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形象

更新时间:2023-03-08 00:56:10 阅读: 评论:0

我们仨读后感-读书感悟怎么写

红楼梦人物形象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五公主)

1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

详纽地剖析了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为进一步理清《红楼梦》的安排

和布局奠定基础;阐述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人物悲惨结局的历史必

然性。

关键词:《红楼梦》;主要人物;悲剧

“现实主义艺术无不以塑造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为能事,无

不以塑造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人物形象为

能事。作品中写的场面、情节和无论什么事物与生活细节,离开了人

物形象的塑造,就失去了意义。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和历史的特征

内容,也总是从人物形象表现和反映出来。”(1)《红楼梦》艺术上的巨

大成就,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第五回的脂批中说:“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小说中有名有姓

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我们要研究《红楼

梦》这样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的内容,就应该从主要人物形

象的研究着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除了贾宝玉和金陵十二

钗外,还有贾母,还有晴雯、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

香菱、金钏、司棋、抱琴等主要的丫环们,另外还有很多相当重要的

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在小说鉴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第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帮助我们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第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物语言、叙述语言

对塑造人物的作用,鉴赏小说的美学风貌;第三,通过小说中人物形

象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独特

的创作方法;第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人

性,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指导。

一、贾宝玉

2

在《红楼梦》塑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贾宝玉是其中

最精彩的一个。作为曹雪芹笔下的男主角,他的身上有某种叛逆精神,

不爱读书,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同时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沾

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道:“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煊赫的

高峰顶上下降到没落的深渊途中的产儿。他既不克勤克俭,遵循那平

庸可怜的仕宦传统;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耻的纨绔之群;

他表现出一种逸出常规超脱现实的畸形姿态。”(2)由此可见,贾宝玉这

个艺术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也离不开他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贾宝玉生长在一个即将没落的“外面得架子虽未尽倒,内囊却也尽

上来了”的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在这种情况下,贾府的统治者希望贾宝

玉能够听从他们的安排,去读圣贤书,去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能够

光宗耀祖。因此,父亲贾政多次逼迫他读书上进和交际,但是每当此

时都有贾母出来为他担当。父亲贾政派人来叫,贾宝玉吓得“死也不敢

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又

吩咐老嬷嬷,“好生带了去,别叫他老子唬着他”(见第二十三回)。宝玉

生病的时候,贾母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都是你们素日调唆

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避猫鼠儿一样……

我饶那一个”(见第二十五回)。贾母替贾宝玉挡开了许多受封建社会生

活教育的机会。

另外,贾宝玉的行为却让家长们尤其是父亲贾政非常地失望。他

很愿意和这些女孩子们亲近,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

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1”。贾宝玉对他

身边的女子们是很尊重体贴的,有些时候他甚至愿意充当仆役为她们

打扫房间和庭院。很显然,他对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屑一顾的。

和这些女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发现男子们世界的可憎。所以,

贾宝玉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认为像贾雨村那样的人就是“国贼禄

蠹”,认为宝钗、湘云等人劝他读书的话都是“混帐话”。

3

所以,周先慎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在封建制度腐朽没落的

过程中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里孕育出来的。”(3)

贾宝玉的叛逆精神的确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他身

上的软弱性。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不仅不是叛逆,甚至是在逃避

责任。比如在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时,贾宝玉没有为她说一句话。

曹雪芹把贾宝玉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但是贾宝玉

无论是在对家庭还是在对个人的婚姻方面,他没有努力做一件改变现

实的事情。

二、贾母

《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见的睿智通达的

老祖母的形象,是一位具有雍高贵的气度、宽广无边的母性的“鬓发如

银的老母”(第4回)。旧红学的评点派王雪香在《红楼梦总评》中对金

陵十二钗都有所褒贬,惟独推崇贾母。他认为“福、寿、才、德四字,

人生最难完全”,而宁荣两府只有这位老祖宗“可称四字兼全”。对此,

冯子礼在《丰满的性格丰厚的意蕴——论贾母形象及其美学意义》

一文中作了很好的概括:“贾母在处理长幼尊卑各种关系中,最善于‘合

礼’而又‘得体’,从而保证了各成员间的相对和谐。这种和谐美,也是

《红楼梦》的温馨旖旎美的一个组成部分。”[4]

