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方程

更新时间:2023-03-07 20:06:15 阅读: 评论:0

汽车驾驶入门-手工绘本

双曲线方程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健全的人格)

1

2.2双曲线

2.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课标要求】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核心扫描】

1.用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重点)

2.与双曲线定义有关的应用问题.(难点)

自学导引

1.双曲线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

、F

2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

F

2

|)的点的轨迹叫做

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试一试:在双曲线的定义中,必须要求“常数小于|F

1

F

2

|”,那么“常数等于|F

1

F

2

|”,

“常数大于|F

1

F

2

|”或“常数为0”时,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提示(1)若“常数等于|F

1

F

2

|”时,此时动点的轨迹是以F

1

,F

2

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F

1

A,F

2

B(包括端点),如图所示.

(2)若“常数大于|F

1

F

2

|”,此时动点轨迹不存在.

(3)若“常数为0”,此时动点轨迹为线段F

1

F

2

的垂直平分线.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x2

a2

y2

b2

=1

(a>0,b>0)

y2

a2

x2

b2

=1

(a>0,b>0)

焦点坐标F

1

(-c,0),F

2

(c,0)F

1

(0,-c),F

2

(0,c)

a,b,c的关系c2=a2+b2

想一想:如何判断方程

x2

a2

y2

b2

=1(a>0,b>0)和

y2

a2

x2

b2

=1(a>0,b>0)所表示双曲线的焦点

的位置?

提示如果x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轴上,如果y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

在y轴上.对于双曲线,a不一定大于b,因此,不能像椭圆那样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

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名师点睛

1.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

(1)把定常数记为2a,当2a<|F

1

F

2

|时,其轨迹是双曲线;当2a=|F

1

F

2

|时,其轨迹是以

F

1

、F

2

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包括端点);当2a>|F

1

F

2

|时,其轨迹不存在.

(2)距离的差要加绝对值,否则只为双曲线的一支.若F

1

、F

2

表示双曲线的左、右焦

点,且点P满足|PF

1

|-|PF

2

|=2a,则点P在右支上;若点P满足|PF

2

|-|PF

1

|=2a,则点P在

左支上.

(3)双曲线定义的表达式是|||PF

1

|-|PF

2

|

=2a(0<2a<|F

1

F

2

|).

(4)理解双曲线的定义要紧扣“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且小于两定点的距

离.”

2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只有当双曲线的两焦点F

1

、F

2

在坐标轴上,并且线段F

1

F

2

的垂直平分线也是坐标轴

时得到的方程才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和b,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

这里b2=c2-a2,与椭圆中b2=a2-c2相区别,且椭圆中a>b>0,而双曲线中a、b大小则不

确定.

(3)焦点F

1

、F

2

的位置,是双曲线定位的条件,它决定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类型.“焦

点跟着正项走”,若x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x轴上;若y2项的系数为正,那么焦点在y

轴上.

(4)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如不能确定焦点的位置,可设双曲线的标准

程为Ax2+By2=1(AB<0)或进行分类讨论.

题型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P

3,

15

4

,Q

16

3

,5

(2)c=6,经过点(-5,2),焦点在x轴上.

[思路探索]由于(1)无法确定双曲线焦点的位置,可设

x2

a2

y2

b2

=1(a>0,b>0)和

y2

a2

x2

b2

1(a>0,b>0)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另外也可以设双曲线方程为mx2+ny2=1(mn<0)或

x2

m

y2

n

=1(mn<0),直接代入两点坐标求解.对于(2)可设其方程为

x2

a2

y2

b2

=1(a>0,b>0)或

x2

λ

y2

6-λ

=1(0<λ<6).

解(1)法一若焦点在x轴上,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x2

a2

y2

b2

=1(a>0,b>0),

由于点P

3,

15

4

和Q

16

3

,5

在双曲线上,

所以

9

a2

225

16b2

=1,

256

9a2

25

b2

=1,

解得

a2=-16,

b2=-9

(舍去).

若焦点在y轴上,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y2

a2

x2

b2

=1(a>0,b>0),

将P、Q两点坐标代入可得

225

16a2

9

b2

=1,

25

a2

256

9b2

=1,

解之得

a2=9,

b2=16,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y2

9

x2

16

=1.

法二设双曲线方程为

x2

m

y2

n

=1(mn<0).

∵P、Q两点在双曲线上,

3

9

m

225

16n

=1,

256

9m

25

n

=1,

解得

m=-16,

n=9.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y2

9

x2

16

=1.

(2)法一依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x2

a2

y2

b2

=1(a>0,b>0).

依题设有

a2+b2=6,

25

a2

4

b2

=1,

解得

a2=5,

b2=1,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x2

5

-y2=1.

