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古诗词赏析5篇有名
瑞龙吟·大石春景
词牌名:瑞龙吟|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
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
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
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
一帘风絮。
北宋末期闻名的词人周邦彦所创调,著词一首,名为“瑞龙吟”。编
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访旧感怀之作。是词人因遭党祸罢黜庐州,
十年前方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监主簿。此词便是写回京后访问旧友的困难心
情。此作以铺叙手法绘画形象披露内心愁苦,今昔交织,人物心情与作品
境界均赐予动态性的表现,其构造模式甚至带有戏剧性特点。这使它成为
一篇不行多得的佳作。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词牌名:风流子|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
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
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
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表达相思之情的词。开头三句写初春黄昏外
景,点明时间地点。接下四句,写燕能入金屋,而心上人却不能谋面。只
能听到伊人弹琴吹簧的声音,备增孤独。“欲说”以下四句忆旧,将当时
两人半吐半吞,欲说还休情态生动绘出。下阕着重写自己的思恋。“遥知”
三句假想对方念已;“最苦”写自己梦魂难寻,虽有伊“待月西厢”,却连
梦中也不能去到伊人身边。“问”数句渴望重叙旧欢。但结尾又转而把期
盼全抛掉,诘问苍天:莫非让我们“霎时厮见”都不行吗?全词由景而情,
吞吐往复,层层递进,将情写到极处,令人读后心潮难平。
花犯·粉墙低
词牌名:花犯|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仍旧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惋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忙,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
坠。
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幻想,一枝潇洒,黄昏
斜照水。
宋人极喜吟咏梅花,如宋初的林逋即以咏梅诗能摄取梅的风神而传诵
一时。这首《花犯》咏梅词,当写于其十年的州县宦游生活期间,其较大
可能性是写于溧水任上。在溧水时期,周邦彦用长调写了相当数量的咏物
词,如《红林擒近·咏雪》、《玉烛新·梅花》、《三部乐·梅雪》,等等,
其中又以《花犯》咏梅最为著称。
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上片从眼前
写起,梅花盛开,风情如旧,忆及去年独赏雪中素梅的雅兴。下片仍从今
年写起,人将远行,梅花亦似惜别而坠落。待到梅子熟时,自己身在江上,
只能遥想潇洒扶疏的梅影。全词句句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自己。人与梅
花溶为一体。委婉地透露自己年来落寞的情怀。作者擅长从虚幻处着笔,
写得曲折含蓄,余味无穷。
大酺·春雨
词牌名:大酺|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下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
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
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
等闲时、易难过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
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宁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
屋顶上响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
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雨
气潮湿,松了琴弦。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
网,一丝丝粘上竹帘。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起伏,昏昏
沉沉,我单独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
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我这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最担忧的是满路泥潦把车轮粘连,使我无法
把家乡返还。怎奈我此时此刻的情景,就像当年滞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
思念故园;就像瘦弱的卫玠,多愁多病而易难过肝。困顿悠闲,更简单忧
愁伤感。难怪客居平阳的马融,听见笛声中的忧怨,就哀痛得泣涕涟涟。
更何况在这长满青苔的客馆,萧条冷落,已被凋残的点点红花铺满。如今
门外的樱桃已经结成豆粒大的果实,却无人与我共同赏玩。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词牌名:齐天乐|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
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
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周济谓“此清真荆南作也,胸中犹有块垒。”
(《四家词选》)从首句及内容看,当是作于金陵(江苏南京)。时间当在知
溧水县前后。周邦彦于元祐八年(1093)三十八岁时调知溧水县,绍圣四年
(1097)升迁国子主簿。
上片起拍“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在眼前呈现一片秋景
萧条,客子秋心寥落。台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旧都,自隋唐以来,文人
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兴废之感。如唐末诗人韦庄就感到“六朝如梦”(《台
城》)。而此时此刻的台城更是草黄叶枯,“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
辩》)更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起递进连接作用。殊乡作客,已经
够使人惆怅了,更何况又遇上晚秋季节,“众芳芜秽”,殊乡客子更难以禁
受了。词意递进一层。陈廷焯认为“只起二句便觉黯然销魂……沉郁苍凉,
太白‘西风残照’后有嗣音矣。”起首造境便为全篇意蕴定下基调。
自“暮雨生寒”至上片歇拍全从殊乡秋晚生发开去,一路铺叙,渲染
