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更新时间:2023-03-07 21:00:03 阅读: 评论:0

清炒黄瓜-鸡爪怎样做好吃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中国古风歌曲)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

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

已。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

受。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

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

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

佩。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

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

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

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

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

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

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

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

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

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

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

苦。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

质确实肯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

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

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

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

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

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

因此,与其追求快乐,不如避开痛苦。

独处的好处,一个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丰富,对别人的依赖

性很少,才能从独处中自得其乐,而独处对于天才而言,则更是

必需的部分。一个无法忍受,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的人,其思

想和智力,都是贫乏的,是这世上大多数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

想你可以避开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会好好享受独处的好

处。

哲学家,是探索人类灵魂的先行者,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拓

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远远领先于他们的时代,不被当时所理解,

但最终真理就是真理,即使过了几百年,也会被重新认定;所以

也有一种说法,在当代就被大家赞扬的杰出人物,往往死后会被

遗忘。因为天才就是引领人类的火把和旗帜,他们永远前行在大

多数人的前面!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2

读完书看完附录,和那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我也被叔本华

深深吸引。确实,就像尼采说的,叔本华是为自己而写,文字不

矫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坚定、自信。本书,让我对哲学

也产生了兴趣。

直接行动就是在当当上订购了“尼采、柏拉图”,和哲学搭

上伙之后,反观之前的读物,觉得层次太过低劣,接收到的知识

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消化肠道”,搞不清是第几手了。当真正阅

读名著时,会发现,很多我认为新鲜的论断有可能是好几个世纪

之前的产物。在19世纪叔本华的书中,发现很多现下都非常“时

髦”的观点,如同新瓶装旧酒,可见我的孤陋寡闻。

1、对待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态度

很多心灵导师都告诫人们要“活在当下”,其实在19世纪

叔本华便认为“现在“尤其珍贵。他花了很长一段论述来说明过

去、现在和未来对人们的影响,并明确表示“现在才是唯一真实

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

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以及把握现在

的重要性“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

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卖疯了的畅

销书《当下的力量》无非也就是围绕这些理念。

2、关于人自身幸福

“人的最大成功在于内心的宁静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为看

到某名家的.这句话,我不远千里去北京参加她的工作坊。而这

里,叔本华对于人自身幸福的论述更加的的精准。他说“人的内

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

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成功和

幸福,研究的人太多,说法也很多,但是这几句话,简明扼要的

表明了幸福的属性,幸福无关乎他人和财富,仅仅关乎自身。这

个理念,是不是也能从目前林林总总的心灵鸡汤类书籍中看到它

的影子?

3、关于世界的看法

大学时候某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令我深深崇拜“你看

世界简单,世界便待你简单“,叔本华说“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

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

样环境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

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事物对人的

影响,取决于人对事物的认知,这和心理学的情绪ABC理论有异

曲同工之妙;或许应该说情绪ABC理论从这个观点中吸取了养

分。

4、关于变化、关于梦、关于别人的看法、关于社交

“只有转换变化才是永恒的”

“人的内在冲动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我们睡梦的指引,这些梦

带着预示的内容”虽然弗洛伊德说自己没有受到过叔本华的影

响,真是这样吗?梦的解析,意识和性在叔本华的书中都是有论

述的,而且就像这段对梦的描述一样,都相当之精辟。

“我们可以把那些琐碎的、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

为存心给我们做练习和锻炼之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

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这种观点是不是比“心灵鸡汤”更

为实用?

“如果我们真的拥有这方面的素质和长处,那我们并不会想

到故意去显示、炫耀它—想到我们的这一份拥有,我们就已经心

满意足了。”这就是“晒幸福,分得快“的哲学原理。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

上与他的精神思想价值成反比。”所以独处是有所成就的重要因

素,有人说当今中国“无大师”估计就是不够孤独,嵇康、阮籍、

陶渊明这些真正的隐士,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作品。

总之,在现代心灵鸡汤类书籍中看到的某些直指内心的“真

理”,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的“时髦论点”以及很多著名的心理学

理论观点,在本书中都可见端倪,且更为简练、精辟,不愧为《人

生的智慧》。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3

叔本华的哲学在他30岁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成熟。接下来

的其他著作都是他对这部著作里提出的哲学观点的发挥和补充

阐述。而尼采,是一个永远的精神思想的漫游者、飘泊者,他永

远不会停留在已经获得的结论之上,永远都在激烈地、大幅度地

变换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人们辛苦挣来的闲暇,就是为了让人能够自由地享受意识和

