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篇一: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工作之余,翻读着《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无时无刻不在为苏霍
姆林斯基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着,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终生
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着。
帕夫雷什中学,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费尽心思地
在这实践发展他的教育信念,用心地抒写了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结
果,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他的努力下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
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
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的确,在科学
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
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
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一切活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不能忽视多样性。我们应
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把自信、创造与成功还给每一个孩子。
我浅谈了读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
一聆听和反思!以后我会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
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篇二: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艺
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
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
到教育作用。我感到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在这儿的学生
都能够受到一种美德熏陶。
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周围的苏霍姆林斯基采取的方法是这样的:在
学校周围的橱窗里面陈列一些世界名画,在学校的音乐中经常播放世
界名曲。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
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
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竭力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
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孩子的健
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我们的读书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作
保障,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孩子的收益将是不可想象的。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班级书架等有效资源。
我校的图书室和班级书架上有很多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每天再
多一些阅读的时间,让孩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孩子的眼界会更开阔。
2、家长积极配合,营造“书香家庭”。
孩子还小,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家里,家长的以身作则和正面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重要
的。可以让家长做孩子读书的向导和榜样,用书籍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诵读,你一句,我一句,不但可以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而且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
而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
3、教师适时的引导、鼓励,同时加强读书的指导,是孩子读书的
动力。
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而高尚的。教师的鼓励和帮
助对孩子来讲无疑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教师努力营造的读书环境,
对孩子的读书欲望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
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同时倡导
学生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篇三: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能使读者更集中、更全面地了解苏霍姆林斯
基其人、其校及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该书除在苏联国
内多次重版外,还在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本书通俗易懂。它既
非空洞无物的泛论,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罗列,而是以论统实,寓论于
实。结构严整,泾渭分明。
这本书所呈现的该中学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教育等方面所
达到的高度让我震惊,而其时间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可是
实实在在的实践而非空想啊!同时本书作者和该中学老师宗教般的教
育情怀和高度的专业知识素养也让我击节赞叹!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新
课程所追求的东西他们大部分都做到了。比如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对
生命的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等等。要说不足的话,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特定时期的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其公民教育仍存
在一些问题。
作为一个教师,我以为,持续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
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我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走
了不少弯路。即使现在,也有太多的教育问题我并没有思考清楚。
教育的场所是封闭的,老师和学生很少走出学校去打开眼界,去
学习实践,去了解社会的需要;评判标准是封闭的,无论是对教师的
评判还是对学生的评判,因而在现有教育体制内部被认为是优秀的教
师、优秀的学生、有价值的知识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就未必是有意
义的和合理的。教育封闭性的说法给我以很大启发,也让我对如何打
破封闭性产生了很多联想。比如,我认为,如果所有师范毕业生都有
机会进入社会,从事和体验一下别的工作,那么他们将可能对什么才
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价值的教育形成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5:0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58973131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帕夫雷什中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帕夫雷什中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