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0:29:03 阅读: 评论:0

营销管理-职场生存法则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私人租车)

小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

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

美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

趣,培养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

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交

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

(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要求:

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

心句)

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

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

(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3、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

变成了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

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

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4、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5、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

三、拓展:同学们想想这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盘

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指名说)

过度:是啊,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

宙。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仰望高山

俯视江河

走进溶洞

……

小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篇2

二、研读第一自然段。

(二):设境体验,感受“顶天立地”之苦

(三):想象迁移,领略“身化万物”之奇

四、拓展延伸,亲近神话

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

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还读过哪些

神话故事?

2、学后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

羿射日》等图片,简介。

3、小结: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神话故事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让

我们共同亲近神话故事。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古典神

话》、《封神演义》。

五、作业设计: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宇宙混沌→{顶天立地}→创造宇宙(奉献、牺牲)

身化万物

小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

师长。

A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

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

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

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

《孔子拜师》这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

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

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

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

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

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

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

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

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

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

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

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

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B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

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

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

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

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

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小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

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

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

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

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

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盘古开天地》

3、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习生字新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找一找形声字读一读。

找一找月字旁的字,说说为什么是月字旁。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做一做。

读准多音字“倒”和“汗”

3、开火车读课文

4、读了好几遍课文后,谁能说说对课文或盘古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的确,盘古真是了不起,能够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天辟地,现

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亲自看看宇宙当时的情景吧!

(课件出示)

2、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3、是啊,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大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

声音,黑漆漆的一片,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读第一段。就这样一直到

十万八千年的一天,混沌之中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醒了,他是怎样开

天辟地呢?

4、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有关句子。

5、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猛劈过

去”要读重一点,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6、再读读这段话,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明朗的天

和坚实的土地。(齐读)

7、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在写

这段神话时用了很多的什么词?请赶快找出来。并校对。

8、(去掉其他的`内容,留下反义词)我们能利用这些反义词和

近义词把天地分开的情景说清楚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9、小结:作者用上了这么多的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使神话情

节形象起来了,讲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天地分开后,盘古怕

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出示盘古那种顶天立地的画面,)请找到课

文的语句读读吧。

四、课文的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或者齐读(提示:把天和地分开后就挺累得,还要使

劲蹬着地,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朗读:(中间穿插导语:同学们,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

起,就像巍巍的巨人一样,直挺挺的撑在天和地的中间,孤独寂寞的、

辛苦地站住那里。十年过去了、百年、千年、万年――一站就站了一万

八千年,天就变得很高很高,高到了九千丈,地就变得很厚很厚,天

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所有的精力也

消耗殆尽。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此时,你又

想对盘古说什么?让我们把想说的话送到朗读中去把!

4、过度:就算他倒下了,可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把这个世界

变得美丽。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吧!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累得

倒下了,可就算他倒下了,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来创造美丽的宇

宙。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的?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自由读

2、提示:同学们,边读书边想着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

惯,咱们去试试好吗?(学生再读)

3、你刚才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引导学生边读

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交流)

4、到底是什么词语使我们联想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再读

读这段话,你发现了吗?

师:“飘动的云”,像这样的词语,在这一段还有好多呢,找找

读读吧。

出示: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诃茂盛的

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5、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使人家一听,就能听懂意思了。谁

来试试。

6、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就能读的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7、我们看看当时神话般的情节吧!(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

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

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那么你们也

想作者一样,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大自

然中的什么呢?(课堂小练笔)

8、交流(用上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语)

预设: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

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

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肉变成肥沃的土地,筋骨变成条条宽

阔的道路。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

9、由此引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是呀,正因为盘古的献身,才使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

了山川草木,才有了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人们喜欢这些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就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

是因为盘古是我们人类的创世神,那在神话中说是谁创造了我们,

(而民间认为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是始祖神,盘古和女

娲作为和创世神和始祖神,广泛而又长久地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崇拜。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让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座巨

大的宝库里,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吧,引读民族神话千字文

三、课外拓展(民族神话千字文)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

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

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

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

光。

四、写字指导

小学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

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

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

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

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读一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生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

3.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悟。

1.交流初读感受。

2.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勾画出让自己感到神奇的语

句。

3.交流勾画的语句,并认真品读,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故事

的神奇,体会盘古的伟大。

四、总结拓展。

1.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宇宙,进一步感受神奇的变化与盘古的无

私奉献,升华情感。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浏览各民族创世神话,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让学生积累本课优美词句。

四、仿照第四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可以从下面的话

题中选择一个接着写,也可以自己确定内容。

1.公园的景色真美呀。

2.超市里,商品的种类真不少。

3.我们的校园可美啦!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0:2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06543118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pdf

上一篇:完好的反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