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为“机”的内驱,内控推进的引擎
——企业风险文化
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产业格局的瞬息万变,使得企业的生存环
境不断的恶化。而这种变化就更需要企业能够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来
应对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各种威胁。也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很多企业
最为关注和耗费资源最多的成为危机的处理。正如美国国防部原部长
麦克纳马拉所说的,“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
机管理。”可见,危机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乃至国家的
成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场大的冰雹将农场主苦心经营的苹果打得伤
痕累累,苹果卖不出去,农场濒临破厂。但这些苹果由于气候的原因,
比以往的苹果好吃的很多。此时,农场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企业在
运营中也会出现类似农场主这样的情形,事件处理得当可以使企业转
危为安。事情处理一旦出现错误,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这时,农场
主和往年一样,将苹果包装,并在里面加了一张精美的卡片:尊敬的
顾客朋友,由于天灾,使得我们表面留下了一些伤痕,但请你不要介
意,因为我们经受了高原冰雹的考验,变得香脆可口。这些伤痕是我
们的最好的见证。农场主通过这一人性化的诉述方式,让顾客接受了
这些伤痕累累的苹果,避免了农场的倒闭。在这里的危机处理中,仅
仅靠的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却挽救了农场。在企业中需要的就是这
种转“危”为“机”的思路。
但是,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危机、风险都如前面故
事中所述的那样显而易见。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员工能够有意识的去
发现、识别潜在的威胁与风险,并将其进行恰当的处理。而这些发现
威胁与风险的意识及处理他们的思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员工都有
这种意识,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以企业文化的进行渗透。在过去一年
中,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深化全员危机意识的大讨论”,给予
员工从危机认识层面上提升,提高了全员在应对危机由被动到主动的
转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与此同时,公司从2010年10月通过安
永咨询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识别出可能存在
管控风险的地方,在全公司范围内部进行风险与内控的培训,进一步
将风险与内控宣贯、渗透到各个部门中。当然,有限的培训在对于风
险管控的认识上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更需要各个部门持续的推进及相
互配合开展活动。这样在对待风险时,我们才能够拓宽思路,跳出自
己的职务,甚至从全局进行考虑。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
通过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及系统思考
这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来实现对于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在企
业中员工同样应该以这种学习的态度来进行风险文化的深入。借此内
控开展之际,在对风险文化及相关基础性知识进行宣贯,实现全公司
范围内组织的提升与转变,对于接下来持续开展的内控工作有着积极
的推动作用。
内部控制工作实质上就是对于我们企业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进行识别,并对这些风险进行管控。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近些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如此迅速的发展,必然会随之带来一些
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源自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产品种类增加、业务涉
及区域拓展。在**的运作管理过程中,企业发展与管理水平出现不匹
配的现象,使得内部管理和决策程序日益复杂,导致企业运作效率低,
风险因素增多。体现在内控方面就是控制水平与风险的影响的匹配:
风险影响大,控制水平高的部分,我们采用监督来避免可能发生的风
险;风险大,控制水平低的部分,我们予以强化;风险小,控制水平
低的部分,我们应进行优化,释放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优配臵,对于
风险小,控制水平低的部分予以接受。这种匹配需要全员去发掘,才
能达到配臵最优。风险文化的渗透宣贯对于匹配度的提升至关重要。
相信大家还记得2010年丰田汽车的“脚踏门”“刹车门”“召回
门”,这些事件导致的丰田公司召回800多万辆车,超出了丰田全年
的汽车销售总量。危机的危害之大,可以从数字上略见一斑。这危机
的产生真是瞬时而至的吗?在电影《蝴蝶效应》中,微小的改变导致
一系列的变化,甚至是危及一些人的生命。与在企业中相似,每个决
策的执行纰漏、每个问题的疏忽对于企业的影响都是巨大。危机、风
险、威胁放臵企业中归根结底都是存在于企业中一些细微的事情。由
于意识上的疏忽导致问题的一再被放大对于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当
然,辩证的看待危机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很多企业就是在危机中崛起,
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元乳业,我们如何将“危”转“机”,更
多的在于企业内部的文化的渗透。全员关注危机,思考危机,将这种
思考带到工作中,集思广益。即使当危机发生,我们也可以从容面对,
实现转危为机,避免后续的连锁反应。
古语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内控工作的开展就
是要将存在于企业中的可能导致战略、运营、财务、资产安全风险的
因素识别出来,并通过管控的方式将风险控制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企业风险文化的宣贯与渗透可以调动全员的参与性,将企业运作的
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识别,这样对于进一步的管控有着很
好的促进作用。具体到我们现在开展的内控工作,咨询公司只能通过
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于我们的运营提出建议,而我们却是工作在这
里,一些隐性的文化或者环境,他们自然没有我们对于企业了解;咨
询公司做得可能是一段时间内的管控,我们作为**人却要持续不断的
进行内部的控制,风险的控制。可以说,我们中的每一名员工都可以
作为**的咨询顾问。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通过风险文化的推广,将这
种先天优势调动起来,将企业中的潜在风险识别出来。
同样,内控工作的全面开展也需要我们全员性的参与并持续的推
进,才能使管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水平,为**创造更大的成本优势。
2011年作为“**”规划开源年,要实现产销**的目标,不仅需要全
公司各个层面的齐心协力,更需要我们每一名员工参与到内控工作
中,不是简单的执行者,而是充当各自岗位的管理者、领导者。这种
思考角色的转变,需要我们通过企业风险文化的渗透。企业风险文化
能够调动所有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形成企业的一种内聚力。
作为企业而言,危机、风险与威胁时刻存在,内部的、外部的,
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企业人,不仅需要了解企业所面
临的危机,同时也要必须知道自己在企业中的危机。从组织心理学上,
每个人最关心衣食住行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实际利益者。任何的发展
战略都要组织实施,而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创造一种良性循环的危机意
识氛围,让人员切身感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与个人根本利益密切
相关,不努力、不创造业绩,就会被淘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种风险文化可以使企业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能够起死回生。对于
我们个人而言,同样也能形成一种激励,促使我们不断增强个人的素
质,提高可替代性。可以看出,在企业中风险文化对于个人、企业都
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正值内控工作开展之际,我们应积极的开展企
业风险文化的活动,将文化这种软实力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内控工作
开展及持续推进的新引擎。
常言道“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管理,三流企业靠人才”,
我无意于贬低人才与管理的作用,在**这样的大集团中,没有文化的
凝聚力,即便都是精英,也只是一盘散沙。因此,对于文化的方面的
建设较之管理更为重要。只有构建好文化,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
送动力。企业风险文化是企业侧重于风险、危机方面的一种文化。
只有将风险意识植入民心,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成为转危
为机的内驱,是内控工作持续推进的引擎。也只有拥有这样文化基础,
**才能在走得更远。当然,在进行风险文化的渗透过程中,辅以物质、
精神激励,采用柔性化管理,恩威并重,效果会更佳!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3:0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15606130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转危为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转危为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