法二∵焦点在x轴上,c=6,

∴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x2

λ

y2

6-λ

=1(其中0<λ<6).

∵双曲线经过点(-5,2),

25

λ

4

6-λ

=1,∴λ=5或λ=30(舍去).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x2

5

-y2=1.

规律方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相似,可以先根据其焦点位

置设出标准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的值.若焦点位置不确定,可按焦点

在x轴和y轴上两种情况讨论求解,此方法思路清晰,但过程复杂,注意到双曲线过两定

点,可设其方程为mx2+ny2=1(mn<0),通过解方程组即可确定m、n,避免了讨论,实为一

种好方法.

【变式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3,c=4,焦点在x轴上;

(2)焦点为(0,-6),(0,6),经过点A(-5,6).

解(1)由题设知,a=3,c=4,

由c2=a2+b2,得b2=c2-a2=42-32=7.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x2

9

x2

7

=1.

(2)由已知得c=6,且焦点在y轴上.因为点A(-5,6)在双曲线上,所以点A与两焦点的

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2a,

即2a=|-5-02+6+62--5-02+6-62|=|13-5|=8,则a=4,b2=c2-a2

=62-42=20.

因此,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y2

16

x2

20

=1.

2.若椭圆

x2

m

y2

n

=1(m>n>0)和双曲线

x2

a

y2

b

=1(a>0,b>0)有相同的焦点,P是两曲线

的一个交点,则|PF

1

|·|PF

2

|的值为()

A.m-aB.m-b

C.m2-a2D.m-b

A解析:设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点,由椭圆定义得|PF

1

|+|PF

2

|=2m.

由双曲线定义得|PF1

|-|PF

2

|=2a.∴|PF

1

|=m+a,|PF

2

|=m-a.

∴|PF1

|·|PF

2

|=m-a.

4

题型二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例2】

如图,若F

1

,F

2

是双曲线

x2

9

y2

16

=1的两个焦点.

(1)若双曲线上一点M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求点M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2)若P是双曲线左支上的点,且|PF

1

|·|PF

2

|=32,试求△F

1

PF

2

的面积.

[思路探索](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MF

1

|-|MF

2

||=2a,则点M到另一焦点的距离易得;

(2)结合已知条件及余弦定理即可求得面积.

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x2

9

y2

16

=1,

故a=3,b=4,c=a2+b2=5.

(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MF

1

|-|MF

2

||=2a=6,又双曲线上一点M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

离等于16,假设点M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x,则|16-x|=6,解得x=10或x=22.故点M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6或22.

(2)将||PF

2

|-|PF

1

||=2a=6,两边平方,得

|PF

1

|2+|PF

2

|2-2|PF

1

|·|PF

2

|=36,

∴|PF

1

|2+|PF

2

|2=36+2|PF

1

|·|PF

2

|=

36+2×32=100.

在△F

1

PF

2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F

1

PF

2

|PF

1

|2+|PF

2

|2-|F

1

F

2

|2

2|PF

1

|·|PF

2

|

100-100

2|PF

1

|·|PF

2

|

=0,∴∠F

1

PF

2

=90°,

∴S△F

1

PF

2

1

2

|PF

1

|·|PF

2

|=

1

2

×32=16.

规律方法(1)求双曲线上一点到某一焦点的距离时,若已知该点的横、纵坐标,则根

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结果;若已知该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则根据||PF1

|-|PF

2

||=2a求

解,注意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负数应该舍去,且所求距离应该不小于c-a).

(2)在解决双曲线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定义中的条件||PF

1

|-|PF

2

||

=2a的应用;其次是要利用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或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进行运算,在运

算中要注意整体思想和一些变形技巧的应用.

【变式2】1.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

x2

16

y2

8

=1,点P在双曲线上,且到其中一个焦点F

1

的距离为10,点N是PF

1

的中点,求|ON|的大小(O为坐标原点).

1.解:连接ON,ON是△PF

1

F

2

的中位线,

5

所以|ON|=

1

2

|PF

2

|.

因为||PF1

|-|PF

2

||=8,|PF

1

|=10,

所以|PF2

|=2或18,|ON|=

1

2

|PF

2

|=1或9.

2.设P为双曲线

x2

16

y2

9

=1上一点,F

1

,F

2

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F

1

PF

2

=60°,

求△PF

1

F

2

的面积.

解:由方程

x2

16

y2

9

=1,得a=4,b=3,故c=16+9=5,

所以|F1

F

2

|=2c=10.

