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
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
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
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
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
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中国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迅速,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
水产养殖
中国淡水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已有《养鱼经》问世。淡水养殖主
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池塘精养鲤科鱼类,以投饵、施肥取得高产,并将各种不同食性的鱼类
进行混养,以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另一类型是在湖泊、水库、河沟、水稻田等大、中型水
域中放养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饵料获得水产品。1986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约4600万亩(约
占可养面积的61%),其中池塘占35%,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湖泊占17%,主
要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内蒙古地区;水库占37%,分布全国;河沟占9%,主要在江苏、
浙江水网地区。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近来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递增,
1986年产量为295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36%。其中池塘占74%,水库占8%,其余为
湖泊、河沟和水稻田的产量。中国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近年来还增加了
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
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中国的海水养殖也有较久的历史,宋代已有人
工培育珍珠、插竹养牡蛎和藻类养殖的记载。1986年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
488万亩(占可供养殖面积2000万亩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10%。
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此外还
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海水珍珠、鲍、扇贝、海参等。
世界概况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20
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鱼、贝、虾、蟹类等水产品养殖的总产量约为600万吨,其中66%为淡
水养殖产量,余为海水养殖产量。亚洲各国产量(中国占其中的半数)占养殖总产量的85%,
苏联占6%,美洲和欧洲各占2%左右。
1.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以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水产养殖最为发达。主要养殖当地的热带和
亚热带鱼类,如爪哇须鲃、胡子鲶、线鳢、蓝子鱼、长丝鲈、攀鲈和遮目鱼等,以及对虾、
罗氏沼虾和贝类等。此外还养殖非鲫、草鱼、鲢、鳙等引进种类。泰国以养殖罗氏沼虾和对
虾等著称,并以鱼、虾混养获得高产;稻田养鱼和贝类养殖也较普遍。菲律宾以养殖遮目鱼
为主,用网箱和网围在半咸水或淡水中饲养,产量较高;同时也养其他鱼类和虾类。印度尼
西亚早在14世纪时已在爪哇开始养殖遮目鱼,近年来已开始在池塘养殖遮目鱼、?鲶、非鲫、
青鱼、草鱼、鲢、鳙以及罗氏沼虾和对虾等,稻田养鱼也有较久的历史。
2.南亚
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水产养殖发展最快,1980年养殖产量达40万吨,居世界第4位。过去
仅利用废弃盐田养鱼,现在运河两岸都以池塘混养印度产的四种鲤科鱼类,并获得高产。此
外也引进中国的青鱼、草鱼、鲢、鳙和非鲫等,还大量养虾。
3.东亚
除中国外,日本是这一地区水产养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整个亚洲的重点地区。日
本的水产养殖采用封闭循环温流水高密度养殖系统,在湖泊和近海以网箱和围拦大面积精养
鱼类,并在贝类养殖方面采用浮筏式垂挂养殖法等先进技术,产量大幅度上升。主要养殖对
象为?、鲷、鳗、鲤、虹鳟、对虾、牡蛎、紫菜及珍珠、扇贝、鲍等海珍品,其中海水珍珠
产量占世界首位。
4.美洲
养鱼主要供游钓用,其次为生产性养鱼。美国以养殖花点叉尾鲶、鲑、鳟、鲤等为主,
其他主要养殖种类有牡蛎和蛤仔,虾类养殖也在发展。近年来美国水产养殖产量每5年约增
长1倍。
5.欧洲
欧洲以养鲤为主,其次是鲑、鳟,主要供游钓业用。苏联是欧洲主要的水产养殖国,产
量主要由内陆海与水库提供,尤以养鲟称著,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同时鲑、鳟和鲤的养
殖也较发达,近年来还引进养殖的草鱼、鲢、鳙及斑点叉尾?等。东欧以养鲤为主,北欧的
丹麦和挪威是养鳟中心,西欧普遍养鳟、鳗、牡蛎、贻贝和蛤仔。英国与荷兰还开始养殖鲆、
鲽。
市场前景
全世界淡水、海水养殖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因为:①全世界适于发展水产养殖
的非洲、拉美等热带和亚热带等地区尚有大片条件优越的水域尚未开发利用,而这些水域的
生产力可高于其他地区。②养殖
中华鲟
种类的迅速传播和交流,可促使养殖品种单一的地区提高产量。如适应性广的非鲫和对虾等
已成为世界性的优良养殖品种,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③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有关基础理论如
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④人工繁殖和阶
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⑤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
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
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水
产养殖与渔业生态、水产增养殖、鱼类生理生态、鱼类病理与免疫、渔业环境保护、鱼类遗
传育种、鱼类营养与饲料。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与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
