课设计逻辑严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师生互动较好。

(二)不足

1、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创新,看视频模拟旅游,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师生问

答形式较传统。

2、教学过程中,由于板书设计位置不准确导致与幻灯片的播放顺序未匹配,

使教学环节出现瑕疵,如果幻灯片播放顺序做成超链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今

后要注意。

3、最后一个环节拯救草原文化这一活动,在操作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一

方面固然有时间因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在设计时考虑欠周到。

(1)如果草原环境进一步恶化,会对草原文化带来什么影响?

(2)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议?”两个问题将

第一个问题一笔带过,重心放于第二问,其实关于第一问的探讨更有利于学生对

草原与草原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今后要深入思考,周全考虑。

《草原》教学反思12

《草原》一文教学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

主、探究的境界,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一、从整体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草

原的景美,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二、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朗读体会,想象情景和联系生活,

体会草原的美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凸现了语文学习途径的多样化。

三、理解了作者的思路,走进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使学生真正受到感染,

体会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学生在体会了景美和人美

之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__的理解得到升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草原》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2课《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在课文里,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草

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因此,在教学__时,我

采取先整体感受到品读优美句子的方式,并且结合本学期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的研究,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讲感受。

一、整体感受,把握叙述顺序。

《草原》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初读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

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

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

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加上小标题。在全体

学生自由朗读、学习了课文之后,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复习加小

标题的方法,如《落花生》、《十里长街送总理》等,再让学生分学习小组,把

本课的小标题按顺序列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轻松地完成了这个任

务。

二、品词品句,体会思想感情。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

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

描绘的图画美,充分发挥想像,受到美的陶冶。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引导学生

仔细品读,抓住“明朗”一词,让学生再去找出具体表现出明朗的一些句子来品

读,然后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就了解了那是

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同样地,作者还通过描写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等景物,勾画出一副美妙

的草原美景。这里,我让学生去找表现这些景物特点的词句,通过读来感悟到作

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

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

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

《草原》教学反思13

《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

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

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

优美的语句、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

体上把握课文。__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

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

句总结全文,感受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__篇幅较长,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我把主要精

力放在了课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关景物的描写则放在了第一课时中,这样

整节课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充裕,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

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

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

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自由读、

小组读、个人读、品读。

最后我又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找风俗民情、理解

了“骑马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奶茶倒上了、奶豆

腐摆上了,还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大方

又稍羞涩地给客人们唱民歌”、“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民招待

尊贵客人的礼节,也就知道了内蒙古人民对“我们”非常热情,非常友好,为理

解__中心“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了厚实的铺垫。

《草原》教学反思14

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都令人难以忘怀。__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

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充分的进行了准备,希望能给班级的孩子们一个

快乐学习的课堂。

成功之处:

1.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刚开学的学

生起到了很好的调动和收心效果。

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A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C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

“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

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

3.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教学反思15

试图从蒙古音乐入手,探讨与感受蒙古音乐中有本民族特色的弦乐、舞蹈、

歌曲以及它们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有关“蒙古”的资料,使其知道

除了课堂以外,还可以从多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

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

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模仿、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

获得经验、获得能力。本课例力图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以及进一步了

解蒙古音乐文化的愿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和回味,符合教学的可持

续发展目标。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领域。

第一,感受与鉴赏。从课前热身的蒙古音乐到蒙古文化的

了解都是基于学生自身对蒙古的印象,目的是让课的序幕在一种学生纯自然

感受上拉开的,而并非老师强加上去的,老师的角色只是个引导者。

第二,体验与表现。音乐源自于生活,课的开始借用影像片段将同学们的视

线、听觉逐渐拉向传统的蒙古音乐。课的主线是蒙古弦乐、舞蹈和歌曲,通过学

生欣赏、模仿、表演等来完成,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

此贴近。

第三、实践与创造。对于学生们的创作与表演,不求完美精细,但求投入开

心,使他们体会到真正的蒙古音乐特点。

这三个教学领域我主要通过应用现代化媒体和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两大手

段来完成,有了视觉、听觉的刺激,再加上让学生尽量地动起来,进一步完成教

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验进而喜欢,并以正确的态度接受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5:1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5945118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草原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草原教学反思.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童年的句子
    pantum打印机官网-大漠孤烟直2023年2月27日发(作者:员工自愿离职协议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童年好句子摘抄1、童年,我亲爱的朋友,我现在好想念你。成长的风儿,吹走了我们的蝴蝶,吹走了我们的歌声,吹走了我们的葡萄,吹走了我们的雪花,也吹散了我们的甜言蜜语。我长大了,而你也默默地离去。你是不是又去了另一个孩子的家,陪她一起玩耍呢
  • 3℃大学自我介绍
  • 3℃入职工作总结
  • 2℃伤感的英文
  • 2℃我是上帝
  • 2℃待人以诚
  • 2℃高三励志
  • 2℃揭后语
  • 2℃大学毕业
  • 2℃辞职报告图片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