作为宁荣两府中最年长的老辈,她在家族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但她并不颐指气使、凌驾于家族其他人之上。这主要是由于她的处世

态度和人生观决定的。(一)贾母有旷达的生死观。贾母坦然接受年老的

事实,曾对刘姥姥自我调侃为“不过是个老废物”,对王熙凤说:“人都

是要老要死的,否则别人死了只留下她们,岂不成了老妖精”。她没有

对生命迟暮、死亡的恐惧。(二)贾母有超脱的权力观。贾母虽为家长,

但对家庭事务是处于权柄在握无为而无不为之间。除了关系到家族安

危的大事她会出面干预,如发现下人聚赌,她就给予严厉惩处,在日

常小事上,她是比较超脱的。比如鸳鸯把贾母的家私给贾琏借当,贾

母表面佯装不知,背地里尽由鸳鸯处置。(三)贾母有现世的幸福观。王

昆仑在《宗法家庭的宝塔顶——贾母》一文中说:“贾母最突出的特征

4

是她自觉的要享乐。她收拾起自己当年当家管事的那些才能,而放开

今日享福取乐的要求。”贾母曾公开直言:不信鬼神,不吃斋念佛。她

不追求来世美好、死后入天堂,她注重的是现世的人间幸福。(四)疼

爱孙辈。贾母的爱心最突出表现在对孙辈的疼爱上。对唯一寄托希望

的孙子宝玉、唯一的外孙女黛玉的疼爱自不必说,她对侄孙女惜春、

湘云以及毫不相干的宝琴也是疼爱有加:她把从小失去母亲的惜春亲

自带大;她隔三差五的就要接湘云过来住一阵子,让湘云暂时从繁重

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她把珍贵的、连宝玉也舍不得给的凫靥裘给了宝

琴。(五)体谅媳妇。作为贾府中至高无上的婆婆,贾母对家中的媳妇

都以母爱的情怀对待。在贾母跟前,媳妇们(包括儿媳、孙媳)虽然谨守

规矩,但没有谁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贾母十分体谅媳妇们的处境,

处处为她们着想。如元宵节家庭聚会,本来是男女分桌而坐,她却对

贾蓉说:“你和媳妇坐一处,倒也团圆了。(六)怜贫恤老。贾母的爱,

很多时候超出亲缘和阶级的范畴,施及社会底层的人。第7l回写到“贾

母忽然想起留下的喜姐儿四姐儿,叫人吩咐园中婆子们:‘要和家里的

姑娘一样照应。倘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饶!”。贾母一见到刘姥

姥就称呼她“老亲家”,一下子就消除了两人间的阶级差距带来的隔膜。

然后她和刘姥姥亲切地拉家常,把自己的菜送给刘姥姥吃,一杯好茶

也与刘姥姥分享。

“贾母之所以能够“福、寿、才、德”四者俱全,关键在于她深谙中

国传统“和”文化,并以之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

矛盾和关系”。(5)