个性所带来的乐趣。所以闲暇是人生的精华。

用闲暇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丰富的内

在。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个拥有内在丰富的人,就像在

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当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愉快的圣诞

小屋。

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这

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名声。

哲学是这世界上唯一能够对付道德和智力范畴的庞然大物

的大力神。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这两者之

间达致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样,现在与将来才不致于互相干扰。

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

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真正伟大的思想

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

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

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吵闹。

“生活,也让别人生活。”不要心存改变,没有一个人能够

改变自己的真实个性,这包括道德气质、认识能力、长相脾性,

等等。

通常,那些具有高贵本性和出众思想禀赋的人,会令人吃惊

地暴露出缺乏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尤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

如果不是为情势所迫,那么最好就是对占人类总数的六分之

五的人敬而远之,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这是由这一人群的自身

道德和智力构成所决定的。

人生就像一盘掷骰子游戏,掷出的骰子如果不合你的意愿,

那你就只能凭借技巧,去改进命运所摊派的骰子。

在这一个“铁造的骰子决定一切”的世界,我们需要铁一般

刚强的感觉意识,作为承受命运、防范他人的盔甲武器。因为,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战斗。

每个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具体原则,这些原则深藏于每个

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因为这些原则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和

意愿的结果。

伏尔泰曾经相当美妙地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

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

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不同时期的现时此刻

相互之间的差别在于:在生命开始的时候,我们前面是长远的未

来;但在生命临近结束时,我们却看到了我们身后走过的漫长的

过去。虽然我们的性格保持不变,但我们的心境却经历了某些显

著的变化。

在童年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带有一种新奇的魅力。在并不清

楚自己目的的情况上,“从永恒的一面看视人和事”。

因此,在童年时期我们就已经打下深刻的或者肤浅的世界观

的坚实基础。

诗的本质就在于从每一单个事物把握这一事物的柏拉图式

的理念,也就是把握这一单个事物的最本质、因而也是这类事物

所共有的整个特征。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4

近来阅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一书,颇多感触,写出

来与大家共享。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1850年写的《附录和补遗》中的

一部分。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

义创始人。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的作品蕴含着

丰富而伟大的哲学思想,但早期的作品并不受到同行们应有的欢

迎和理解,当然也不会得到世人认可和赞许。金子总是会发光,

在去世的前几年,叔本华终于获得了他早应获得的名声。

书中讲述了,决定人生命运的根本区别在于三项内容:人的

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人的自

身对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它

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

在发展。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对人的

幸福的影响仅次于人的自身。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是指人

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

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这些对人的幸福所发挥的作用是最

微弱的。

我们应该爱护,培养和发展我们的自身,因为它是我们得到

幸福的关键,对我们的幸福起决定性的作用。最直接带给我们幸

福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感官,因为他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

的。一个人如果他能时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幸福就会

想他招着手走过来。所以乐天派是幸福的,他们总能找到高兴的

理由,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愉快的情绪,

而愉快的情绪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体魄,会使我

们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专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没有

人会愿意像病人一样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度过他的一生,

因为健康的乞丐比染病的君王幸运。叔本华认为最大的愚蠢就是

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名声。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两者

