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
1
页,总
7
页
高中地理上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
4
页,
100
分。考试时长
6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
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
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下图为秦
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A
.
700
700——900米
B
.
1000
1000——1300米
C
.
1800
1800——2200米
D
.
3500
3500——3700米
2
.太白山
3500
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A
.气温低,冰川广布
B
.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
.降水少,光热不足
D
.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
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
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植株相对
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
分布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第
2
页,总
7
页
3
.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A
.东南季风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西南季风
C
.盛行西风
.盛行西风
D
.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
4
.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C
.针叶林
.针叶林
D
.苔原
.苔原
5
.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
.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
A
.热量不足
.热量不足
B
.土壤贫瘠
.土壤贫瘠
C
.地质灾害多
.地质灾害多
D
.风力强劲
.风力强劲
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该山峰可能属于
.该山峰可能属于
试卷第
3
页,总
7
页
A
.秦岭山脉
.秦岭山脉
B
.太行山脉
.太行山脉
C
.武夷山脉
.武夷山脉
D
.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
7
.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
月降水量的区域海拔大致在
月降水量的区域海拔大致在
A
.1200
米以上
米以上
B
.1200
米以下
米以下
C
.2000
米以上
米以上
D
.2000
米以下
米以下
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在背
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读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
回答下列各题。
回答下列各题。
8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点所在山坡为迎风坡
点所在山坡为迎风坡
B
.B处的降水量小于A处
C
.此山分布在北半球
.此山分布在北半球
D
.H
处的降水量最大
处的降水量最大
9
.若此山地在北纬
30°附近,则:
30°附近,则:
A
.A
点所在坡为向阳坡
点所在坡为向阳坡
B
.B
点所在坡为向阳坡
点所在坡为向阳坡
C
.若A
点所在坡是北坡,则为向阳坡
点所在坡是北坡,则为向阳坡
D
.若B
点所在坡是南坡,则为向阳坡
点所在坡是南坡,则为向阳坡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
()
A
.①②
.①②
B
.②③
.②③
C
.③④
.③④
D
.①④
.①④
11
.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
()
A
.①
.①
B
.②
.②
C
.③
.③
D
.④
.④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
CO2
CO2,而森林土壤是,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
试卷第
4
页,总
7
页
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
一优势树种
一优势树种((
米槠林
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
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
.降水较多
.降水较多
B
.蒸发较大
.蒸发较大
C
.气温较高
.气温较高
D
.枯枝落叶较多
.枯枝落叶较多
13
.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
最可能的原因是
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土壤温度较高
.土壤温度较高
B
.土壤湿度较大
.土壤湿度较大
C
.土壤含水量较高
.土壤含水量较高
D
.枯枝落叶量较多
.枯枝落叶量较多
下面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
下面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
左图
左图))
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右图
右图))。读图,回答
下列各题。
下列各题。
试卷第
5
页,总
7
页
14
.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
.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
A
.①
.①
B
.②
.②
C
.③
.③
D
.④
.④
15
.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B
.洋流
.洋流
C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D
.地形
.地形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17
.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纬度较低
C
.降水较多
.降水较多
D
.距海较远
.距海较远
二、综合题
18
.
欧洲各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欧洲各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区简图”和“阿尔卑斯山自然带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区简图”和“阿尔卑斯山自然带
试卷第
6
页,总
7
页
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
)请举例说明从甲地到乙地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请举例说明从甲地到乙地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
)读图判断乙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读图判断乙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3)概括阿尔卑斯山南、北坡积雪冰川带下限的分布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主要
原因。
原因。
19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和“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
7
页,总
7
页
(1)甲图中沿40°N
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分异规律。甲图
中沿116°E
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中分异规律。甲图中A地出现
片片绿洲,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片片绿洲,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2)乙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针阔叶
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从A到D
依次为
依次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是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该坡形成明显垂直,该坡形成明显垂直
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第
1
页,总
5
页
参考答案
1
.
C
2
.
D
【解析】
【解析】
【分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拔高度及坡度对生物物种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
难度较大,能力要求高。
难度较大,能力要求高。
1
.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变化曲线,当相邻海拔坡地面积变化越小,说明该海
拔段的坡度越小。读图可知在
1800
—
2200
米范围坡地面积基本不变,所以太白山平均坡度
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1800
—
2200
米。故选
C
。
2
.太白山
3500
—
3700
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
光照时间较长,但并非冰川广布,
3500
—
3700
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物种的丰富度也产生
影响,所以太白山
3500
—
3700
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是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故选
D
。
3
.
B
4
.
B
5
.
D
【解析】
【解析】
3
.由图可知,海南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于山峰的西南方向,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可知其水汽应主要来自西南风,
B
正确。
正确。
4
.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
1200
米以上不可能
出现所需热量更高的热带雨林,气温也没下降到针叶林和苔原的生长条件,最有可能是常绿
阔叶林,
B
正确。
正确。
5
.山顶或山脊处风力强劲,植株高容易倒伏断裂,在风的影响下树干弯曲,
D
正确。热量
不足、土壤贫瘠等跟树干弯曲没有关系
A
、
B
错;山顶或山脊的地质灾害可能有滑坡和崩塌
等,但与植株矮小、树干弯曲关联不大,
C
错。故选D。
【点睛】
【点睛】
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答案第
2
页,总
5
页
6
.
C
7
.
