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
1、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般管理过程与战略管理过程的区
别与联系。
公共事业的一般管理,相对于战略管理,是由中低层管理机构根
据相关的公共政策和战略所实施的日常性管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
和实施与从物的角度对公共事业管理对象进行的划分密切相关。
战略管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
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而
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
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
的活动、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性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
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所以,所谓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
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
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战略管理具有如下的特征:第
一、战略管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性。
第二、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
第三、战略管理外向性,是外部环境的管理。
第四、战略管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实施过程。
第五、战略管理是理性分析与直觉的结合。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
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职责范围
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而且在当时情况下公共部门有资
源和能力能够予以解决的,才能进入公共事业产品政策的讨论范围,
最终通过计划的制定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这类问题就是所谓的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基本条件:第一、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即作为公共
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它必须是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察觉的、所认知的。
第三、它必须具有公共性。即这一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
遍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问题.
第四、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有什么特点?
从一定的社会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前提条件来看,成为
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具有下述特点:
A、公共性。这是最为基本的特点。这一公共性主要表现为它涉及
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或者说它与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都有直接
或间接的联系,
B、可变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同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此时可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则可能就不能进入公共事业管理
的
范围;二是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是有分层次有范围的,因而在此地
区内是具有公共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另外一个地区则在不一定。
C、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是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
对象的社会问题必定是被感觉和认识的,而且对解决它的价值或意义
都有一定的了解;不确定性,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问
题,由于问题所涉及的环境因素等的复杂和变化,也由于作为公共事
业管理决策者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和发展变化,因而能否成为公共事业
管理的对象,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4、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形成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过程对公共事业管理领域来说,最直
接的影响的通常就是公共卫生,教育、公用事业等方面,从而使得在
这些领域中对公共事业产品的需求产生重大而急切的变化
2.经济的较显著的变化。这里所说的较显著的变化,既有可能是
经济方面重大的衰退或金融领域的危机,也可能是经济的强劲增长和
金融业的发展。
3.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公众日常生活日益技术化,不断产生
新的公共事业产品需求,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复
杂化,也使得诸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成为一种基本的公共需求,
成为必须解决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4.国际间交往和关系的变化发展。国际间交往的增加,一方面是
使得对原有的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有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的可
能,另一方面是公众对公共事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了一个横向比较,进
而产生出新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方式成为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5、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主要提出者有哪些,其提出公共事业管理
问题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A、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在应然层面,在选举的责任机制制约
下,都会促使他们关注包括公共事业领域在内的公共性需求,聚焦公
共性事务,从而提出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就前者而论,现代政治都是以政党组织
为运行依托,以夺取政权或执掌政权核心的政党政治,政党在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作为涉及公众日常
生活最基本的条件领域,最能反映出民意并得到公众的支持或最激烈
的反对,因而政党就成为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主要提出者。就后者而
论,利益集团通常是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利益集团就
存在涉及公共问题,提出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可能。
C、大众传媒。通过反映民众偏好、利益和意愿,或者通过实际上
是塑造民众意愿进而塑造公共问题的方式,提出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问题在内的公共政策问题。
此外,当代西方社会广泛存在的各类政策分析研究组织,由于专
门从事政策分析研究的职业所致,通过其所掌握的较为广泛的社会资
源和信息,通过其集多学科知识和人才所形成的专业化的政策研究,
也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一个主要提出者。
6、影响公共事业管理问题认定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本身。即如果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本身是重
大的、明朗的,就能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二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提出者。即提出者本身的地位、影响力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列入相关部门的讨论范围和程
序。
三是认识、把握和提出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机制与过程。实际上,
上述两个因素对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认定虽然十分重要,但却带有某
种人为性或偶然性。因此,在平时是否建立了一个正常的、民主的和
开放的察觉机制,以及相关信息分开制度与程序,就成为影响公共事
业管理问题认定的重要前提。
7、确认社会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法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人员直接与公
众接触,面对面地进行调查。
最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观察法。这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人员用感官和借助辅助的
科学仪器对社会现象,在自然发性的条件下进行事实考察的一种方法。
2、访谈法。这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直接与公众进行面对
面的交谈来收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3、问卷法。问卷法也常被称为民意测验。问卷法可以比较客观、
准确地了解民意的变化,而且省时、省力,并能使结果数量化,因而
是目前世界上十分通行的社会调查方法之一。问卷法的问卷有四种形
式:是非法、选择法、计分法和等级排列法(或语义级差法)。使用
问卷法的一般程序为:设计方案,抽样、拟定意见证询表;信访、电
话或派员面询;整理、统计、分析、综合调查结果。
(二)间接调查法
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可以采用间接的调查方法去
获取有关信息。所谓间接,就是指不是通过公共事业管理人员和公众
面对面的交流而获得信息,而是利用手头可以找到的历年统计资料、
档案资料、样本资料以及日常收集、整理、储藏的资料等,即通常所
指的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信息。这种方法称为案头
资料分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献法。由于文献信息量大,对于了解
舆论趋势、社会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因而这一方法是十分重要和有
效的调查分析方法。
8、什么是公共事业中的公共项目,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9、公共事业一般管理中的计划与目标是什么关系?计划的基本内
容有哪些?