之间。当距离痛苦越远的时候,我们离无聊就越近,反之亦然。

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痛苦,而无聊来自丰裕和安定。普通民众

为了温饱和免于饥饿,和痛苦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富人却不

得不面对无聊连续不断的袭击。

金钱之于人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人们总是夸

大了金钱的作用,以至于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使用了一些卑鄙

下流的伎俩。这样做的后果是幸福离他们越来越远,因为伤害了

自身,与高贵的人格是背道而驰的,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尽管

名誉对于我们的幸福没有我们的自身和拥有的身外之物更有优

势。人们希望得到足够多的钱,好让他们的后半辈子免于因为钱

而造成的不幸,然后疯狂地追逐金钱,当赚到的钱能让他们安享

晚年的时候,他们又有了新念头要让下一代能过上安逸舒适的生

活,于是又开始追逐金钱的行动。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喝的海

水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人追求财富的欲望,总是难以满足,

因为他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总是在不断地膨胀。金钱可以为我们解

决吃饭、穿衣、住房的问题,还可以为我们生病时提供医药费和

一些意外事故的花费。这也是金钱的真正意义。至于购买华丽的

服装,闪着耀眼光芒的珠宝首饰,名贵的跑车,还有结婚祝寿宴

请时铺张排场,都是浪费金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对于

我们的幸福并没有多么大的好处。

地位、名誉、名声对我们人而言都是奢侈品,我们不应该过

分地追求,更不要将它们视为生命的支柱。上述三者都是别人赋

予我们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且可能随时被别人收回去。其

实得到名誉并不难,只要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它自然就会来到

你的身边,因为名誉的要求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一旦你没做

好一件事情,或者没去做一件本该有你去做的事情,那么名誉就

会从你身边溜走,而且一去不复返。名声被视为名誉的孪生兄弟,

名誉会死,而名声却永恒的存在。正因为得到后可以永恒的存在,

所以得到名声是很艰难的,在得到它之前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

努力。贝蒂在《吟游诗人》中写道:高傲的名声殿堂闪耀在陡峭

的山上,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艰难!显而易见,要得到这一奢侈品

并非易事。很多做出过非凡成就,写出过卓越作品的人,在获得

了他们应有的名声之前,就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在他们做出

非凡成就和写出卓越作品的年代,这世上并没有比他们伟大智慧

和思想稍微差一点的评论家,更没有和一样拥有伟大智慧和思想

的头脑。直到后世,诞生了天才,他们智慧和思想才开始被大众

所知道了解,并且名声大噪。本书的作者还是幸运的,在他永远

地闭上眼之前,世人就将显赫的名声赠予了他,尽管此刻他站在

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已经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非常乐意使用和维护这

种权利。但如何才能利用好这种权利,让我们从这权利中受益

呢?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可逃避的问题。从我做起,从人的自

身开始,培养我们良好的道德品格,发展我们丰富精神思想,锻

炼出我们健康的身体。钱不要太多,但不需能保证我们的正常生

活不因钱的缺乏而受到干扰。地位、名誉、名声,我们不必强求,

做好本职工作,热衷于自己的事业。做到了这些,你会发现,幸

福的翅膀长在自己的身上。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5

1.人生经验并不等于人生智慧。

2.人生的意义在于免于痛苦和无聊,获得属于自己的安宁、

闲暇和独立。

3.几个问题:如何看待自身;如何与他人相处;对身外之物

采取什么态度。

4.拒绝过度社交,拥抱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要么孤独、要

么庸俗。

5.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活在当下,把握现在。

6.闲暇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幸福的手段。

7.总想着未来的规划会让人忧心忡忡、等待未来会让人焦

虑,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则容易无法自拔。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

实和真切的。

8.入世而出世,学会冷漠和无动于衷。

9.生命在于运动。

10.相信自己,他人的意见或看法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对别

人的抨击和诋毁保持宽容和容忍。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辈,并没

有什么真知灼见。

11.财富和地位是身外之物,内在的富足才会带来真正的幸

福。

12.财富的作用,在于抵御可能发生的灾祸、维持稳定而安

全的生活,而不是用于享受和挥霍。人应该是自己的主人,而非

金钱的奴仆。

13.关于地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14.从年轻到衰老,不同阶段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6

