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篇小说(韩秀清)
小说是文学家族的后生。
诗与戏剧有着灿烂的过去,在它们久远的历史光辉照映下,小说那几百年的经历似乎显得有点黯然失
色了。然而小说并不羞赧于自己短暂的历史,它后来居上,在文学殿堂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如今,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说是读者最多的一种样式。
——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读小说,如看苍
山连绵,如观波涛汹涌,如听万籁交响。
读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认真对待小说,就是认真对待生活。
——(美)托马斯福斯特人一辈子不看一千本小
说,活得太冤枉,一千部小说就是一千个人生。(可以反过来理解)
——曹文轩
高中生要读懂的小说是这样的段位
人教版必修苏教版必修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
说欣赏》
高考题
《林黛玉进贾府》《最后的常春藤叶》《桥边的老人》《理水》
《祝福》《一个人的遭遇》《墙上的斑点》《小步舞》
《老人与海》《流浪人,你若到斯《炮兽》《到梨花屯去》
《林教头风雪山神巴》《山羊兹拉特》《赵一曼女士》
庙》《品质》《礼拜二午睡时刻》《有声电影》
《装在他这里的人》《一滴眼泪换一滴《骑桶者》《微纪元》
《边城》水》《沙之书》《天器》
新教材《说书人》《锄》
《百合花》《林黛玉进贾府》
《哦,香雪》《祝福》
《边城》
处在“懂”的哪个层级?层级一:能概括要点,理清思路,读懂情节。层级二:能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
读懂意义(内涵)层级三:能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
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读懂艺术文化。
例:电视剧《将夜》,你看到了哪一层?《将夜》讲了什么?——宁缺和他的小侍女桑桑的故事《将
夜》要表达什么?——蚂蚁有一天会使苍鹰恐惧,讲人和命运的对抗《将夜》怎样表达?——采取魔幻
(想象力)和现实(人间烟火气)的巧妙结合:从小人物入手,展现宏大的叙事背景。
如何读懂一篇小说?
多数严肃小说必求读者具备一定之条件,跨越一定之门槛。如此方能探幽揽胜,以别于欣赏粗浅之
作。
——郜元宝读懂一篇小说的条件:具备一定
知识,形成一定经验,由小说推理的思维,达到审美的层次。
1.知识:以小说的叙述为例
2.思维:以小说的情节关联为例
3.经验:在教材和高考之间搭起桥梁
一、小说阅读知识的运用:以叙述为例教材必修:小说三要素教材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叙述、场
景、结构、情节、人物、主题、情感、虚构等。你在小说阅读中关注过“谁来讲述”的这个问题?
在缺少经验的阅读者看来,作者和叙述者就是一回事。然而小说文本,尤其是现代小说文本不是的。
叙述者的声音,讲述的内容方式,即便只是微小的一个声音,都会改变这个被讲述的故事。叙述者改
变,情节的指向改变。例:《狐狸和乌鸦》狐狸角度(巧言),叙述者改变,情节的意义指向改变。
乌鸦角度(反思、虚荣)思考:如果《孔乙己》的讲述者换一换:1.孔乙己自己讲述;2.酒店掌柜
讲述;3.短衣帮讲
述;4.丁举人讲述;5.吃茴香豆的孩子讲述。
《孔乙己》的讲述者为什么是小伙计?(年轻时和饱经沧桑的视角。年轻时,少不更事,冷漠疏离。沧
桑的: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鲁迅的立意是让孔乙己的命运只在小
伙计有限的视角里展开。小伙计视角的功能在于,自由的省略和营造复杂的感情的错位。孔乙己的命
运古人是悲剧,但更大的悲剧在于人们对这个弱者、失败者、沦落者没有同情,而是以他的狼狈为自娱
的笑料。
——孙绍振倾听讲述者的声音:作为讲述的
代言人,他们有可信的,有不可信的;有说长道短议论的,有缄默不言的。有的在帮助我们去深入故事
的腹地,也有的会将我们引入歧途,有的只是提供线索让我们自己去判断。
1.讲述者的观点
题目讲述者的议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地奔到
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
理昭然,护佑善人义士。
《林黛玉进贾府》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2019全国卷2《小步舞》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
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
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
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2.讲述者的角度永远不要因为叙述者说话就相信他⋯⋯当你看见“我”一词,就不要再相信叙述者。
——(美)托马斯福斯特不同
的小说在测试不同的信任能力。——张大春
(1)真诚可靠的(2)让人半信半疑的(3)不可靠的(4)看不出态度的例:《安家》
《祝福》中的三处叙述: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
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
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我从可靠到不可
靠)例:2008广东《河的第三条岸》父亲是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开头)与后文情节相互矛盾,