三、林黛玉

黛玉是作者以全部生命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一位多愁善感,热烈

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勇敢向封建世俗挑战的封建贵族社会叛逆

少女形象,又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东方理想美

和精神美的艺术典型。她是曹雪芹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

人物形象之一。她生有“两弯似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

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姣花照水,

5

行动时若弱柳扶风”。诗化的眉眼,聪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

低泣,脱俗的情趣,奇逸的文思,潇洒的风采,飘然的身影……,这

一切,使黛玉在大观园的群芳中始终洋溢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情韵。

黛玉的性格独具特色和情韵,但又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多愁善感,

强烈追求个性解放,漠视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她既孤傲尖刻,又谦

和宽厚;既猜忌多疑,又笃实善良;既意志坚强,又感情脆弱。她在

封建世俗面前孤傲不群,目下无尘,从不到贾母王夫人面前去“承色陪

坐”,邀怜取宠:对宝钗、袭人的心机矫情,则常常语带嘲讽,“尖酸

刻薄”。同时却谦和地、平等地对待紫娟的批评和香菱的学诗。在大观

园里的历次诗会中,她的诗常常写得情韵生动,意境超群。但大家为

了平衡总喜欢将她列为第二,对此她从不计较,反而喜笑颜开,兴高

采烈。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也是个普通少女,在第二十三回

中,有林黛玉“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段,其中写到林黛玉在听到演习

戏文中丽娘梦见柳秀才,成就了“云雨十分欢幸”时,她“心动神摇”,“如

醉如痴,站立不住”。她爱宝玉,期望着和宝玉有美满的婚姻,所以有

时候也考虑到将来的生计问题。在第三十四回中,宝玉送给黛玉两个

旧手帕作为定情之物,黛玉在上面题诗以后,两个人的爱情发展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黛玉认为-她已经得到了宝玉的心。心细如发的黛玉在

想到自己的未来时,自然地就会想到宝玉和贾府的前景。在第六十二

回,当宝玉向黛玉谈到探春在大观园中所进行的改革后,黛玉向宝玉

说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

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可见,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丰富的人物形象,

不是唯美唯真的虚幻仙子,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式人物。

黛玉的悲剧不在父母双亡,寄人篙下,甚至也不仅仅在于追求爱

情自由婚姻自主,而在于她卷进了关于宝玉人生道路的斗争漩涡。因

此黛玉的悲剧既是爱情悲剧,也是一个贵族少女的人生悲剧。曹雪芹

既写了黛玉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也深刻地揭示了黛玉的悲剧心理因素;

同时作者又将这个少女的悲剧人生和悲剧性格诗意化,抒情化,使那

6

些优美、缠绵、哀婉、回响着人生的悲愤和抗争的诗词曲赋成为黛玉

悲剧命运的写照和悲剧意绪的抒发,从而散发着民族文化心态的芬芳,

令人回肠荡气,生出不尽的共鸣。

四、薛宝钗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一起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

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端庄稳重,雍容大度,性格温婉和顺,处事

周到世故,锋芒不露,一言一行无不是仪态大方。曹雪芹笔下塑造的

薛宝钗形象,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

也有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薛宝钗是个封建卫道士,她追

求功利,圆滑世故,在当时的封建家庭中处事游刃有余,构成了对黛

玉的巨大威胁。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也是个悲剧人物。

(一)薛宝钗的封建卫道性

宝钗的一言一行都忘不了礼教的要求。“平素她也不以书字为事,

只留心针黹家什等事”;在滴翠亭她听见小红商量与贾芸换手帕时,立

刻将其的行为归入了“淫妇”的行列;对于大观园中唯一的男性贾宝玉,

她也多次规劝其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此来光宗耀祖,因

此引起了贾宝玉的极大反感。

(二)薛宝钗性格的双重性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善良大度与冷酷无情并存。她很同情香菱和

邢岫烟。虽然香菱在她家只是侍妾的地位,但钗待她亲如手足,对她

很是关心;而对族弟薛蝌未过门的妻子岫烟,宝钗也很关心。岫烟虽

是邢夫人的侄女,但邢夫人对她并不关心,在迎春处住的的岫烟还得

卖了寒衣去打酒孝敬下人,宝钗暗中为其赎回,并且关切她“不要落下

什么病才好”,帮她免去了很多尴尬。

宝钗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

题:“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一个非常确切的比喻,说明宝钗像一枝

冷艳的牡丹,美丽而无情。在金钏儿挨打投井后,宝钗并没表示出一

丝怜悯,却急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当尤三姐自戕,柳湘莲出家后,

连她那位人称“呆霸王”的哥哥,尚且顾念救命之恩,带着小厮四处寻

7

找,甚至还为之哭了一场。薛姨妈亦“心甚,叹息”,想“各处寻找”。唯

独宝钗听了并不在意,只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

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

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

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来的

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也抽空该酬谢酬谢才是。”

