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
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现称薄州的地震。
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
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
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
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与许多次级板块。
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部缓慢积累
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
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
的地震。
6.地球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
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
里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地震叫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
大。
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
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
..
2/11
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
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
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
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
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
惊慌。
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
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
——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与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
发生8.9级地震。
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发生的6级地震,
波与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
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
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
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
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
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
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
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
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
..
3/11
地震烈度共分1-12度。1-2度:人无感觉;3度:人有感觉;4-5
度:人有感觉,门窗作响,器物翻倒;6度:地面行人行走不稳,房
屋裂缝,造成破坏性地震;7-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倒塌
破坏,烟囱断裂;9-10度:房屋建筑物严重破坏,铁轨变形,地表
多处裂缝;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山体滑坡,
造成巨大灾害。一般一次6级地震,震中烈度达8度,人站立不稳,
大部分房屋破坏倒塌,烟囱断裂,框架建筑与新式砖房等受到严重破
坏。
15.地震带:就是地震成串发生的地带。世界上有2条最大的地震带
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
二、地震灾害:
16.地震灾害对人类危害很大,可分为:(1)直接灾害:即直接由地
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工程设施的破坏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
震灾害。(2)次生灾害:由直接灾害派生而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
污染、煤气管道爆炸、海啸、瘟疫等造成的灾害,也叫二次灾害。次
生灾害中最严重的是火灾。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火灾是1739
年8级震烧了5天5夜。(3)广义灾害(也叫三次灾害):由次生灾
害如因防震抗震体制不健全、指挥系统失灵造成社会恐慌而加深地震
灾害的灾害。
17.地震灾害的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位置、持续时间、
人口密度、工程建筑基础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1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因为:(1)我国大
..
4/11
陆处于两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之中,境地震
断裂带十分活跃;(2)是大陆板块部地震,震源浅、频率高,强大度,
分布广;(3)人口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4)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
差,成灾率高。
19.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震,例如:(1)1303年,洪桐发生8级
震,死亡20万人;(2)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8级震,死亡
83万人:其中瘟疫和饥荒死亡60万人,堪称世界之最;(3)1920年
海原8.5级震,死亡23万人;(4)1966年3月,刑台6.8级和7.3
级震,死亡8000多人,受伤3万多人,经济损失10亿元;(5)1976
年7月28日,7.8级震,仅十几秒钟时间,就把100多万人口的城
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这是建国以来,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现代地震史上之最。为了
不使人们忘记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我国政府把这次地震日-7月28
日定为全国人民的地震纪念日。(6)1999年9月21日,我国南投县
发生7.6级震,释放能量相当于400多颗2万吨级原子弹的威力,死
亡近3000人,受伤11300多人,震坏房屋11万多户,32万人无家
可归,余震2万多次,经济损失118亿美元。成为20世纪罕见的震。
20.我省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因为(1)属于中强地震地
质构造区;(2)人口稠密;(3)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
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1)1979年7月9日,
市上兴、上沛发生6级地震,死亡46人,受伤2965人,损坏房屋
40余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为了不忘血的历史教训,省人
..
5/11
民政府把这次地震日-7月9日定为全省人民的地震纪念日。(2)1990
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14级地震,损坏房屋10万余间,直接
经济损失1.3亿元,成为我国5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21.宜兴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31次地震。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次
地震是:(1)1974年4月22日受5.5级地震的波与;(2)1979年7
月9日6级地震的波与,全市有强烈震感,并使我市21个公社,262
个生产大队遭受震灾,死伤25人,震坏房屋4460多间,经济损失1
亿元。因此,我市是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
三、防震减灾:
22.地震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
防御措施来减轻。我国防震减灾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
合”的方针,建立综合防御体系,也就是要做好(1)地震监测预报;
(2)地震灾害预防;(3)地震应急;(4)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
的工作。
23.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和工程
设施的破坏倒塌;(2)次生灾害。
24.1976年7月28日7.8级震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震级
大,是直下型地震外,其根本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
极差。
25.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是:(1)对旧有建筑物抗震加固;(2)
对新建建筑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设防,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
小震不坏。
..
6/11
26.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核心是:减轻地震力和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
具体要抓好选址、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
27.民房建筑不要把地基选在地质不好的地方,如疏松的沙、泽、坡
地和河边等。不要砌空斗墙,要进行抗震设防,并保证施工质量。不
能野蛮装修,如拆除承重墙等,以免破坏房屋整体结构,影响房屋整
体的抗震性能。
28.生命线工程是指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系的工程。包括(1)交通:
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地铁等;(2)通讯工程:包括
电报、、、邮政等;(3)供电工程:包括电站、电厂、电力枢纽、
电网等;(4)供水工程:水源井、水库、排水和配水管道等;(5)粮
食工程:粮库、油库、副食供应等;(6)供气:煤气设施等;(7)卫
生工程:(8)消防工程等。
29.防震减灾以生命线工程为重点是因为: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命脉,
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某一环节或局部的破坏失控,都将导致整个
城市功能的丧失和瘫痪。
30.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
力下,争取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
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
四、预测预报:
31.我国早在汉朝时代公元132年,科学家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在公元138年记录到了震。
32.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通过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震前异常现象即宏观
..
