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伤感诗词《苏台览古》
《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赏析】
此诗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春色满园,不仅令人
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诗人把不变的
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更加深了凭
吊古迹的感慨。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两句写当前之月,是经由
“旧苑荒台”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这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都已化为乌有,只有悬挂在天边的那一
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它才见证过吴宫的繁华,也见证过吴宫的
荒凉。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首《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诗中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极为相似,表达的都是人生有
涯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
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与解脱。但是,
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
一例外。
《超纯斋》评:“此诗写吴苑苏台虽已荒废,而杨柳又发新绿,
船娘们竟唱菱歌,春色宜人,春意盎然,除了西江明月而外,谁还记
得吴宫往事?吊古而并不伤今,蕴意深广,远非‘荣华无常之戒’所
能概括。”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歌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
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
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
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长于五绝,王昌
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
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
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
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
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
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与杜牧并称为“小李
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
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
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
李贺,宋代的、、,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诗人,都受到李白
诗歌的巨大影响。
扩展阅读:李白的代表作品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
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词赋
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
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菩萨
蛮》《忆秦娥》等。
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享有极为崇高的
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
“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
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实际上,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
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
其作为文学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
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
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7:5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3339718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伤感诗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伤感诗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