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石潭记》课时练
年级:八年级册次:下单元:第三单元设计者:佟红单位:郭屯镇初级中学审核人:
一、语基达标训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A.不可知其源
.
(源头)
B.佁
.
然不动(呆呆地)
C.参差
..
披拂(长短不齐的样子)
D.凄
.
神寒骨(凄凉)
2、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以
.
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
.
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
.
备胡。
D.以
.
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似与游者相乐
.
B.皆若空
.
游无所依
C.从小丘西
.
行百二十步
D.其岸势犬牙
..
差互
二、语用能力提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
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2015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
获冠军。
5、(2017·四川成都中考,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
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
会的现实问题。
2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
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
的策划与制作。
6.(2016·辽宁丹东中考,2分)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
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
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
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④①③⑤②B.①③⑤④②
C.③⑤①④②D.④①③②⑤
三、课文内容回顾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
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
写,本文是的第四篇。
四|、课内精彩阅读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
A.心乐
.
之(使……快乐)
B.水尤清冽
..
(清澈凉爽)
C.近岸,卷
.
石底以出(翻卷)
D.潭中鱼可百许
.
头(左右)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组不同的一组是()
A.从小丘西
.
行百二十步
B.其岸势犬牙
..
差互
3
C.凄
.
神寒骨
D.潭西南
..
而望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
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
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
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五、课外类文阅读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②然,其鸣乍
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③,或倍尺④,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
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之,青鲜⑥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
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鱼。又北曲行纡余⑦,睨若无
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⑧,可列坐而休焉。风
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
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
4
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②幽幽:水细流的样子。③咫尺:古代
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④倍尺:二尺。⑤泓:深潭。⑥鲜:
苔藓。⑦纡余:曲折延伸。⑧箭:小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长可
.
十许步可:
(2)渠之广或
.
咫尺或:
(3)睨若无穷
.
穷:
(4)予从
.
州牧得之从: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
得以易。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译:
.
(2)风摇其颠,韵动崖谷。
译:
.
4.文中写了哪三处景观?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描写出其幽深、静穆
的?
六、习作表达训练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
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
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
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5
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这个字的本义是。
(2)“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
惊心动魄的力量。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
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你校考察交流,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你
心中的汉字?
6
参考答案
一、语基达标训练
1、D2、C3、A
二、语用能力提升
4、B5、D6、A
三、课文内容回顾
.(1)抒情议论散文(2)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四、课内精彩阅读
1、A2、C3、D
4、(1)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
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2)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五、课外类文阅读
1、(1)大约(2)有的地方(3)穷尽(4)跟随
2、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
以易。
3、(1)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地)流
入北边的小潭中。
(2)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4、文中写了石渠、石泓、石潭三处景观。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涓涓
细流之声来衬托崖谷的幽静,以“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写出其给人以静穆、旷远的奇异之感。
附参考译文:
从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人们在渠上修了一座桥。有
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
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从下面
绕过石头。越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
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地)流
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
鱼。渠水又往北曲折延伸了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袁家渴。
7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
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
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
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疏通石渠后渠中灌满了水。可惜
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
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疏通渠道遇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
了石泓和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六、习作表达训练
.示例(1)书写:略。本义:上像手,下像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
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将我
们源远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如“家”字,有“家”才能遮蔽风雨,
有“家”才能丰衣足食。
8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4:3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570841311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石潭记断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石潭记断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