这位望之如春的少女,却是个冷酷无情的私利主义者。。

(三)薛宝钗的功利性

薛宝钗是个追求功利的人。在大观园最后一次咏柳絮的聚会中,

宝钗的诗“……岂必委芳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明显体现了

其高攀的抱负。在元妃归省庆元宵节时,宝玉因为做诗的事,说“从此

后,我只叫你师父,不叫你姐姐了。”宝钗笑道:“还不快上去……,

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四)薛宝钗的悲剧性

薛宝钗毕竟是个女子,她脱离不了普通女子的心态,因此她对婚

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有诗为证:“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戽贮琼浆。

莫言诒毂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另外,她有着古代封建女子“夫

荣妻贵”的思想,所以期望贾宝玉能改弦易辙成为蟾宫之客。但是贾宝

玉和她的人生志向格格不入;她嫁给宝玉,既制造了自己的不幸,又

间接毁灭了黛玉。

五、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女性形象,人物性格

呈现出多重性,是一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我们痛恨她的

心肠歹毒,心狠手辣;却又同情她的悲惨下场。性格决定命运,那么

这句话对于王熙凤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王熙凤可谓绝顶聪明。周瑞家的说她“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言谈

爽利”;“要堵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第六回)。心机又

极深细,善于玩弄权术机变。

王熙风有治国治家之才。“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8

一回中,宁国府的当家奶奶秦可卿死了,尤氏又有病在身,贾珍知道

凤姐“从小顽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

历练得老成了。”(第十三回)就请凤姐出面协理宁国府,办理治丧大事。

贾母说她是“霸王似的一个人”,曹雪芹也赞叹说“万紫万千谁治国,裙

钗一二可齐家”。

王熙凤为人很泼辣,又叫“凤辣子”。宁国府总管来升说她是“有名

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得人的。”(第十三回)她对奴婢们

动辄责骂,鞭挞,甚至处死奴婢,贾府的丫鬟婆子个个都怕她。甚至

对平辈的妯娌,她一时恼了,也是不认人的。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一会中,她把“凤辣子”的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其一是“毒设相思局”,设圈套害死贾瑞。其二是在“弄小巧借剑杀

人”一回中,用计逼死尤二姐。

王熙凤既追求权势,又追求钱财。她利用贾、王两府的权势为自

己谋取私房钱。首先她利用自己当家的权利,经常克扣、挪用贾府上

上下下的月例银子,通过心腹奴仆在外放高利贷,高利盘剥“一年不到

上千的银子呢!”。平时贾琏不但不能从她那里支钱,有时还得拿钱贿赂

她方能办事。王熙凤既贪权又贪财,“弄权铁槛寺”是这两者的最好结

合。

即便王熙凤的性格和能力让她在贾家只手遮天,她也是当时环境

下薄命司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她的笑笑里透着哭,她的哭哭里

透着笑,笑世态炎凉,笑女子命运的可悲!

六、贾元春

在作品《红楼梦》的具体描写上,贾元春的笔墨不多,但是有着

足够的形象分量。

元春的性格特质是顺其自然,由命运来安排自己的前途。虽然她

的命运贵气逼人,但是这“齐天富贵”也没给贾元春带来“上了保险”的幸

福和一劳永逸的显达。

元春曾在没有外人,面对亲长时,抱怨当日送她“到那不得见人的

去处”,认为:“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就是作为有

9

着七情六欲的人、作为有着丰富的感情需求与交际需要的青春女性的

贾元春,对“自由”丧失的不满与哀怨!

