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

更新时间:2023-03-08 09:48:12 阅读: 评论:0

手机下载歌曲-如何摆脱抑郁情绪

新课堂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水果行业)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

第2页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

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

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

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新理念

改变了对课堂教学的传统定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

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

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

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

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鼓励实践,孕育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

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

第3页

第4页

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

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关爱

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

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使学生愿学、想学、

乐学、善学。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

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

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收集

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

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

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

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

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志趣

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

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

们的数学才能。

第5页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

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

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知识水平

有差距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后进

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后进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

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后进生

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

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

高数学成绩。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

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

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

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

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

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

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

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

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

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

第6页

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

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

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

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不

断得到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

的提高与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9:4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40092130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课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课堂.pdf

上一篇:儿歌一年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新课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