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水产养殖
通过本专业学习,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
学等基本理论知识;②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③掌握水产经济动、
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④掌握主要养殖
鱼类、甲壳类、早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⑤具备
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的养殖工程、
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⑥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意识,了
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言和发展趋势;⑦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⑧掌握文
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⑨有较强的调查研究
与决策、组织和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
力。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关高校
1.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于1993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
(1999年被农业部重新认定为重点学
水产养殖
科);1996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1月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学科
于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此基础上2000年该校获水产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设有水产养殖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农业部水产种质
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水产动植物病原库、上海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
院。该校水产养殖学科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知名度。著名鱼类学
家朱元鼎教授及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孟庆闻、苏锦祥和伍汉霖教授、水产增养殖学谭玉钧教
授、鱼类种质资源学李思发教授等为我国和该校水产养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
学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其中21人具有博士学位(含5名博士后出站人员)。自1996
年以来,本学科有近2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由李思发教授主
持的“浦江一号团头鲂”200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经过多年的建设,该校水产养殖学科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开展和科研基地建设等
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为今后学科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学院的前身是由著名科学家曾呈奎、朱树屏于1946年筹建
创设的山东大学水产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水产教育单位。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招收过
硕士生。文革后继续招收硕士生,并于1984年获得养殖学和捕捞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
年获得渔业资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获得水产养殖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渔
业资源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被批准为水产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
站。1989年水产养殖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1年、2004年、2007年三次均以第一
名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经过“211”和“985”工程的建设,2007年水产学科(涵盖水产养
殖、渔业资源、捕捞学3个二级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3.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学院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学科建设成绩斐然。水产养殖学科是
内陆淡水水产增养殖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为特色的水产学科,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重
点学科,1996年获水产养殖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水产养殖学1998年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
部门预审,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全国3个水产养殖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1998年获水产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3年我院自主设置湿地资源与环境学科,获湿地资
源与环境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有为,有所不为,学院力争在水产增养殖与水产
品质量控制、湿地资源与环境两个方向上寻求较大突破。学院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
完整的水产学科体系,优秀学生可以本-硕-博贯通培养。水产养殖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湖
北省优势学科;水产一级学科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004年参加一级学科评估,全国排
名第3位。
