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更新时间:2023-03-07 17:49:15 阅读: 评论:0

小兔子种萝卜-新年问候语

青海高原一株柳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nuk是什么牌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

1.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高原柳树粗壮、高大、坚硬的外在形象,并把握

这株柳的神奇所在,感悟其生命的伟力。

2.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目的,引发学生思考,积极地

看待逆境。

3.通过对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琢磨,理解文中“对比”的手法,体会其作用,

感悟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高原环境,凸显柳树形象。

1.昨天,我们三次朗读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领略了青海高原的苍

茫景色,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啊!让我们再去看一看,(图、乐)

那里每走一处,看到的都是——

出示:(师生引读)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

滞的云团……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哀怨的笛声,没一点春的气息,古人诗中道尽了西北高原的悲壮与苍凉。

2.就是这样的青海高原!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不过作者突然发

现了什么?(加:一株柳)它竟然傲立这样荒凉的地方,真是神奇!令人敬畏!

这到底是怎样的柳啊!

出示第5小节,谁来读?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

树枝表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

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

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3.这株生长在高原的唯一的柳树有什么不一般的特点吗?再细细读读这段文

字,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词来描写这些特点的?

生答,教师点拨:

两合抱粗是多粗?

百十余平方米又是多大?差不多有三四间教室这么大,你见过这样的柳树吗?

生铁铁锭的色泽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一般的柳树干是褐色的,树枝更是泛青吐绿

“撑立”给人什么感觉?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那样站立的气势就是撑立!这个

词曾用在巨人盘古的身上,他巍峨地撑立在天地之间。

这小节作者先多角度分述描写,然后在写总体感受。

4.为什么这株柳树会长得如此的粗壮而特别呢?(春雨滋润?春风抚摸?……)

这株柳的生命在青海高原上经过了独特的锻铸!(板)锻铸,你知道锻铸什么意

思?

将金属放在在熊熊炉火中销熔,然后在可塑状态下用重锤一次次敲打,最后在水

中急骤的冷却,这是一把锋利宝剑的锻铸!这个株柳树经历了怎样的锻铸?让我

们也沉浸在作者的想像世界里。读一读(出示):

二.学习第6自然段,从幼柳的存活感受生命的伟力。

1.他的想象分两层,第一层写到这,(请生划“/”)下面第二层,分别写了什

么?自己读第6自然段,画出体现干旱和严寒威力的关键词语。

干旱的威力从哪里看出来?

“持续的干旱”多少天?水是生命之源,你能用生活的经验来印证干旱对植物

的影响巨大吗?有这样的体验吗?沙漠致人于死地的往往就是缺水!

“全毁”这就是持续干旱的结果呀!

“熬”用“躲”行不行?躲避不了,必须承受,再受折磨也得挺着。可见干旱

是严重的,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哪个词表现了寒冷的厉害?

“严酷”酷指极端,水准深,这极端严厉、残酷的寒冷到了什么水准?

还有什么地方表现了“干旱”和“寒冷”的水准?

“绝不宽容”?“绿色生命”?去掉“绝、任何、一条”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句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表现手法相同,层层叠加,多角度表现,

加重语意。

2.从哪儿看出这株柳树经受住了干旱和严寒的锻铸,展示了生命的伟大力量?

两个“奇迹”:别的旱死,全毁了,它创造了奇迹,活着;侥幸活的,逃不脱

严酷的寒冷,任何植物不能存活,它又创造了奇迹,活过了一岁。真的是“不

可思议”。这小节从幼柳的存活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力。

三.学习第7自然段,从柳树的生长感受生命的伟力。

1.从一棵柳树苗子成长为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上的柳树,又经历了怎样的锻铸。

让我们继续沉浸在作者想象的世界里。读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

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

的精神。

“高原风雪”厉害吗?“虐杀”生灵

“雷轰电击”厉害吗?“铺天盖地”一词恰当吗?联系那里的自然环境……

指导朗读:放慢、放轻……

老师出个难题,快速抢答,考考你们思维的敏捷性:我讲自然界的残酷,而你找

出文中相对应的关键词,表现他的顽强与不屈。

高原风雪狂吼着,咆哮着,扑向大地,包裹柳树,气温在急剧下降,似乎一

定要将这高原上是生灵冻死“复苏”?好啊?

