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湘江

更新时间:2023-03-07 17:05:06 阅读: 评论:0

空调怎么清洗-驾照考试流程

游湘江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宝宝纸尿裤)

第1页

人教版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师: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有位伟人曾历游湘江,并写

下了掀起改天换地新浪潮的宏篇。今天就让我们踏寻伟人的

足迹行走湘江,追溯那辉煌岁月中的一盏明灯——《沁园春

·长沙》。首先,我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

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这首词作于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

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面对湘江的一片大自

然瑰丽的景色,联想着革命的形式,追忆1911—1923年间在

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

首词。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形象地指出了主

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课文的范读。(播放示

范朗读)

师:我们看到,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湘江美丽的秋景,

下阙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情怀。我找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上

阙,在他朗读时,大家想一想上阙都写了什么?

生: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

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师:老师想问问你,在这里作者都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第2页

生:独立——作者;寒秋——写作时间;橘子洲——地点;

湘江北去——环境。

师:我们看“独立寒秋”这句语法采用了倒装,倒装的

目的在于强调,那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个词呢?

生:独立。师:“独立”这个词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呢?

生:独立不仅表明一开始作者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之

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可以让读

者想象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而倒装的目的就是要突

出毛泽东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临危不惧的

伟人形象。

师:分析的很好,现在进入讨论环节,请大家为第一节

想一个小标题,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讨论结果写在黑

板上。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为第一节起个题目——独

立寒秋图。

师:接下来,让我们注意一个“看”字,它一直领起到

那一句?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

师: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句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我们

分析时要注意情与景的交融。谁能告诉我,毛泽东笔下的秋

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生: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师:我们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染”

第3页

写出了什么?突出了山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遍—写出了红之广;染—像工人染成的一样,景色

十分美丽。

师:看到“红“字,我们会想到什么呢?这里运用了什

么写作手法?

生:会很自然地想到革命的火炬。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

法。

师:回答得很对,这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

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

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式化表现,

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命运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那么接下来作

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师:好,江指湘江,“漫”字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状态?

生:溢满之状。

师:我们都知道,春天的水会涨,而秋天的水应该是消

退的,那么为什么湘江水还这样盛呢?

生:这里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来象征革命运动正在

蓬勃发展。

师:那再看“碧透”,通过这几幅画面,想一想写出了

江水什么特点?

生:写出了湘江之水澄、清澈见底的特征。

第4页

师:“遍”“透”属于什么用法吗?有什么意思?

生:“遍”与“透”为互文,都是副词,含有“极”的

意思。

师:那“百舸争流”中“百舸”、“争流”又指什么?

生:“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争流”形容群舟争相

行驶。

师:写出了江中怎样的场面?

生:写出了湘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昂扬奋进,热闹、

壮观的场面。

师:作者这样写的寓意是什么?

生: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象征革命战

士在力争上游、努力奋斗的精神。

师:我们再看下一句“鹰击长空”此时诗人用了一个

“击”字,形容了雄鹰展翅的什么特点?

生:矫健、迅猛有力。

师:那么“鱼翔浅底”,鱼儿在水中应该是游动的,为

什么这里是用一个“翔”字呢?

生:江水很清澈,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看上去鱼儿像

是在天空中游动一样,表现了江底鱼儿的自由和江水的广

阔。

师:从修辞上看,这些句子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对偶。诗人从远景、近景,天上、水中为我们进行

第5页

了有序的描写,互有照应,相映成趣。

师:那么诗人此时眼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生: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

大好生活。

师:“万类霜天”表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一个“竞”

字又突出了什么?

生: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师:“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的事物一下扩展到世间

万物,有什么深层含义?

生: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

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

应该竞自由吗?其实就是对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

师: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

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这幅立体的辽阔万里、绚丽多

彩的风景。宛如当代着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

山水画。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咫尺应须论万里”

的大手笔。下面请大家发挥团队精神,为这一节起个小题目。

生:生机勃勃的秋景——“湘江秋景图”。

师: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的肃杀悲凉,清冷、

惨淡,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

丽多彩、充满生机呢?

生:身份:党的领导者;性格:胸怀大志;心境:广阔崇

第6页

高;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这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设问。

师:我找同学解释一下“怅”、“寥廓”、“谁主沉浮”

三个字词是什么意思?

生:“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

慨的思绪;“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谁主沉浮”谁主

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师:很好,那位同学能说出这三句的大意。

生: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

绪!广阔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师:前面作者主笔写景,这里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巨大

而严肃的社会问题他问了什么?

生:谁来主宰你的沉浮荣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国

家的前途。

师:诗人的这一发问是诗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

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内心的感慨。自然界中的万物尚且不畏寒

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

魂的人们呢?“主沉浮”,就是要主宰大地,那么作为青年,

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应该怎么做呢?

生:就是拼搏争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第7页

师: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能提出这样忧国忧民地深度思

考,这显示了什么?

生: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

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师: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

三千里。”的鸿鹄大志,这么大的革命气概,这么大的气魄当

然能主沉浮。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

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

世界的革命青年。最后,我们把这首词的上阙齐声朗读一遍。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7:0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7990616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游湘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游湘江.pdf

上一篇:塑性流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游湘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