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4页
杜甫绝句的赏析〔精选9篇〕
篇1:杜甫绝句赏析杜甫绝句二首赏析
【绝句二首杜甫】
迟日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
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
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场,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
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
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
“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
用一“丽”字点染“”,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
水映日的秀丽风光。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温暖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
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
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
第2页共24页
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
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详细而生动的
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
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
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活
力,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非常细
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
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
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
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
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
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
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
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
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
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
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闲心情,也是诗人
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活力、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第3页共24页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风格清新。全诗对仗工
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
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译文】
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
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
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篇2:杜甫绝句赏析杜甫绝句赏析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第4页共24页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
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
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
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
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
的情调气氛。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
“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活力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
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
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
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潮湿
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
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
想念故土。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
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风光。
诗歌以一幅富有活力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
新轻松的情调气氛。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
展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活力
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
第5页共24页
常明媚的自然风光。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
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
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活力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
是在静中寓动的活力,下句那么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
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
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发奋。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
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
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活力充盈着整个环境,
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活力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
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
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潮湿
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
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
着湿气的早春活力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
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
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
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
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时机,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
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
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络。
第6页共24页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
“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
故土。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
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
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绝
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那么暗示了目的到达的远难,
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
写出那种到达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
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
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
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
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风光寄托诗人内心复
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场表现出草堂的春色,
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
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外表上表现的是活力盎然的画
面,而在欢快亮堂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光阴流逝,孤独
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
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绝望的感伤。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
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颖而优
第7页共24页
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
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活力,
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
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
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
“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
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
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
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明晰可见。用一
“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欣
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
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
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
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
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
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
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
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
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第8页共24页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
是诗人内心的心绪。外表上表现的是活力盎然的画面,而在欢
快亮堂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光阴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
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
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绝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
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风光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
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篇3:绝句杜甫赏析《绝句》
年代:唐作者:杜甫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篇4:绝句杜甫赏析赵次公谓江边踏青,乃成都事,盖
因前诗有“草见踏青心”句也。按:是年西山有吐蕃之警,故
云旌旗、鼓角。依赵氏编在宝应元年春成都诗内。
江边踏青罢①,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此春日伤乱之作。旌旗,日所见。鼓角,夕所闻。)
①杜氏《壶中赘录》: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
节。占公范《馈饷仪》:三月三日上踏青鞋。隋炀帝诗:“踏
青斗草事青春。”李绰《岁时记》:上已赐宴曲江,都人于江
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刘禹锡《竹枝词》:“昭君坊中
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高棅曰:五言绝句,作自古也。
第9页共24页
汉魏乐府古词,那么有《白头吟》、《出塞曲》、《桃叶
歌》、《欢问歌》、《长干曲》、《团扇郎》等篇。下及六
代,述作惭繁。唐初工之者众,四杰尤多,宋之问、韦承庆之
流,相与继出,可谓盛矣。开元后,独李白、王维,尤胜诸
人。次那么崔国辅、孟浩然,可以并驾。假设储光羲、王昌
龄、裴迪、崔颢、高适等数篇,辞简而意长,与前数公,实相
羽翼。中唐虽声律稍变,而作者接迹之盛,过于天宝。元和以
后,不可得矣。
严羽曰:绝句难于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
周敬曰:五言绝难于七言绝者,以语短而气苦于促,字少
而意忌于露,格似拙而辞易流于俗也。众唐人一样,宋人又是
一样,当以摩诘、青莲为法。
茅一相曰:绝句固难,五言尤难,离首即尾,离尾即首,
而腹亦不可少,妙在愈小而愈大,愈促而愈缓。
顾璘曰:五言绝句,以调古为上,以情真为得体。
篇5:杜甫《绝句》赏析杜甫《绝句》赏析
《绝句四首(其一)》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第10页共24页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
“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
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
面对这一派活力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
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
美景进展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土。
赏析一:
杜甫世称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
第11页共24页
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
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
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这首诗是杜甫广德
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四句诗一
句一景,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讲究,但读起来却一点儿也
不觉得雕琢,非常自然流畅。《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
是绝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
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
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
个非常明媚的自然风光。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
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
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
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
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
这个“万里船”可以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
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
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
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场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
第12页共24页
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
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
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而他这首
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
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
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赏析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朝诗人杜甫
写的《绝句》。全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一行白鹭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伯东吴万里船。
杜甫晚年,住在西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和日暖,天
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世界的景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是:只有
两个黄鹂,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
甜蜜舌,嫩声泣语,比谁唱的歌动听。水边上的沙滩上,那里
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他们雪
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非常潇洒,优美。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
形色色的景物,发生的,飞行的,静止地,静而欲动的,纷然
呈如今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
第13页共24页
广阔天地,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妙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
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赏析三: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
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
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
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
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
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颖而优
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
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活力,
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
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
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
“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
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
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
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明晰可见。用一
第14页共24页
“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欣
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
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
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
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
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
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
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
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
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
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场
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
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
就完好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构造分析^p:
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
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
“面”,说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
第15页共24页
四句诗,点、线、面互相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
成了这首诗内在的构造美,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马》
篇6:杜甫《绝句》其一赏析杜甫《绝句》其一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
绝句〔其一〕
〔唐〕杜甫
迟日①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③。
译文
其一: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
阳。
杜甫《绝句》赏析
赏析一:
[赏析]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
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
第16页共24页
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场,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
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
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
“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
用一“丽”字点染“”,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
水映日的秀丽风光。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温暖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
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
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
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
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详细而生动的初
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
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
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活
力,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非常细
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
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
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
第17页共24页
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
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
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
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
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
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
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
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闲心情,也是诗人
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活力、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风格清新。全诗对仗工
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
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赏析二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
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
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
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缺乏以感发吾
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
色,画面优美,风格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
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
第18页共24页
《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温
暖、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
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
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
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
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
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非常娇慷得意。燕子是侯
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
“”、“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
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那么是工
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
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活力,鸳鸯的闲适
那么透出温顺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
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
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
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假如说春日
迟迟、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
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
“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
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
第19页共24页
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
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
都沉浸于柔美和和谐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
成功不但在于作者擅长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擅长体察物情。
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
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
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
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杜甫《绝句》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
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篇7: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绝句(迟日丽)
杜甫
迟日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第20页共24页
迟日:人们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因为春天来了,日照时
间长了,所以为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融:滋润。
飞燕子:燕子飞来飞去。
沙:沙滩。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译诗]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
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赏析: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
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
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
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缺乏以感发吾
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
******,画面优美,风格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
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
《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温
暖、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
第21页共24页
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
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
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
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
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非常娇慷得意。燕子是侯鸟,诗
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
“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
“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那么是工笔细描
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
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活力,鸳鸯的闲适那么透
出温顺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
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
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
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假如说春日
迟迟、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
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
“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
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
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
第22页共24页
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
都沉浸于柔美和和谐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
成功不但在于作者擅长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擅长体察物情。
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
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
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
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篇8:《绝句》杜甫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
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第23页共24页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白话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
“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
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
面对这一派活力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篇9:杜甫《绝句》其一古诗词赏析杜甫《绝句》其一
古诗词赏析
绝句(其一)
(唐)杜甫
迟日①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
第24页共24页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降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译文
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
阳。
杜甫《绝句》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
“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
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
面对这一派活力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杜甫《绝句》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___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
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2:5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152521302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杜甫世称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杜甫世称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