又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

|-|PF

2

||=8,两边平方,得|PF

1

|2+|PF2

|2-2|PF1

||PF

2

|=

64.①

在△PF1

F

2

中,由余弦定理,得

|F

1

F

2

|2=|PF1

|2+|PF2

|2-2|PF1

||PF

2

|cos60°,

即|PF1

|2+|PF2

|2-|PF1

||PF

2

|=100.②

①-②,得|PF1

||PF

2

|=36,

所以

12

PFF

S

1

2

|PF

1

||PF

2

|sin60°=

1

2

×36×

3

2

=93.

3.已知双曲线

x2

9

y2

16

=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

、F

2

,若双曲线上一点P使得∠F

1

PF

2

60°,求△F

1

PF

2

的面积.

解由

x2

9

y2

16

=1,得a=3,b=4,c=5.

由定义和余弦定理,得|PF

1

|-|PF

2

|=±6,

|F

1

F

2

|2=|PF

1

|2+|PF

2

|2-2|PF

1

||PF

2

|cos60°,

所以102=(|PF

1

|-|PF

2

|)2+|PF

1

|·|PF

2

|,

所以|PF

1

|·|PF

2

|=64,

∴S△F

1

PF

2

1

2

|PF

1

|·|PF

2

|·sin∠F

1

PF

2

1

2

×64×

3

2

=163.

误区警示忽略双曲线焦点位置致误

【示例】方程

x2

2-m

y2

|m|-3

=1表示双曲线,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错解]由

2-m>0,

|m|-3<0

解得-3

∴m的取值范围是{m|-3

只考虑焦点在x轴上,忽视了焦点在y轴上的情况.

[正解]依题意有

2-m>0

|m|-3<0

2-m<0,

|m|-3>0,

解得-33.

∴m的取值范围是{m|-33}.

答案{m|-33}

方程

x2

m

y2

n

=1既可以表示椭圆又可以表示双曲线.当方程表示椭圆时,

6

m、n应满足m>n>0或n>m>0,当m>n>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当n>m>0时,

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当方程表示双曲线时,m、n应满足mn<0,当m>0,n<0

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当m<0,n>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当堂检测

1.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

1

(-5,0)和F

2

(5,0),动点P满足|PF

1

|-|PF

2

|=6,则动点P的轨迹

方程是()

A.

22

=1

169

xy

(x≤-4)B.

22

=1

916

xy

(x≤-3)

C.

22

=1

169

xy

(x≥4)D.

22

=1

916

xy

(x≥3)

答案:D解析:由已知动点P的轨迹是以F

1

,F

2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且a=3,c

=5,b2=c2-a2=16,∴所求轨迹方程为

22

=1

916

xy

(x≥3).

2.已知双曲线为

22

=1

2

xy

,则此双曲线的焦距为()

A.2B.22C.2D.22

答案:D解析:由已知λ<0,a2=2,b2=-λ,c2=2-λ,∴焦距222c.

3.已知双曲线

22

=1

169

xy

上的点P到(5,0)的距离为15,则点P到点(-5,0)的距离为()

A.7B.23C.5或25D.7或23

答案:D解析:设F

1

(-5,0),F

2

(5,0),

则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1

|-|PF

2

||=2a=8,

而|PF2

|=15,解得|PF

1

|=7或23.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6,0)和C(6,0),顶点B在双曲线

22

=1

2511

xy

的左支上,则

sinsin

sin

AC

B

=______.

答案:

5

6

解析:如图,

||||

sinsin||||2105

22

||

sin||2126

2

BCAB

ACBCABa

RR

AC

BACc

R

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双曲线

22

=1

412

xy

上一点M的横坐标为3,则点M

到此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

答案:4解析:设右焦点为F,则点F的坐标为(4,0).

把x=3代入双曲线方程得y=±15,即M点的坐标为(3,±15).

7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MF|=3-42+±15-02=4.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20:0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90775170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双曲线方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双曲线方程.pdf

上一篇:大学生社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双曲线方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宿舍管理
    牛排腌制-室内加湿小妙招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怎么买国外的东西)学生宿舍管理方案学生宿舍管理是关乎学生人身平安的,所以我们万不能懈怠。下面请看学生宿舍管理方案的详细内容吧!我校全校搬迁进入大学城,使得我校的学生公寓无论是宿舍外观还是住宿条件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同时对我们的学生宿舍管理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在经过调研的根底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入物业效劳体系,使学生公寓管理由过去的单纯
  • 3℃宿舍管理
  • 2℃竞选
  • 2℃如何创立公司
  • 2℃跟单员岗位职责
  • 2℃活动计划书
  • 2℃我爱你家乡
  • 2℃小学数学内容
  • 2℃乡情结尾
  • 2℃疫情防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