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个人资料介绍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有弟子三千,
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
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
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
其后世得孔姓。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
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父亲的正妻赶出家门,孔子长大后深知努力学习的意义,志
在学问,后踏入仕途。鲁国内乱时,孔子逃到齐国,齐国大夫欲加害于他,后又逃回鲁国,
经过这么多年磨练,已小有成就。与季氏出现矛盾后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旅途,先
后到过卫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均未得到重用。最终回到了鲁国开创私塾,专心教
学。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岁时病逝,很多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贡一人守了六
年。
孔子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和他弟子的言行
语录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
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
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晚年时孔子修订了
《诗》《书》等六经。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在孔
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
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
“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
下为公。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义
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
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
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无数,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备受世人的赞美和传颂。后人也利用
了建孔庙、建祠堂、拍电影等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的人,使他的事迹得以一直被流传。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
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
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
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
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重视民生,强调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
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
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
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他提倡将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两者结
合,将文学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
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9:5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903901297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孔子的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孔子的资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