另外,贾元春虽贵为皇妃,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背负着家

族盛衰荣辱的深烦巨忧,身受着“皇家规范”的严限紧束,从“爱情”、亲

情到身家性命,全然维系于“今上”的恩典与好恶。

在悲剧中延续着幸福,在幸福中品尝着悲剧,如孤独的死囚一样

的贾元春在没有自由和快乐的皇家后宫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七、贾迎春

在金陵十二钗中迎春是着墨较少的一个,但是曹雪芹对于其性格

的描述却是力透纸背。在薄命司中,她的遭遇是最悲惨的,这是由她

的性格决定的。

迎春的一切都和“平常”密切相关。第一,她的形象平常。既无黛玉

若仙之神韵美,也无宝钗荣雍之风采美。第二,她的才情平常。既无

探春的治家之能,亦无惜春的绘画之才,平日所看之书,唯《太上感

应篇》而已。第三,她的见识平常。对世事的洞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

和判断力。第四,她的个性平和。在宝玉的眼中,她是“一味的懦弱”,

在风姐的眼中,她是“不中用”的平常货。

迎春的性格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懦”。迎春之“懦”,在第七十三、七

十四两回书中暴露无遗。概括为:一不能挺直腰杆、维权自主,二不

能明辨是非、力张正义,三不能抑强助弱、恩及下人。只是一味胆小

怕事,退让躲避,实在是“懦”得可以!如此“侯门艳质”,不幸与“狼”同

穴,焉得善终?“可怜一位如花似月之女,结婚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

以至身亡。”懦弱、善良的贾迎春,用她短暂的生命证明了《太上感应

篇》的虚妄欺人,让我们不禁生出哀不幸、怒不争的良多无奈与感慨。

八、贾探春

贾府“四春”中最活跃、最光鲜最英豪的便是三姑娘探春一一曹雪芹

于《红楼梦》中标举的“脂粉英雄”。她也是曹雪芹极其钟爱的人物,

甚至可以说是作者地对自己才能的一种曲折定位。在曹雪芹的笔下,

她品格高洁,性格开朗,温婉孝顺;她的才情很高,善作诗文;她极

10

有治家才能和责任感,顾全大局,精明敏捷;她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颇富傲骨,勇于捍卫人格尊严。

她是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海棠社的发起人。她向贾宝玉发出了

挑战:“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真是何等的气概!她棱角分明,从来都是十分锐利和锋芒毕露的;她有

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个性,容不得任何人对她尊严的触犯,也从不向任

何违反心中正统准则的行为让步。就连“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的王熙

风,惟独对探春忌惮三分,认为她比自己“更利害一层”。

在金陵十二钗中,有两位裙钗被作者赋予远胜于须眉的理家管事

之才。居首位的,自然是荣国府长房贾赦的儿媳妇、实际的管家人王

熙凤;另一个就是贾府待字闺中的三小姐贾探春。作者用两个回目的

篇幅,通过跌宕起伏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浓墨重彩地反映了“才自精

明志自高”的贾探春的性格与才智。

如此心高志远、才华横溢、气傲骄矜的探春小姐,内心却隐藏着

很强的或许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源于她自己无法

改变的“庶出”的身份。她这‘o玫瑰”身上的“刺”,也是由此而生的。风

姐儿听过探春理家的作为,连夸三个“好”之后,却叹道:“只可惜他命

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纵然才情无双,探春却也无法在当时的环境下把握自己的命运。

当“掩面泣涕”离开自己的家时,她也只有“断线风筝”般的无限悲凉;前

面“大海”茫茫,前途未卜,身后是亲人离散,家族败落,“飞鸟各投林”。

九、晴雯

在众多丫环当中,晴雯的个性最鲜明,性格最叛逆。她性格刚烈,

疾恶如仇,虽身为奴婢,却从不自轻自贱。她是勇敢者的化身,她是

大观园中最底层的、最有反抗精神的少女。

晴雯的勇敢、叛逆是晴雯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她去见王夫人时,

没有刻意梳洗打扮,守奴才的本分,而是很随意,惹得王夫人很不高

兴,臭骂了她一顿。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时,她反抗得最彻底。她

挽着头发冲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用手捉着箱子,朝天往地下

11

一倒,并且指着王善保家的说:“你说你是大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

太太打发来的呢!”这句话说得刚强硬朗,令人无法反驳,晴雯的反抗精

神跃然纸上。

晴雯为人真诚善良。“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就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