4.大连海洋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大连海洋大学的龙头院系,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水产养殖
系,具有56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学院目前拥有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
生物科学(水生生物学)4个本科专业和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动物遗传育
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个硕士点;有6个省(部)级重
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并拥有二十余个校外教学
科研基地。学院目前拥有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00万元,包括流式细胞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气、液相色谱仪、核酸工作站、凝胶成像仪等一批门类齐全、功能先进的
现代化大型仪器设备,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际合作和省市重
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教学和科研成果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并有6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很多科研成果已
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为推动区域渔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
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现有在籍本科生700人,
研究生400余人。学院共有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动物生理学、贝类学四门辽宁省
省级精品课程,其中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5.广东海洋大学
近年广东海洋大学来科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学校在研的各类
科研项目有340项,其中国家海洋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
目81项,市厅级150项,包括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各类项目,项目总经费达3260万元。高
位池养虾、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沉箱养鲍、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杂优水稻育
种以及应用基因抗水稻病害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办有船舶公司、珍珠公司、
网厂、纯净水厂、家禽育种中心等校办产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一
大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6、集美大学水产
学院水产养殖学是集美大学办学历史最久的学科之一,1972年上海水产学院南迁厦门
时就设置了与水产养殖学相关的淡水养殖学专业,紧接着设置了海水养殖学,1998年淡水
养殖学与海水养殖学合并为水产养殖学。2004年水产养殖学被福建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26人,博士37人,硕士14人。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留学归国人员2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
全国师德之星1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国家
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福建省高等教育学校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厦门市拔尖人才1人,厦门市“五一”劳动
奖章1人。该学科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拥有福建省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发中心、厦门
市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现有仪器1700多台件,价值2100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
多m。2007年学校投入750万元更新改造建设该学科的实验基地,目前实验基地的循环水等
设备达国内同类实验基地的先进水平。此外与15个校外水产苗种繁育与饲料生产企业建立
了产学研合作关系。2002年以来承担项目128项:国家863项目(含合作)12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合作)19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国家海洋局项
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6项、福建省科技项目21项、福
建省青年创新基金项目8项、市、厅级科研课题27项、其他科研课题27项。经费3800多万元。
近3年科研成果40多项。其中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国际先进成果3项、国内领先成果10
项、验收结题成果31项、申请和取得专利12项。在国内外多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90
多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该学科重视国内外
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已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台湾、香
港地区的同行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养殖思路
1.全新的混养概念:科学的混养概念告诉我们,不但四大家鱼可以混养,甚至鱼、虾、
贝、蟹之间也可合理搭配混养。如鳗鱼塘里混养胭脂鱼,胭脂鱼可摄食鳗鱼吃剩的碎料;对
虾塘里混养小规格的尖吻鲈,尖吻鲈可及时摄食死虾,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
2.淡化驯养:许多海水养殖品种是广盐性的,如虱目鱼、南美白对虾等甚至可在没有盐度
的水体中生存。且海水品种在淡水中养殖,生产速度往往更快,病害也可大大减少。3.北
鱼南移:北方有许多优秀的水产品种以往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北方地区许多广
温性的鱼类在从苗种开始逐渐驯化后,完全可适应南方的生长环境,甚至全年的平均生长速
度较其在原产地更快,效益也更为显著。4.杂交优势:一个优秀的杂交种,其优势是
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在生长速度、抗病力、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更是引人注目,如杂交大