有人把叔本华归入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范畴,但他的悲观多来

自于对世界更理性的审视,他用他的痛苦经历去凝结智慧。

他并没有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成为巨商去贸易和赚钱,并没有

延续家族的商业辉煌,然而让其父亲也没有料到的是,其思想遗

产比经商所能创造力和影响程度更为巨大,绵延了几个世纪,成

为了现代唯意志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创始人。一生未婚,无子无女。

就像他自己所说”谁要是像我那样孤独的过了一辈子,自然更懂

得孤身上路的种种滋味“。

多时候,在人群中,我们都不确信自己拥有什么突出的才能,

因而会试图为自己添加各种标签,但当我们远离人群,安静下来

的时候,才能够确信自我的存在,能够真正通过自我思考获取成

长。这或许就是选择孤独的收获,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看

明白自己。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

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也就陷入了“痛苦”之中。

什么叫“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被满足的那一个刹那就

是幸福。如果第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而第二个欲望还没被设想

出来,那时人就陷入了“无聊”的状态之中。一旦这个人的第二

个欲望产生出来,他就重新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中,他的理性又

忙于为实现他的第二个欲望而筹划。所以,叔本华说,人生就像

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在追求快乐幸福的过程中,必然衍生出痛苦和无聊,无聊的

人归因于肤浅,而智者体验更多的痛苦,。所以,你所知道的痛

并快乐着并非你所知道的痛并快乐着,对于肤浅之人来说他们是

对立着的两回事,中庸之人觉得两者关系式辩证的,而睿智之人

认为他们是一码事。

2021年《人生的智慧》读后感7

一本书或者一堂课只要有一句话能触动我们,那就是一本好

书、一堂好课了。如果把一次触动比喻为一朵浪花,那么,在读

这本书时,你会觉得波涛汹涌,浪花翻滚!在阅读前,下了很大

决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来仔细领悟,因为总认为和哲学相

关的书籍都是深奥、晦涩难懂。但当我翻开书时,吃了一惊,因

为它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且翻译本的文笔优美,引人入胜。

里面很多观点并不新颖,但却分析透彻,且加以佐证,有理

有据,使人觉得言之有理,绝无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里,亦非介绍叔本华时,提到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

“从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无常”,此书字里行间也流

露出来了。但这样也会觉得叔本华也和我们常人一个样,一下子

拉近了距离,总的来说,本书内容还算正面、积极向上,读完后

可以提升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唤醒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份激

情!“人们在世间有何种感受,主要在于人以什么方式来看自己

所处的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同

样是逛街、参观,但每个人却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同一个事物也

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注意学习,不

断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当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

要轻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断对错,而应该顺藤摸瓜,找到产生

这个观点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错和对都不是绝对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格”,这是亚里斯多德的

名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由此可见,人格会伴随我们走

过一生,意义非凡!从小的方面来说,人格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

价值观等,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中国命相学上有句名言: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从大的方面

来说,一个人的人格好坏决定了他对社会是贡献还是损害,而人

格不会因为财富、学识、能力的多寡强弱而改变,相反,如果一

个人的人格不健全,那么他拥有的能力越强,只会增加对社会的

威胁,因此,科学是把双刃剑,关键就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所

以我们常强调做事先要学会做人。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反派,他们拥有超人的能力,却不造

福人类,反而杀人如麻、贻害江湖,结果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得

而诛之!如果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健全他们的人格,金庸笔下

的变态杀手、江湖怪人就会大大减少。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

工作很少,并不怎么关心孩子心理的成长、人格的培养,而把精

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和亲朋好友聊天时,一旦提及他们的小孩,

我都不会问学习怎么样,也不关心他是否爱学习,是否中途辍学,

因为在这百花齐放的社会,在学校读书并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

径。相反,我往往会问他懂事不,是不是经常思考,有没有考虑

过人生,有没有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而并不是一时冲动,

“读书明理”才是关键所在。

“人生的幸福与悲苦,关键不在于遭遇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

而要看我们要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我们自身的感受是什么样。”,

“我们更容易抵御来自外界的苦难,但却很难承受自身性格缺陷

所带来的痛苦”。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苦中作乐的感人故事,

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看,当我们面对苦难、挫折时,应该

坦然、乐观面对,因为人生本来就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缺一不可,

这些我们都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它们的态度。人最大

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勇于战胜

自己。在这次公司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第一场和超声对决,我

参加单打,结果输了,关键就在于很少参加正式比赛,心理太紧

张了,而在后续的比赛中,自己过了这道心理关,充分发挥了自

己的水平,赢得精彩,输,虽败亦无憾!战胜自己的感觉真爽!

一个人幸不幸福,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要求多少,知足

就会常乐,叔本华也开出了幸福良方:“心地善良,思维敏锐,

乐观进取,爽朗大方,体格强健这些人自身所应该具备的美好的

品德才是获取幸福的第一要素”。

本书中还有许多浪花,比如:

“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

“幸福主要是来自于心境的平和以及其满足感”。

“在女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她和男人的关系”。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想法上,是一种不幸”。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21:0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940031298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df

上一篇:心情说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