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出“孝”的概念和文学史上的定位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散文代表作之一,《古文观止》点评《陈情表》: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
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二、筛选信息,只留下表达“孝”的文字,凑成一篇,并谈效果
臣密言:祖母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刘病日笃,欲苟顺私
情。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
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谨拜表以闻。
三、逐句确认被删除信息的意思和意图
祖母短————先
(养育大恩;孤苦;更相为命)
情实为狼狈愿乞
终养
圣上长————后
(拔擢大恩;不敢盘桓)
理:孝治天下+彻底交代
四、重读评价并质疑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散文代表作之一,《古文观止》点评《陈情表》: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
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①最想说的:愿乞终养
②直接原因: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区区不能废
远。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
幸,卒保馀年。谨拜表以闻。
③必须解释: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
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
以区区不能废远。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
幸,卒保馀年。谨拜表以闻。
④尊重晋武: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
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
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
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
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
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
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
之情,谨拜表以闻。
⑤????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
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
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
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
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
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
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
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
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
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
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
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
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⑥真正目的:辞不就职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
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
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就是文
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
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
灭吴的阻力,收拢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
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
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
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
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
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
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
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
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
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
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
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诏
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
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
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
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
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
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
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
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
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韩诗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
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
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
孝子不得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
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刘
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还以
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从文章中可以想见,李密在构
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
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
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
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
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
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
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
发,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
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
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
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
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
从这个目的出发,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
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第一段
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
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惜等等。但作者却就此
止笔,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
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
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
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
“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
前提下出现了。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
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
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
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华阳国志》:“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晋书·李密传》:“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2:3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50260184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命危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命危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