口鲶、杂交太阳鱼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品种。5.仿野生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追求绿色食品也已成为时尚,这就必然导致
了同一个品种野生的价格要高出人工养殖的许多倍。这一现象为养殖界人士拓宽了思路。如
有人在四大家鱼塘里跨年度混养水鱼,结果养出的水鱼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的,售价不菲。
6.超大规格: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品种中,如果能养出超大规格的品种就会物以稀为贵,其
市场的接受程度也往往令人惊喜。如目前的超大规格鲟鱼(5公斤以上),售价和售量都十分
可观。7.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
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
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养殖管理
一、努力改善养殖环境
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
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
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
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
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3.生物调控水质。目前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
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
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
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
加水体流动。二、严格科学投喂管理。
1.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
饲料。2.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3.在河蟹养
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三、积极做好病防
工作。
1.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
防治病害的发生。2.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
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3.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
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
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臭氧应用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如砂滤、微生
物净化、紫外线杀菌消毒、泡沫分离等。但随着工业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
的推广的应用,高密度、小水体的生产条件对水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应用具有高效、
快速特点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的技术也就应运而生。1臭氧的特性臭氧(O3)又名活
性氧,是氧气的同素异构体,易溶于水,在水中即刻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中间物质单原子氧
和羟基(0H)单原子氧氧化能力极强,羟基也是强氧化剂、催化剂,因此,臭氧具有较强的
消毒效果,并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以破坏的有机物单原子氧和羟基消毒作用的机理为:
(1)臭氧可以分解细菌的细胞壁,扩散进人细胞内,氧化破坏细胞室内的酶而杀死病菌;(2)
臭氧可与细菌细胞壁脂类舣键反应,进人细菌体内
部,作用于脂蛋削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胞溶解。臭氧杀菌消毒、分
解水中有机质及无机物的能力比常用的氯高出几百倍。而且由于臭氧不稳定,反应过后易生
成氧和水,从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2臭氧可以净化水质的依据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
使得它对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伍学洲等在无菌罩(0.7m)通人臭氧,
发现经臭氧作用20min和30min时大肠杆菌杀灭率为97.5%和l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灭率为937%和l00%;对绿脓杆菌的杀灭率为84.6%和89.8%。Herbokd等报道
20℃条件下将臭氧气体通人流动的水中,当水中臭氧浓度达0.43mg/L时可将大肠杆菌
100%杀灭翟发林等报道在34℃±1℃时,浓度为50mg/m的臭氧可以在45min内将100ml
塑料瓶内滴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全部杀灭白希尧等报道,浓度为1.5mg/L的臭氧溶
液仅需lmin即可将试验中的黑曲霉和酵母等真菌100%,杀死,此外,臭氧对原虫及其卵也
有较好的杀灭作用。3臭氧净化水质的特点3.1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养殖用淡
水或海水中对鱼类危害较大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态氰等均可被氧化为无毒的NO、SO、
N,等有机物,同时无机物也可被降解生成对生物无毒的物质,从而降低水中的生物耗氧量
(BOD)和化学耗氧量(COD)3.2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对藻类等原生动植物起到迅速的杀
灭作用,据孙晓红等报道,取赤潮海水进行30min臭氧处理后,红色赤潮海水完全氧化变为
无色透明状,水中的夜光虫全部被杀死呈粉碎状。3.3臭氧可对水中存在的危害水牛
生物健康的病原菌起到迅速有效的杀灭作用Kofich等比较了臭氧、CIO,、CI,、氯氮等对
微笑隐孢子虫卵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lrng/kg的臭氧作用5min可灭活90%的虫囊.而同
浓度的CIO,经作用lh,CI,和氯氮均在浓度为80mg/kg且作用90rain后才达到了同样的
作用效果。3.4由于臭氧在水中易分解为0,,所以不但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
可使水体增氧,直到一举两得的作用3.5臭氧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水中的
原有成分.能保持水中所含的对水生动物有益的矿物质一3.6通过臭氧净化水源的同