空旷的高原上又是一阵电闪雷鸣,那闪电直扑这突兀的柳树,树枝骤然劈断

准确啊!“抽出”为什么不用“长出”?从枯萎的枝干中又冒了出来

2.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

回起死回生”这句话似乎能够省掉,直接说“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也行啊,

作者为什么用上这句?——读出来,体会。(重复,概括,更增强调)

“多少次”“多少场”“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这每一次对这株柳树来说都

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死亡考验!再读!

这就是顽强!持续的干旱,严酷的寒冷,一次又一次的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就是

对这株柳树的锻铸!

因为锻铸,所以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才会长得如此——粗壮!

因为锻铸,所以这株柳树的枝干和树枝才会表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因为锻铸,所以这株柳树的叶子才会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

因为锻铸,所以这株柳树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

感召。

这就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一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

四.学习文章对比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感受柳树的神奇形象。

1.家乡灞河柳是怎样的形象?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人们喜欢把这种在平原

在水边的柳树称之为““柔柳”,还有什么词?

图示,我们曾读过很多赞美柳树的诗歌,如《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水边的柳如烟般轻柔,如

丝绸般飘逸…灞河的柳更是飞絮如雪

把这些词、诗用在这株柳树的身上行吗?图示巍巍然撑立

如果把家乡灞河的柳比作柔弱的女子,那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就是……(铮铮铁汉)

课题明明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用这么一大段文字写灞河的柳呢?

走题?

(作者写灞河的柳也是为了写青海高原那株柳,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批注,

把“对比”这个词写在这个段的旁边。

除了形象,柳和柳还有什么对比?极易生长(无心插柳……)艰苦卓绝(不可思

议,难以想象)这是一种生命力的对比

2.纵观全文,哪里还有对比?

比如:“……随之而来的持续干旱把这个茬柳树苗子全毁了了,只有

..

这个株柳树

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一茬柳树苗子与一株柳树苗子一对比,体现出它的顽强

“……任何一条……不

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自然界的摧残和自身生命力的对比,体现出抗争精神

第1、2自然段,对比词?“极其平常”与“神奇”。——作者感受的对比

心情有对比吗?面对恶劣的环境心情?(悲壮、苍凉)一眼瞅见柳树心情?

……通过对比,更加刻画出高原之柳的神奇,也写出了对它望而生畏的原因。

五.学习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情感。

1.越看越神奇,越想越激动,那第9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写的?(赞美)

这是一个长句,填读,作者用什么词语连接的?

填空:没有……也没有……而是……终于……

点评:抱怨了吗?没有——否定!畏怯了吗?没有——再否定,究竟怎么做?—

—这才是正面的直接表达,这里用什么词语赞扬柳树?

“毅力”?坚持下来的力量

“韧劲”?坚韧,不屈不饶那是逆境中生命的美德

“抗争”,和“抵抗”有什么不同吗?

“终于”一词点出了结果,这里面包含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努力,持续的干旱……

——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2.文章结尾又用一个对比总结全文,读!

死亡之路(九十九条)希望之路(一线)靠什么?再读

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他想通过这株柳树告诉我们什

么?

在人生的道路中,生活和命运不可能是公平的,……学到这,你想起谁?

他们也同样具有柳树的毅力、韧劲、抗争精神,像柳树一样的顽强,最终造就了

他们生命的辉煌。夏洛蒂.勃朗特、霍金……

填空:……

3.生活的坎坷是一种经历,有时也是一种财富,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让我们了解一下陈忠实。

(出示):

陈忠实,1942年出生,小时候的他酷爱学习,但因家庭贫困不得不休学一

年,他含着眼泪离开了校园;20岁时,因为种种原因,高考落榜;在他21岁那

年,恰逢文革,像他一样的文人全部遭到了不同水准的迫害,作者曾一度地徘徊、

失落,但为了心中的文学梦,他忍受着寂寞与孤独,毅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陕西

开始了创作,历时10年,终于完成了一部惊世巨著《白鹿原》。

了解了作者,你再读这篇课文,有什么新的启示吗?

作者融入的是自己的情感,实际上在写人啊!这种借助所写之物来抒发自己

的情感,表达一种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的写作手法叫“托物寓意”

生命是可贵的,在逆境中成长的生命更加可贵!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以及

写作的背景,就会从文中读懂更多的东西。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7:4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82555129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海高原一株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海高原一株柳.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