她自己病得那么重,却不顾自身的安危,狠命撑着为宝玉补了一晚上

的孔雀裘。这件事让宝玉很感动,同时也感动了读者。

晴雯是个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的女孩。王大人一骂她,她就知道

有人在王大人那儿给她使坏了。她马上说:“其实我从不进宝玉的屋,

服侍宝玉是袭人、麝月等人的事;我是老太太的人,老太太嫌屋子空

让我去看屋子的。”王夫人信以为真。

晴雯是个疾恶如仇、眼里不容沙子的人。在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

掩须虾镯”中,小丫头坠儿偷了镯子,晴雯知道后很生气,一刻也不等,

马上找借口给撵了出去。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晴雯的冤死让每一位读者为

之泪下,临死时她对去探望她的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虽然生得比别人好些,但并没有私情勾引你,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

是个狐狸精!”

生得好看都是死罪,真的好悲惨。真不知这个世界怎么啦!

十、袭人

在《红楼梦》中,袭人也是一个曹雪芹着力刻画得人物,同时也

是一个典范,她代表着一类心底善良却又一心向上的普通人。

袭人的主要职责是服侍宝玉。在工作中,她忠心耿耿,不辞劳苦,

不避嫌怨,“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宝玉的日

常生活,宝玉的吃、喝、睡、玩、行,件件亲自料理。宝玉外出,她

千叮咛万嘱托,惟恐他有些许闪失;宝玉稍微回来晚了,她就要“等坏

了,愁坏了”。

林黛玉进入贾府的第一天,就与袭人建立了很好友情,直至成为

同袍同泽般的姐妹。黛玉总喊袭人为“姐姐”,有时还戏称袭人为“嫂嫂”。

对总是与自己对着干的晴雯,袭人并未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手

12

段,表现出了高风亮节,以德报怨,始终不渝地像对妹妹一样爱护她,

善待她。

贾赦要纳鸳鸯为妾,正当鸳鸯需要支持之时,是平儿和袭人义无

反顾地站立出来,声援鸳鸯,痛责贾赦。当刘姥姥吃醉了酒,误闯宝

玉卧室,“眠其床,卧其席,酒屁熏其屋”。被唤醒后惊得不知所措,

袭人不但没有责备一句,又是宽慰她,又是给她端茶吃,然后送她出

了怡红院。

但是,袭人就是真的是如此的可亲可爱吗?曹雪芹在其判词有一句

说“空云似桂如兰”,可见她也不是如此的单纯忠厚。其实,这和她的

出身遭遇和梦想追求存在着必然联系。她的父母因生意失败将其卖到

贾府,使她过早的体味了亲人的背叛。在和贾宝玉的相处中,她发现

和找到了被关心的温暖,慢慢的她爱上了宅玉,想做宅玉的侍妾。所

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

人,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就性格分类来说,她们没有相同的,但是

却有相似的;本文仅取其中十人做以代表进行了分析论述。曹雪芹笔

下的男主角贾宝玉正如脂批一样“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

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无赖,说不得聪

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除了

他的背逆精神之外,他像一只迷途羔羊,想做些事情又不知从何做起;

因此他没有努力做一什改变现实的事情,而仅仅是逃避责任。在现实

中,当我们的思想处在迷途的时候,我们也很少去努力地彻底地去做

事情。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就对贾母的形象似曾相识,平时想

来,发现她和《杨家将》中的余太君在性情上如此的相像。要才情有

才情,要命运有命运,更可贵的是她们的处事态度和世界观都相似。

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吗?应该是。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曹雪芹笔卜的并列的头号女主角。唯真唯美的