时,还可起到减少动物肠道内以宿主营养为生的细菌数.降低幼菌营养消耗,而且使有益
菌分泌的淀粉酶活性增强,提高了动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利用效果,促使动物健康的生长
3.7臭氧通过氧化絮凝作用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消毒过程中产生
的氧化物是无毒、无味能生物降解的物质。4影响臭氧作用效果的因素4.1臭氧
的浓度任允许浓度内,一般加臭氧的浓度越高,杀灭细菌等的速度越快,作用效果越好,但
应注意勿使其过量4.2水的温度相同的臭氧浓度,在不同的水温下,溶于水中的量不
同。水温越低水中的溶解度越高如30时,溶解度为22%,lO时为54%.0cc为69%4.3
水中的无机离子当水中存在较多无机离子时,会加速臭氧的分解,从而使臭氧的浓度降低,
妨碍杀菌的效率一4.4水中的浑浊度据报道,当水的浑浊度在5mg/L以下时,对臭氧
杀菌效果的影响不大,但当浑浊度在5mg/L以上时,则有影响。因为此时有很大一部分的臭
氧用于对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氧化分解上5水中残余臭氧对水生生物的毒副作用姜
国良等(2001)在臭氧对牙鲆和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中表明,当残余臭氧浓度为0.2~
0.4mg/LH~经过l2h,牙鲆存活65%;24h时为47%;48h时为23%;当浓度增加至0.5~
0.8ml/L时,任何时段无一存活,Reid.B(1994)研究表明,l-5mg/1的臭氧浓度是虾的致
死浓度。Hubbs研究发现鱼类在残留臭氧浓度较高时的毒性反应,主要是运动和呼吸异常,
随之失去平衡,鱼时而乱游时而静止,静止时鱼的侧面或肚皮朝上,最终导致鱼类死亡因此,
虽然臭氧可显著净化水质,增加鱼虾产量,然而其对鱼虾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也不可忽视,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涮整一当用于臭氧再循环水时,要使用小剂量(一般为
0.05~0.3mg/L)和短时间(O.3~2min)接触一综上所述,由于臭氧本身所具有的优点,
如杀菌谱广.作用效果快而彻底,片且无二次污染.可通过分解无机物、有机质等来净化水
质,并可增加溶氧因此,臭氧是一种理想的杀菌消毒剂,可广泛地应用于养殖及生活用水水
质处理上而且臭氧可明显地改善水质,用于循环养殖系统中时,可大量地节约用水,降低用
于温度控制所消耗的热能一因此,从长远来看,应用臭氧进行水质处理不失为~种经济、
有效的水处理方法。
秋季养殖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气温的
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秋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
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前功尽弃,特提出以下技术和管理措施:水质调
控: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残饵、排泄物、水草老叶腐烂,会消
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极易造成浮头泛池。
因此一要及时换水,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防止和减少兰绿藻
的滋生形成“蓝淀水”;二要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
控水质,以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秋季河蟹
池塘应逐步加大换水量,少量多次,边进边排,防止水位过高造成水草浮起死亡,并每隔
10天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用量5公斤/亩。米,保持池水PH值7.8~8.5,
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利于蟹壳增厚增硬,促使健康生长。饲料投喂:常规鱼投喂要
提高饲料质量,日授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5%-6%;虾饲料中动物性饲料要求占60%,日投
喂量是在池虾体重的7%-8%;河蟹增加荤性饲料比例,河蟹饲料动物性饲料占65%,日投
喂量是螃蟹总重量的10%。从10月份初开始,随着水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日
投喂量分别下降至鱼、虾、蟹总体重的3%、4%、4%-5%。另初秋、中秋是河蟹摄食水草、
螺蛳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塘量,不足的池塘
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和螺蛳。甲鱼池塘养殖,进入秋季甲鱼养殖应以水质调节为主,水质
好了,甲鱼的摄食量才能提高。建议养殖户先用水质净化剂以较快的速度降低水体的氨氮与
亚硝酸氮,两天后补充调水生物制剂(如光合菌、硝化细菌等),壮大水体的有益微生物群,
使养殖水体变好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保证饲料质量,符合甲鱼对蛋白与脂肪方面的需求,
可在饲料中加入20%以下的鲜鱼或优质冰鲜鱼鱼浆投喂,可大大增强甲鱼摄食强度,提高其
生长速度与肥满度。由于甲鱼食量增加,投喂时添加预防肠炎药物,如穿心莲、大蒜等,连
用几天,效果较好。病害防治:“白露头,鱼死不断头”。从池塘养鱼的历史经验和实践
来看,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季节。因此,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采取“无
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建议采取“外消”与“内服”
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害发生。每隔2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和虾蟹专用药物全池泼洒消毒一
次,同时在饲料里添加脱壳素、钙片、土霉素等药物投喂,每月一次。对于水质较差、水草
减少的池塘,采取“先杀虫后杀菌”方法,虾蟹用纤虫净,鱼类用敌百虫,鱼虾蟹混养用鱼虫
克星,全池泼洒;隔天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杀菌;3—5天后用生石灰5—10kg/亩。
米化水全池泼洒。深秋,冷空气来临,气温下降,白对虾、罗氏沼虾等热带养殖动物会受冷
空气侵袭,需做好上市准备和防寒保暖措施。加强巡塘: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查看鱼虾
蟹活动和吃食情况,查测水色、透明度、PH值,及时捞掉腐草、残饵,消毒清理食场。对
河蟹、甲鱼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
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7:2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81317129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产养殖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产养殖技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