公共项目是根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公共项目是
公共事业管理中最直接可见的对象。确立和实施公共项目,是中低层
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确立公共项目的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把所要实施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
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
二者关系:
在对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确认后,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根据有
关的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和战略,针对具体的公共需求确立本机构的管
理目标和计划,是整个公共项目管理的第一步。公共事业的管理目标
就是将一定的政策或目的具体化,变成可掌握、可衡量、可操作的东
西。不同的公共事业管理层的任务是不同的,不同的层次的管理主体
所侧重的目标层次也是各不相同的。管理目标确定后,管理人员就应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
在一个计划中可以通过对确立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回答以上的问
题:
A、阐述目标,即通过具体而明确阐述,而且应尽可能的数量化,
表明所选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B、对客观的环境和各种主观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估,确认有利的条
件与不利的条件,考虑如何运用有利条件和回避或改善有利条件;
C、根据分析列出可能的运作方案,经过比较后选择适当的运作方
案。
D、确定实施这一项目管理的方法,以达到管理的高效率和资源的
节省。
一般来说,完整的计划应该包含对以下问题的明确回答:(1)我
们必须做什么?(2)我们现在何处?(3)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
么?(4)我们可能做些什么事情?(5)我们采用哪种行动方案?(6)
在行动中谁在何处干些什么?(7)如何得知我们做得如何?等等。
对于中低层中的公共项目管理来说,在形成计划后,还必须进一
步拟定具体的项目计划书,即根据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步骤。
在项目计划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每个阶段所要做的工作及所需要
的时间。有三种:乐观预算法,中性预算法,保守预算法.
10、什么是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在计划阶段有什么要求?
所谓目标管理,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
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将一个项目的总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
标相连的具体目标,即一种树状式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
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源配置等。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其运用是以目标体系的确立为基础
的。因此,在公共项目的目标确立和计划形成阶段,如果确定实施目
标管理,就必须在目标的确立和计划的形成中进行相应的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即在中低层管理机
构的公共项目的总目标确定后,从该管理机构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
由上而下地逐级分解和确定目标,而且上下级的目标之间保持一种
“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手段来实现,
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最低一级的操
作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在这一个管理目标体系中,
上一级的管理人员应该时常注意下一级项目的进度,关注下一级管理
人员在完成项目目标时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对项目进行评估等。
11、拟订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所谓公共项目运作中的拟订方案,就是指对公共项目的目标即决
策的目标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假设、推理和判断,着眼于解决该公
共项目具体的“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
点做”、“用什么方式方法做”等问题,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准备多种
备选方案。这是一个制订公共项目行动方案的过程,是一个技术性决
策阶段。很明显,做为决策的基础,拟订的方案必须是一系列的,否
则就不存在“决”,而且,由于是将在未来实施的行动,因而它必须
具有预见性。
拟订方案的价值,最主要的是为决策提供了必须的资源,从而提
供了实现公共项目管理目标的途径。
B、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即分析方案实施将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和
障碍,若发生这些问题或障碍,进行补救的可能性和如何进行补救。
C、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即对方案所设定的实施预期结果与公共
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的一致性及其程度,以及这一公共项目运作方案
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影响等。
12、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如何进行公共项目运作方案拟订中的可
行性分析?