我是不可靠的。追问:为什么父亲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在不可靠的叙述中窥见三个世界谁是第三条
岸?父亲:追寻理想母亲:活在现实我的世界:挣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未必理解父亲的世界。
《河的第三条岸》讲述者的态度
16、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4分)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
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叙述视角是叙事谋略的枢纽,它错综复杂地连接着谁在看,看到何事何物,看者与被看者的态度如何,
要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杨义《中国叙事学》例:一个爱情故事的两个版本老人:他是个很有魅
力的人,有一天我在公园的时候,有一个陌生男子向我走来,并对我说,我已经看了你一个小时了,
你是我唯一能够想到的事情。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叙述非常详尽)
年轻人:这家伙就一直盯着我,然后向我说他被我迷住了。(简略、直接)老人:我把他当做一个花
花公子,当然,我拒绝了他,但你爷爷很坚持,他无法被我拒绝。年轻人: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对
他没兴趣。但他不愿意接受。老人:他送了两打玫瑰到我的办公室(没有态度也是一种态度)年轻
人:我去上班的时候看到两打令人恶心的玫瑰在我的办公桌上,我的同事以为我的母亲去世了。(态
度)老人:他最终赢得了我的心,我也同意晚上出去和他约会。年轻人:我告诉他可以和他喝一杯,
但必须是在公共场合。老人:当我们在跳舞时,有个年轻人试着插进来,你爷爷给了他一勾拳。(英雄
的崇拜感在其中)年轻人:他竟然打了麦克,我们只是在跳舞而已。(我和你不熟)老人:我依然戴
着他那晚送我的项链,这是个传家宝。(认同)年轻人:他要我戴他妈妈的珍珠项链(疏离)老人:
他在我们约完会之后,用他最真挚的情感写了一封很美的信。(认同)年轻人:我好像认识你一辈子
了。又来了,就在约出去一次之后。(未接纳)老人:当然,我的爸爸是不同意的,所以,他偷偷爬
上水管,来到我的窗前。
年轻人:这个讨厌的神经病竟然凌晨两点出现在我的公寓,甚至没有提前传个讯息告知。我报了警,等
他们来了才敢把刀子放下。
老人: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分开,我们已经结婚50年了。
年轻人:我买了一把手枪,搬到一个新的住所,并且合法的改了我的名字。
讲述与呈现:1.讲述,时不时到场亮相2.呈现,叙述者消失在文字的背后读者为之催眠而
越发融入文本表面的情感,或有所警醒而幡然侦知文本内在的讽刺。其实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从下面
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到什么?
我往房门走去。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一个护士说。“不,我可以的。”
“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永别了,武器》结尾(无态度有情绪)
3.讲述者的身份等(叙述的腔调):思考角度、认知方式讲述者的信息:叙述人物流露出的感情色
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
篇目讲述者身份效果
《孔乙己》我:酒店小伙计旁观
《故乡》
我:出走——归来——出走者
反思、希望
《祝福》
我:出走——归来——出走者
审视、彷徨
作者另外借第一人称叙事的自我解剖、视角的转换以及作家与叙述者有意的离间等手段表达作家的理
性思索。——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篇目讲述者身份效果
2019全国高考卷2:《小步舞》
我:经历过战争、回忆者、多
愁善感
旧时代的审视者
2016年全国高考卷3:《玻璃》
我:知识分子、有一定法律意识
与王有福持不同态度者
2016年高考题全国卷3:《玻璃》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4.多重视角、多重声音相互补充,完善情节
《祝福》的讲述者是谁?(1)我(2)卫老婆子(祥林嫂交了好运了⋯⋯)(3)祥林嫂(我真傻
⋯⋯)
卫老婆子的讲述: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
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
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补足了我的讲述的局限性,交代了祥林嫂被婆家卖掉
之后的生活。包含了卫老婆子(世俗人)的评价:一个女人交好运的几个标准(生一个男孩,身体健
康,没有婆婆,男人有力气,有房子),同时也表明好运中的危机和好运的脆弱。多重视角像一个多声
部,演绎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歌。
2014年高考题《古渡头》:这是一个双重讲述,里面有我的讲述,也有渡夫的讲述。我的讲述:借宿古
渡头,听渡夫讲他的故事。渡夫的讲述:儿子被抓壮丁,儿媳妇改嫁,不得与孙子相见。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
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多重讲述:相互颠覆——意义在事件之外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几个问题:谁来讲述这个故事?为什么是他来讲?讲述者暗示了哪些信息?