7/11
异常和微观异常现象来监督预报的,这是我国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的基
本途径。
33.地震宏观异常是指人们能觉察到的震前异常现象,如地声、地光、
喷油喷气、地下水位大幅升降、井水发浑发泡翻花变味或枯竭、动物
异常等。
34.地震微观异常,是指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震前异常。如地壳变形、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电磁、电阻、重力变化等。
35.动物异常表现为惊恐不安、狂叫狂奔、发呆不食、突然改变生活
习性等。这是因为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震前物理场、化学场的变化,
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而刺激动物器官,
使其行为异常的缘故。
36.震前地面动物异常:动物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2天之,震前几
小时更为集中。表现为:(1)狂燥不安:狂吠、哭泣、嗅地、扒地、
乱抓乱咬、乱跑外逃,猪羊不进圈,猫刁小猫搬家,牛马驴脱缰逃跑;
(2)忧郁:反应迟钝、呆滞、不进食、不怕人等。
37.震前穴居动物异常:是指冬眠的蛇、蚯蚓等大量出洞,或被冻死
地面;老鼠活动反常,成群结对搬家等。
38.震前鱼类异常:成群的鱼翻腾打漩狂游,或漂游水面,鱼肚朝天
翻白或大量死亡。
39.飞行动物异常:鸽、笼鸟、家禽(鸡、鸭)惊飞、惊叫,不进巢,
笼鸟撞,不进食,不进窝;呆滞无神,改变栖息方式(如鸡不进窝上
树栖息等)。
..
8/11
40.动物异常的识别:(1)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
物都有异常反映;(2)异常的反映量大;(3)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
现的高潮期;(4)地区上具有相对分布的密集区。
41.地声、地光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是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
大多数在震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出现。
42.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种。时
间上分别为10年、1-2年、3个月和10天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
预报。目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功预报了
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龙陵7.4级、8
月16日松7.2级地震等,拯救了10万人的生命和几十亿元的经济损
失。
43.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和监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
44.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
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消
息。
五、地震谣言识别:
45.地震谣传是指没有确切信息来源和毫无科学根据的迅速传播有关
地震将要发生的消息。
46.一般地震谣言的特征是:(1)将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
震级)说得十分具体,时间精确到某日、某时、某分、某秒,震级精
确到几点几级(但目前科学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如此准确的预报水
..
9/11
平)。(2)谎称是某电台、某专家发布的地震消息。
47.要善于识别地震谣传:(1)掌握地震谣传的特征;(2)判别地震
消息的来源;(3)掌握我国地震信息发布的权限。要正确对待地震谣
传:(1)不信谣,不传谣;(2)用防震减灾知识消除恐惧心理;(3)
用地震预报法规约束自己;(4)与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和询问。
六、避震自救:
48.震前出现地光、地声和初震现象到房屋倒塌这段时间约10-20秒
钟,是自然预警时间,利用自然预警时间就近避震可减少人员伤亡。
49.震明应急防护原则:伏而待定、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
的地方。“伏而待定,就近避震”,就是地震时迅速躲到能够避免或减
轻地震伤害的地方。
50.在平房避震时:要果断,就近避震,紧急外出不往返。若在门口,
室外无危房、窄巷或障碍物等,应立即跑出室外,且要避开高大建筑
物、烟囱、水塔、变压器、石化、煤气与大桥下。
51.居民楼里避震:不可慌乱跑出房门或跳楼逃生,应就近避震,躲
在小开间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或墙墙角外、坚实家俱下和床底下。
因这些地方抗震力强。
52.在商店和影剧院避震时:在商店和影剧院门口的人,可立即跑出
大门到安全地方;在商店里应就近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坚实的柜台或
大件商品旁(避开商品列橱);在影剧院里,应就近躲在排椅下,前
排可躲在舞台旁,且不可拥护出商店门和剧院门。震后听从指挥有序
撤离。
..
10/11
53.在学校避震:(1)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冷静果断;(2)震时让学生
迅速躲到课桌下或讲台旁,且忌乱跑乱挤出教室门和跳楼逃生;(3)
平时要结合教学讲述防震减灾知识;(4)震前要安排好撤离路线和转
移场地;(5)震后指挥学生有序撤离。
54.地震被压埋人员自救:(1)用衣服捂住鼻子防止灰尘窒息;(2)
挣脱手脚,用砖、木支撑可能倒塌的物体,扩大空间,设法逃离险境,
并向有光和空气的地方转移;(3)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不要乱喊
乱叫,听到有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发声求救。
七、法规知识:
55.《中华人民国防震减灾法》由江泽席签署,于1997年12月29日
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56.制定《中华人民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
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57.减轻地震灾害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涉与到社会各个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
义务。
58.《中华人民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必须达到防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
规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59.违反《中华人民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进行
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行为,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
下的罚款。
..
11/11
6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6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5:0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23112130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防震减灾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防震减灾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