“殊乡又逢秋晚”的惆怅心情。“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蛩,就是促织,因鸣声“唧唧”,好像织机声响,故名。晚秋之夜,本已
渐凉,加上秋雨,顿觉寒生了。更何况词人心情低落,更觉四周寒意更深,
深阁妇女已在“寒衣到处催刀尺”,(杜甫《秋兴》)起先缝制寒衣,打算
过冬了。以上是从客观事物层层渲染,使前面所描摹的秋色显得更浓了。
从“云窗静掩”起,就作者主观方面进展勾画。“静掩”,没有什么人来往,
衬托出一种幽静的孤寂感。这种主观感受又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
的反映。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蕈”。罗裀,就是罗绮垫褥。花蕈,就是精致
的竹席,词中天气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撤去竹席,
换上垫褥是势必的,而且年年如此,为什么要“叹”呢?“叹”,就是词人
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间流驶,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蕈”用“顿疏”,
换上“罗裀”用“重拂”,都透露了词人对光阴快速的敏感,对自己老大
无成的叹息,用辞非常精细。“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虽然时已晚
秋,夏天的生活用品用不上了,但綀囊却还留着,露萤照我读书。綀,音
疏,淡薄布料。这里用车胤囊萤典故。《晋书·车胤传》:“(胤)家贫,不
常得油,夏月那么练囊盛数十萤火以读书。”当然,周邦彦不比车胤,不
至于“不常得油”,这只是说,他虽有他乡作客、宦海浮沉之叹,但他志
在诗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想“服侍于公卿之门,奔跑于形势之途”(韩
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修身洁行,志趣高尚,书生本色,不负初衷。
此乃借古人之高境界以表示自己的高境界,如王国维所云:“借古人之境
界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这上片歇拍两句
没有将惊秋开展为悲秋,而是荡开一笔,使词意转向高雅旷达,这是一个
关键处。
下片转到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荆江留滞最久”,周邦彦于哲宗元祐
二年(1087)出任庐州(合肥)教授至调任溧水之前约有七八年时间,他曾留
滞荆州。据王国维推断,他在荆江“亦当任教授等职”(《清真先生遗事》),
年方三十多岁,他这时在金陵,思念荆江故旧,但却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
假如只写自己思念荆江故旧,那么荆江故旧是否思念词人不得而知。而推
想荆江故旧思念自己,那么自己对荆江故旧的思念便可不言而喻了。言简
而意明,笔法奇妙。“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这是化用贾
岛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长安借指汴京。
周邦彦于神宗元丰初以布衣入汴京为太学生。元丰六年(1083)升太学正,
直到哲宗元祐二年始离汴京外任庐州教授,他居留汴京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正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时期。他任太学正,“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
(《宋史·本传》)据陈郁《藏一话腴外编》所载邦彦佚诗《天赐白》、《薛
侯马》都是在汴京时期作的。陈郁赞扬他的诗“自经史中流出,当时以诗
名家如晁(补之)、张(耒)皆自叹以为不及”。可见其诗才之超群,只是为
词名所掩而已。此时,他想到汴京也正值西风落叶的晚秋,追忆从前这时
候二三好友,风华正茂,以文会友,吟诗唱和,诗情宛转,其乐何极、至
今回首,乃如电光火石,幻梦浮云,徒增感慨。“凭高眺远”一句从词意
看本应放在“渭水西风”之前。“渭水西风”三句正是凭高眺远所见到的
想象中景象。而就格律看,只能置于此处,作为补笔,收束上文,以舒积
愫。可是关山迢递,可望而不行即,情怀郁郁,惟有借酒消愁,举杯一醉。
“纵玉液新篘,蟹螯初荐”玉液,美酒,篘,漉酒的竹器,此处作动词用。
“蟹螯”典出(《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
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是一种不为世用,放诞不羁的
行为,作者的意思是说,他也要像毕茂世那样,一手持海螯,一手持酒杯,
直到醉倒山翁。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幼子,曾镇守荆
襄,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
池。日暮倒醉归,酩酊无所知。”(《世说新语·任诞》)周邦彦以山简自
喻,也可看出他当时心态。“但愁斜照敛”,忽作转折,似与上文不相连贯,
实那么一意承转,他正欲饮玉液,持蟹螯,如山翁之醉倒以求解脱愁思,
然而不行,当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绿芜凋尽”的台城道上时,一片衰草
斜阳,暮秋古道的苍茫风光,摇撼着他的心弦。上片节候推迁,流光易逝
的感慨,再次充塞胸臆:岁月如流,人生有限,寸阴惋惜,去日苦多,他
不免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的迟暮之感。
所以陈廷焯说:“美成《齐天乐》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伤岁暮也,结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几于疼惜寸阴,日暮之悲,
更觉余于言外。”(《白雨斋词话》)
那么,周邦彦滞留金陵时,年不过四十左右,何以就有迟暮之感?这
只要看他于哲宗元符元年(10101)写的《重进汴都赋表》中一段话,便可
大概知道:
“臣命薄数奇,旋遭时变,不能俯仰取容,自触罢废,漂零不偶,积
年于兹。臣孤愤莫伸,大恩未报,每抱旧稿,涕泗横流……”
北宋新旧党争剧烈,对周邦彦的仕宦生活有必须的影响,因为他“不
能俯仰取容,自触罢废”,他自元祐二年至绍圣四年,外任庐州教授,滞
留荆江,调任溧水,十载漂零,过着“漂流瀚海,来寄修椽……憔悴江南
倦客”(周邦彦《满庭芳》)的生活,心情抑郁寡欢,他留金陵时,正是在
十载“漂零不偶”的期间之内,所以他在词中惊秋感物,思念故友,借酒
消愁,迟暮之感,都与他的生活遭际有关。因此,全词感情亦极沉郁顿挫,
陈廷焯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那
么有姿态,沉郁那么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
矣”。此词笔法迂回曲折,感情沉郁顿挫,是其妙处。
周邦彦古诗词赏析5篇出名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7:1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31098180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雨周邦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雨周邦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