讲述者明示了哪些信息?层层追问,接近主旨。
二、思维过程:以情节的关联为例阅读是两个想象空间的互动,一个是作者的,一个是读者的。讲述者
编织情节,阅读者拆解情节。
1.寻找情节之间的关联:因果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了。(事实、生活等)国王死了,不久王后
因伤心(政变)而死。(情节)——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情节的关联:下面的情节要表达什么?
情节意义表达
我接到骗子的电话:今天是你的生日,只需要你给
我转100元,就送你一部华为手机。
骗子无处不在,且会高科技,大数据。
我知道他是骗子,但我还是给他转了100元,因
为他是今天唯一记得我生日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孤独感
过了几天,我真的收到了一部华为手机,骗
子说:长这么大,你是唯一相信我的人。
信任无价,骗子的人生经历了什么
高考小说题“为什么写这些”类题目——探讨情节关联
2014新课标卷1: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4新课标卷2: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3新课标卷1:小说前半部分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他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
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3新课标卷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情节:故事到哪里结束?主体情节:别里科夫的套子+别里科夫的婚事+漫画事
件+别里科夫和科瓦连科的冲突故事结尾:——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的日子和以前一样
——村庄里的夜色
——伊凡伊凡内奇的思考
——不眠的伊凡伊凡内奇不同的情节,不同的指向
《丹柯》英雄的歌颂和被践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闲话(遇李小二、救李小二、与李小二交往)和
正话的关系?余华《黄昏里的男孩》三套模拟题:1.分析孙福的形象特点。2.小说的结尾,小镇人的反
应。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请谈谈你的看法。3.黄昏的结尾(小说真正的结尾)文章的标
题是,小男孩消失在黄昏后,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孙福?
2019年《理水》
2.情节的偶然与必然你觉得《祝福》与《甄嬛传》《楚乔传》《花千骨》哪些小说的情节更为真
实?
《祝福》故事有没有另外的可能?
祥林嫂的一生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丈夫死出逃做工,被抓回去,卖到山里嫁给贺老六第二个丈夫死
儿子春天被狼吃自家的房子被收,被大伯赶出家门到鲁镇做工,因为是寡妇而受歧视必然:祥林嫂没
有婚姻自主权、劳动权、财产支配权、说话权,别无选择:命运是一场无法再下的死局。其实也不是命
运,命运不过是借口。她生存的社会,戴着不同的面具——政权、神权、族权、——来掠夺,夺走了他
的一切。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别林斯基
3.情节之外
2012年江苏高考题《邮差先生》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
用?
2013新课标卷2:《峡谷》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
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从情节走向情节之外故事追求的是曲折,如同漂流,重要的是漂流的刺激惊险,看船只如何在波涛中颠
簸跳跃,看船只如何冲过了九道十八弯。
小说也有故事,但小说往往大于故事,如同在河中航行,航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两岸络绎不绝的景
色。河道也有九曲回肠,但有时船会停下来,让我们看岸边的一棵树、一块石头,看天空的一朵流云,
一只飞鸟。
《老人与海》前身是一则通讯,这篇小说最有价值的是思想的东西。如何捕捞思想的鱼。从通讯到小
说,丰富了哪些内容?
大量的内心独白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在对情节的追问中走向意义的深处:了解闲笔不
闲,话里有话;情节是偶然还是必然,并不断地追问因果。
三、阅读经验的建立:从教材走向高考环境类考题思维模型:对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环
境(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人物(烘托,映衬)、情节(推动,
暗示,铺垫)、效果的作用,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套路后来就不行了,以环境考查为例:
2008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019全国卷2《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9全国卷3《到梨花屯去》小说中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现在高考是因文命题。
模式无法覆盖的答案:
《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
中有重要作用
《到梨花屯去》小说中多处景物描写,请分
析其功能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
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自然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
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
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
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代气息。
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
牵挂。
从模式到理解: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引出我和舞蹈师的故事,切入自然)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
(情节的展开)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
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情
节的集中与展开)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
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故事的结局,挂念苗圃,挂念主人公)突
破三要素加主题法,走向真正的阅读环境核心素养
人物关键能力
情节(经验——思维——审美)
主题必备知识
2018年全国2卷《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
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教材练习题:
1.《谈中国诗》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喜欢的捕鱼,说说它
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作为生物的社会》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句子的幽默效果。
3.《宇宙的未来》举出文中几个语言风趣幽默的例子加以分析,体会霍金这位科学大师的演说风格。
2018年全国卷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别了,大不列颠》练习题: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
品的厚重感。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外中是如何将两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2019年《理水》回归小说本身:概念:小说是经验成分与虚构成分重新结合的产物。(小说是用散文
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
如何读懂小说——小说经验的建立从单篇到一类从直觉到判断从共识到个性化理解通向小说的幽径有
多条⋯⋯愿你阅读归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7:2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3153118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炮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炮兽.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