林黛玉就如我们看待我们的初恋情人一样,有时温顺可爱,有时尖酸

刻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在曹雪芹的笔下占据着真和美的地位,观

13

之可爱动人,思之可亲温馨。那么薛宝钗呢?一切世俗化的薛宝钗正如

和我们白头偕老的爱人一样,有时温柔可人,有时利益熏心;但是不

可否认的是她在《红楼梦》中占据着和林黛玉同样重要地位,在作品

中她占据着世和利的地位。但是才情如何,在那个时代中,她们都是

薄命司中的人物,终归以悲剧收场。

王熙凤和贾探春二人呢?一个是“贪权好利”的蛇蝎美人,一个是“又

红又香”的带刺玫瑰;一个是身出名门的英雄,一个是老鸹窝里出来的

凤凰;一个自私自利,一个顾全大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们的能

力出众,才情过人。她们都和命运相争,但是在那种时势之下,她们

的抗争似乎太过于单薄无力。薄命司真的是命运吗?难道不是时势吗!

贾元春和贾迎春是两个顺其自然,在沉默中灭亡的人。生于“贵”

时,降于“贵”地,行“贵”运的贾元春,终究不过是个富贵囚者;在没有

自由的黑暗和光荣中死去。没有贾元春贵气逼人的贾迎春,是一个温

柔沉默、观之可亲的胆小怕事的一心向善的极其平常的女子。她相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人感应,但是却是上天偏偏让她羊入狼口,

极其凄惨。真的是为恶降祸,行善得福吗?无论你是富贵逼人还是平凡

普通,这是世界要吃掉你,你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悲剧收场。

晴雯和袭人是《红楼梦》中争议极多的,作者刻画的极其深刻的

两个丫环。如果说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曹雪芹极力刻画的贵族小姐的代

表,那么晴雯和袭人就是曹雪芹极力刻画的底层女子的典范。性格刚

烈、疾恶如仇、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待人真诚、恪守本分又天生丽

质的晴雯,像炭火一样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她的存在;任劳任怨、

恪尽职责、忠厚坦诚、温柔和顺、伸张正义、同情弱者又一心向上的

袭人,像轻纱一样让我们既一眼洞悉又蒙蒙胧胧的思考她的形象。无

论你刚强与否,无论你柔顺与否;无论你是否恪守本分,无论你是否

争荣夸耀;怎奈时运不济,悲从天降。

在二个悲惨的世界中,无论你是单纯可爱,还是两面三刀;无论

你是才高志大,还是庸俗平凡;无论你是富贵齐天,还是你贫贱低下;

无论你是逆来顺受,还是以命相争;无论你是刚正不阿,还是能屈能

14

伸;只有一个结果在等着你的到来——在悲惨中开始,在悲惨中结束。

注释:

(1)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4月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

(3)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冯子礼.《从美的角度审况大观团文化》.远方文艺出版社,1996年

(5)陈健.(从贾母)6象看传统‘和”文化).《茂名学院学报》.2006年4月

参考文献:

(1)雷会.《一个隐性悲剧的存在——王熙风形象再论》.《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

10月

(2)陈健.(从贾母形象看传统“和”文化》,《茂名学院学报》.2006年4月

(3)邹自振.{金陵十二钗叙论》.{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4)周越男.《<红楼梦>人物赏析——晴雯》。《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7月

(5)高昂,高万年.《袭人和晴雯形象新解》.《天中学刊》.2007年2月

(6)千颖卓.《“懦”字神来悲迎春》.《红楼梦学刊》.2004年2月

(7)贺信民.《红楼春梦好模糊——贾府“四春”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5

(8)李希凡,李萌.《“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贾探春论》.《红楼梦学刊》.2006

年2月

(9)张颖帅.《论薛宝钗人格的复杂性》.《长冶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10)曹雪芹,高鄂.《红楼梦》.岳麓书社.2001年9月

(11)梅玫,阎大卫。《论林黛玉“真实”的人性品格》.《求是学刊》.2003年3月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0:5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081705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楼梦人物形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楼梦人物形象.pdf

上一篇:学会尊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