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关挫折应对的心理健康论文(2)
大学生有关挫折应对的心理健康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挫折及调适方法》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成长发展、择业就业
等方面遭遇心理挫折的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的“隐形杀手”,此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大
学生心理挫折类型出发,对积极引导大学生战胜心理挫折做了简单的
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挫折;调试方法
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目标或行为过程中受到干扰
或阻碍,动机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紧张消极的情绪状态。心理挫折之
所以受到家长、教师以及学校普遍关注,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大
学生在遇到心理挫折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适,长期处于焦虑、紧
张的状态,从而扰乱心理平衡、增加心理负担、降低学习效率,阻碍
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挫折
(一)学习类心理挫折
学习心理挫折,是指由于学习上的失利给大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
挫折。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等的变迁,在学习上面临新的竞争与
考验。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是班级的佼佼者,到了大学后,成绩不再
像中学时那样“拔尖”,班上“能人”、“才子”比比皆是,鸡头变
凤尾,优越感丧失,心理落差和压力随之而来。另外,专业不满意,
对所学专业迷茫是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又一原因。很多大学生在填
报入学志愿时,多数是听取了老师、家长、亲戚朋友的意见,自己并
没有对所填专业做全面的了解,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兴趣
之所在,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从而产生心理挫折。
(二)生活类心理挫折
生活类心理挫折,是指由于生活上的困难与障碍给大学生带来心
理上的挫折。大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他们同样经受
着与社会变革相关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社会生活复杂多变、斑驳
陆离,必然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应激,产生相关心理挫折。处于相同年
龄段的大学生往往希望能够拥有和同学相同甚至更高“档次”的物质
条件(如名牌衣服、手机、电脑等),部分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
制不能满足其“面子”需求,便自认为低人一等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极端者心理扭曲者甚至采用盗窃、抢劫等非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造成极大的危害。生活环境的变换也是影响大
学生心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去,气候
的变化、生活习惯的不同,陌生的人群、生疏的校园,对于那些从小
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人际交往类心理挫折
人际交往类心理挫折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由于各种主
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致使交往需要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
状态。刘凤华(2011)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中,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
率39.9%,其中30.6%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3%的大学生困扰较
为严重。与舍友、同学、异性以及老师交流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困扰,
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人际交往类心理挫折。当代“90后”大学生极具个
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与舍友相处时,常常因不能顾忌室友的感
受而引发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由于
性格孤僻、内向、缺乏基本的交际技巧,而导致社交障碍并引发自卑、
抑郁等不良心理。此外,随着性的成熟,大学生开始了对异性的倾慕
和追求。但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表白失败、父母和老师的阻
拦或恋爱导致成绩的下降等状况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
(四)成长与发展类心理挫折
成长与发展类心理挫折是指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困
难与阻碍,目标不能达成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情绪状态。一方面,
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建立,注重自我表现和他人对自身的
评价,一旦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者被他人不公平的对待与评价时,
就会变得敏感、脆弱、焦虑、沮丧,自尊心受损。如对自己要求较高
的大学生在学年结束后没有被评上奖学金、在院校级学生会竞选中失
败、师长的误解等,都将导致大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另一方面,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偏高,他们身上背负了家长太多的期望。从
入学开始,就被父母推着前进,初中毕业为能否考上重点高中而担忧,
高中毕业为能否考上重点大学而担忧,大学毕业又为能否找到一份好
工作而担忧。在此过程中,为了不辜负家长的厚望,大学生要付出很
大努力、忍受巨大的压力,然而付出和收获不一定对等,一旦愿望没
有实现,大学生便会焦虑懊恼,情绪低落、自责不已,挫败感油然而
生。
二、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调试方法,战胜心理挫折
(一)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
战胜心理挫折,最重要的是能够正确看待挫折事件,学会应用正
确的归因方式。外控型学生偏好把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教师教学水平,
或者是考卷难度太大等外部因素。反之,内控型学生偏好把学习成绩
不好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能力不足等原因。从对失败的归因方
面来看,内控型容易夸大自我的作用,而过度地进行自我谴责或贬低。
而外空型的大学生会因为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对自身能力的
提高,在单独面对困难时手足无措甚至临阵脱逃。过度内归因或外归
因都易造成大学生心理挫折。因此,学校要通过教育、训练让大学生
掌握归因技能,形成积极地归因方式。比如参与集体作业并讨论分析
成绩原因,从中得到正确的归因训练;在大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及时
给予强化;观察学习他人积极的归因方法并进行应用等。
(二)合理调节抱负水平
自我抱负水平是指个人对未来可能达到的成功标准的心理需求。
抱负水平的高低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个人成就动机的高低,过
去成败经验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老师、家长的期待等)。因此,
要通过教育引导以及自我学习,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合理的调节抱负水
平有重要实践意义。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要从智力能力、知识厚度、
人才密度和兴趣浓度四个方面着手,在明确了四个因素的实际情况下
才能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同时对于不同抱负水平的大学生,老师和
家长要依据个体努力程度的差异进行奖励,而不仅仅凭分数的高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抱负水平不是一个长期恒定的目标,大学生要根
据自己能力地提升或外部环境地变化适度调整抱负水平,让自己能够
持续地进步。
(三)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
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
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美国心理学家1ant(乔治・
范伦特)研究发现:数百名被试经过数十年,在生活和工作上呈现了显
著的差异,原因在于他们在适应和应对生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心理应
对机制不同,能否采用成熟的应对机制,决定个体是否适应生活,获
得发展。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应对心理挫折时,表现出自信、进取
的倾向,有助于战胜心理挫折;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则表现出
退缩、冷漠、逃避的倾向。引导大学生建立成熟的防御机制,采用压
抑、升华、补偿、幽默等有效应对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解除或处理
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
(四)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
开他人及社会的帮助。大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社会和他人的
帮助对能力及经验缺乏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主
要在学校度过,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是帮助大学生解
决问题,应对挫折的最佳人选,同时帮助大学生应对挫折,走出困境
也是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同学和朋友同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和娱乐,
是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网。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向闺蜜、好友
等倾诉,寻求同龄人的理解与建议,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五)围绕大学生心理挫折中的疑难与困惑,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大学生心理挫折主要集中在学习、社交、成长等方面,具有一定
的独特性。为此学校要依据大学生的独特性来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学人员,定期举办挫
折相关的讲座和训练活动,讲授挫折产生的根本原因、发展过程、不
良影响以及应对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分辨引发挫折的内因和外因确立
正确的归因观;使其了解挫折具有积极作用,确定正确的挫折观;要注重
指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挫折应对方式,纠正其不良的挫折应对方式;对
于大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心理疑难和困惑,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咨
询和辅导,使他们能够迅速脱离困境并逐步养成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大学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良好的挫折应对能力是保障
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训练,
提高大学生的挫折应对能力应成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更是家庭、社会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凤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2]向守俊,陈旭.中学生挫折应对训练的有效性原则[J].宁波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2001(12).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7:2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81125168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理挫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理挫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