B
【解析】
【解析】
【分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地理信息的能力。
6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所处气候区。读图,根据气温曲线,该山峰的一月均温除山顶外,
大部分在0°C以上,也就是说,山脉的南坡、北坡温度都大于0°C,说明该地位于亚热带
地区,太行山、祁连山位于温带,故B、D错误;根据降水量曲线,冬季少雨,但仍在100mm
左右,说明该地在湿润区,降水量一定大于
1000mm
1000mm,秦岭是,秦岭是0°C
等温线、
等温线、800mm800mm等降水量
线穿过的地方,北坡的温度小于0°C,故A错误;武夷山位于南方地区,气温、降水量条
件较适合,故C正确。故选C。
7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找到北坡一月降水量与七月降水量曲线的交点,
从交点向横轴作垂线,与北山坡交于一点,从这一交点向纵轴作垂线,与海拔高度线相交,
可以判断交点的海拔小于1000米。故ACD
错误,
错误,BB正确。故选B。
【点睛】
【点睛】
1.
本题关键是根据图中所给气温和降水信息推测其所处气候类型,从而推断该山脉名称。
2.
本题关键是根据降水量线找到
1
月降水大于
7
月降水的山坡的海拔。
月降水的山坡的海拔。
8
.
D
9
.
D
【解析】
【解析】
【分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总体难
度一般,只要掌握剖面图的判读规律即可正确作答。
度一般,只要掌握剖面图的判读规律即可正确作答。
8
.读图可知,
A
所在山坡随着海拔高度升高,
所在山坡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
降水量增加,
降水量增加,结合材料,
结合材料,
结合材料,应为背风坡,应为背风坡,
A
错。
B
处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
A
处降水量大约为
400
毫米,
B
错。此山不能判断所在半球,
C
错。
H
处降水量最大,
D
对。故选
D
。
9
.若此山位于北半球30°N附近,不知道山坡朝向,不能判断阳坡和阴坡,
AB
错。若
A
为北坡,则为阴坡,
C
错。若B
点所在坡是南坡,则为向阳坡,
点所在坡是南坡,则为向阳坡,DD对。故选D。
答案第
3
页,总
5
页
10
.
D
11
.
D
【解析】
【解析】
10
.根据图示山麓自然带,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北坡分布的海拔较
低。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①④,
低。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①④,DD对。②③位于南半球,
A
、
B
、
C
错。
错。
11
.结合上题,图中②、③位于南半球,
.结合上题,图中②、③位于南半球,BB、C错。长白山位于北温带,山麓自然带是温带
落叶阔叶林,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落叶阔叶林,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
④,
④,DD
对。①山麓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
对。①山麓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AA
错。
错。
12
.
A
13
.
D
【解析】
【解析】
12
.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
CO2
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东坡是夏季
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A
对。蒸发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B
错。两坡的气温、枯枝落叶差
异不大,
C
、
D
错。
错。
13
.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
CO2
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天然林
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管理,落叶量少,
D
对。天然林与人工林在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方面差异小,不是主要因素,
A
、
B
、
C
错。
错。
14
.
B
15
.
B
【解析】
【解析】
14
.据垂直自然带图例可知道甲对应热带草原带
,
而根据垂直自然带图
,
山地东侧基带为热带
雨林带
,
故甲为热带草原带。与左图中的②相对应,选
B
。①是热带雨林带,③是热带荒漠
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5
.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B
对。
对。
16
.
A
17
.
B
答案第
4
页,总
5
页
【解析】
【解析】
16
.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以热量为基础,以热量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地理环
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A
对。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B
错;垂直分异规律是
以垂直方向更替,
C
错;地方性分异规律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可排除。
错;地方性分异规律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可排除。
17
.根据基带的自然带可分享出不同的纬度带。甲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的是亚热带季
风气候,
丙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丙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与丙山地相比,
与丙山地相比,
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低。四地的海拔相同,降水多少和距海远近不是两地垂直带谱差距的主要因素,
ACD
排除。
排除。
18
.(1)从甲处到乙处,自然带由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逐步过渡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或
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过渡到温带落叶阔叶林)
;纬度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
(2)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中纬西风(西南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地形
以平原为主,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的深入,所以分布范围较广。
(3)差异:北坡低于南坡(或南坡高于北坡);原因: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南坡为背风坡
降水少;
降水少;
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所以北坡积雪冰川带下限较南坡低。
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所以北坡积雪冰川带下限较南坡低。
【解析】
【解析】
【详解】
【详解】
(
1
)从甲处到乙处,自然带由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逐步过渡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或自然
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过渡到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热量的差异呈南北方向更替,体现的
是纬度地带性规律。
是纬度地带性规律。
(
2
)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可从大气环流、洋流、山地走向进行分析。终年受中
纬西风(西南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有
利于西风的深入,所以分布范围较广。
利于西风的深入,所以分布范围较广。
(
3
)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差异:北坡低于南坡(或南坡高于北坡);影响雪线的高
低因素有降水和温度。原因:北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南坡为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位于北
回归线以北地区,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所以北坡积雪冰川带下限较南坡低。
回归线以北地区,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所以北坡积雪冰川带下限较南坡低。
19
.(1
)干湿度地带
)干湿度地带
纬度地带
纬度地带
地方性
地方性((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
(2
)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3)
南坡
南坡该坡基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
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
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
【解析】
【解析】
【详解】
【详解】
答案第
5
页,总
5
页
第
(1)
题
,
沿
40°
40°NN
自然景观的变化是水分差异造成的
,
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沿
116°
116°EE
自
然景观的变化是热量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
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A
地地处内陆
,
气候干旱
,
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出现绿洲
,
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
(2)
题
,
乙图中字母
A~D
海拔越来越低
,
热量条件越来越好
,
植被依次为高山灌木林带、针叶
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
(3)
题
,
可从相对高度和基带类型两个角度归纳。南坡垂直带谱比北坡多,该坡基带海拔较
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
低,热量充足,气温高,海拔差异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更明显。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4:3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212601303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云雾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云雾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