所谓可行性分析,是指对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的分析
论证,它主要是侧重于操作性的角度,分析方案是否具有可执行性,
是否可以达到目标。实际上,是在通过分析寻求一条实际可行的达到
目标的道路。可行性分析通常的形式是由研究人员、专家和实际工作
人员对方案的可行性提出问题,由方案制定人员提出答辩论证。可行
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限制因素分析。任何一个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而
必须分析论证方案所限制的资源、时间、技术及其他相关条件。分析
方案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实行,在哪些条件下不能实行。
13、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综合分析的基本
内容是什么?选择的方式及内容是什么?
基本原则:
A、可行性原则。就是在拟订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根
据公共项目实施的客观环境条件,来制订公共项目的运作方案,从而
使运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接近管理目标。
B、详尽性原则。在拟定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拟出包括所
有实际上可以实施的方案,不能将有可能通向目标的任一途径遗漏。
C、互不兼容原则。即要求所拟订的多个备选方案之间必须要有原
则的区别,是不可兼容的,也就是说,各个备选方案在内容上应是各
自独立、相互排斥,不能只是在形式上或细节上不同而无实质上的不
同。
基本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对方案本身进行分析。这一分析包括单项评价分析和总体评
价分析两个内容。
二是对实施方案的环境进行分析。这一分析主要是从环境对实施
所要选择的方案是有利还是不利,哪些有利、哪些不利,其变动发展
趋势如何等入手,对特定的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
面的现实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选择的方式及内容:
(1)多中选一。即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决策者面对多个公共项目
的备选运作方案,通过使用一定的标准或使用几个目标对每一个方案
进行评估、分析后,认为其中仅有一个符合决策目标的要求,明显优
于其他方案,结果选中这一方案。
(2)合多为一。即经过决策者的反复比较评价,发现备选方案各
有优劣,没有一个方案在整体上优于其他方案,于是决策者以一个方
案为基础,将多个备选方案的优点吸收进来,缺点排除出去,最终形
成一个方案。
(3)重新拟定。即经过评估分析,发现备选方案都存在明显的弊
端,且很难将弊端排除,通过合多为一的方法形成一个新的方案。
(4)暂缓抉择。即各个备选方案都不成熟,而且上述的三种方式
都行不通,即不能多中选一,也难以合多为一,甚至也不难重新拟定,
从而不能不暂缓抉择。
14、公共项目运作方案实施中应注意什么?
在公共事业的公共项目管理活动中,一旦对运作方案作出决策,
接下来的就是要全力着手方案的实施,使管理目标和相应的决策变成
具体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决策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
于最佳行动方案的合理选择,而且也依赖于决策执行的最后结果。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实施的准备阶段。这主要是为决策的贯彻落实作先期准备工作、
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这一阶段必须做的基本工作主要是:第一、
制订实施方案。第二、思想准备。第三、组织与人力准备。第四、财
物准备。
2、实施的落实阶段。在进行了必要的充分准备后,运作方案进入
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通常要做的是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一定的指挥中
心,努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其中最主要的
工作就是控制。
3、评估阶段。运作方案落实之后,应对整个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进
行检查和评估,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决策实施工作提供借鉴,
同时也对决策本身的正确与否加以检验。评估阶段的主要内容有效果
检验和绩效考核。
15、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公共财产和资源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基本内涵:所谓公共财产,是指为一定社区或区域的人们共同拥有
的财产。公共财产是公共物品,是由公共财政支出的,其来源是纳税
人的税收。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享有权利,但它不是单个个人所购买的
产品,故只能作为公共物品而存在。
实际上,公共财产包括公共物品和公共收入两部分,即包括物质
和资金两种形式,但资金的来源及多少即公共财政收入一般由立法机
构控制,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支出主要来源于公共开支公共财产
和资源的类别:
A、公共设施、公共物品和产品。即特定社区所有人们都有可能享
用和受益的物质性存在,且它们本身必须是劳动产品。
B、公共信息资源。即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和可能享用的各种
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经济信息等等。
C、公共人力资源。现代社会尤其是进入了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后,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劳动力、人才方面所形成的社会资源,已逐步取代
工业时代的资本,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涉及到国家或社会的发展,
也涉及到公众自身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公众利益。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5:1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2367917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公共事业管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公共事业管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