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中智慧课堂实施细则
一、前言
为了解决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加快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保证课改工作顺利通过深水区,引领我校课堂在信息化全新环境下走向服务
学生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实现让教育充满智慧,课堂充满
活力,学习充满兴趣的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做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经广泛学习、研究、论
证,学校决定实施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探索活动,特制定实施细则。
二、课堂现状分析
自2009年我市实施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九中以课改先行者的姿态始
终致力于课堂的创新实践。先后经历了统一模式,整体推进和实施多元模式,
构建自主课堂等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自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以展
示为核心,以导学案为线路图,以评价为手段,以交流为平台。通过独学、
对学、群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使得“自主、合作、探究”成为
一种新的常态。尤其是经过2012年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和2013年
全省课堂教学改革博览会的现场展示活动,我校的课改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
师生的课堂表现得到了省市领导、专家和市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中国教师
报》、《黑龙江日报》、《今日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我校
课改工作,在龙江大地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是当课改走进深水区,我们的课
堂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学生深度学
习活动还缺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个性化学习体现不明显,师生互动
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随着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课堂上各种信息基
础设施、高速的网络环境的建成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深化课
堂教学改革在我校成为了可能,也为新课堂建设创造了全新的、现代的环境,
一场新的、更大的课堂革命正在九中人的心中孕育、成长。
三、指导思想
智慧课堂是我校实施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基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不
断深化而发展的教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创
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生智慧学习为目标,以智
慧课堂建设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2
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联想和创新,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独立的创新思维习惯,从而促进课堂师生智慧的生成,使课堂充满
灵性、个性、生成性和创新性,最终使课堂充满活力、创造力和乐趣,最终
形成认识、辨析、处理和创造的能力,有目的应用教育信息技术,便于学生
资源获取,促进智慧课堂交互环境建设。
四、组织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长:白继贞
成员:叶喜红杜长军盛成斌
具体职责是:学校智慧课堂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信息基础设
施、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建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学校共同体建设
的领导,教师培训的规划。
(二)顾问小组
组长:吕琪章秦学升吴业华陈海旭
成员: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初中研培部各学科教研员、信息中心技术人
员和科研部研究员
具体职责是: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学校教科研活动
的指导、诊断和评价,教师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指导。
(三)工作小组
组长:杜长军
成员:佟颍韬张平王艳孙世维苏伟峰韩博王云和仝挺进
沈振南
1、技术指导组:孙世维金鑫张丽葛丽娜
具体职责是: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服务,网络环境
监管,共同体建设和校内外教学活动专用场地和信息设备的投送和监控,教
学管理应用技术指导,为智慧课堂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2、常规考核组:佟颖韬曲伟
具体职责是:负责考核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等常规教
学活动中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具体情况,并在教师当月常规
考核中予以体现,促进智慧课堂建设常态化。
3、教科研培组:王艳朱铂
3
具体职责是:负责智慧课堂建设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整合,以《信息化条
件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组织开展
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落实“教研日”活动安排,突出集体备课环节的检查指
导;开展好共同体“共建共享”相关活动和教师信息化专题培训,做好骨干
教师、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4、课堂建设组:张平张红梅
具体职责是:根据学校智慧课堂总体设计思路,指导各组研究建立体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符合学科教学规律,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智
慧课堂学科模式,并将三月份作为课堂建设攻坚月,强势推进融合进程,形
成各组全员参与,典型教师不断涌现,课堂特色日益凸显的课堂新常态。
5、文化建设组:苏伟峰韩博王云和
具体职责是:指导班级开展智慧课堂文化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生管
理有效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指导班主任和家长利用家校沟通平台实现家校共
建;尝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化,体现评价的智慧性、过程性、发
展性和开放性,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发挥信息化优势,科学指导
团队活动。
6、综合服务组:仝挺进沈振南
具体职责是:负责各组智慧课堂建设活动信息的发布,对外展示交流活
动的接待和服务;各组活动场地、设施和经费保障。
(四)学科指导组
学科组长深入领导
语文组徐萍、李萍、庞苇苇、曲伟、王占宇王艳
数学组王奎、袁雪华、曾学川、王玉梅佟颍韬
英语组徐杰、郑秋明、张红梅、马江红张平
政史地组赵祥、史颖秋、程伟王艳
理化生组窦良山、王莹、古丽芳、秦增文、刘涛、张宝忠张平
音体美组李徽、刘继发、苗晓春佟颍韬
五、工作目标
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全面融合后而产生的课堂高级形式和理
想状态,是未来课堂的必然趋势,应达成以下目标:
1、推动课堂教学深层次变革,实现学生学习的智慧化.注重培养学生独
4
立观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够自
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并综合运用。
2、形成教育过程评价.运用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对比,能够
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给予正确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方
向。
3、推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实现校园内、班与班的互联互通,实
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个体差异的均衡,实现人人均衡、学科均衡、
班班均衡,最终实现优质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
六、基本理念
“智慧课堂”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努力去构建一个自主、开放的课
堂,善用我们的“敞开”与“接纳”;善用我们的“尊重”与“欣赏”,去
换取学生的“敢想”与“敢言”,换取学生的“乐学”与“善学”,让课堂
真正成为展开生命运动、文化传承和实践创新的“成长平台”。所以概括地
说,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前、课中和课后为一体,教师“先教后导再思”。
课前以备课和布置任务为主,运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在课中以指导为主,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制定重难点,通过问题预设与讲授,小组合作探究疑难问
题,通过测评加以巩固;在课后以反思为主,通过反思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
学生应是“先学、后教、再补”,学生课前以预习为主,借助教学资源完成预
习任务,在课中以重难点知识,讲授和探究为主,教师针对学生疑难重点讲
解,在课后以知识补救为主,借助学习资源进行再学习。
七、基本原则
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即:学生要经历学习的过程,情感激
励的过程,智慧创新的过程。结论要在探究中得出,规律要在探索中发现,
方法要在创新中优化,智力要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智慧要在敏感和顿悟中生
成。
八、基本要求
1、回归教育教学本真,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着力培养思维品质,不断形
成师生互动发展的智慧生态场。
2、课堂要实现智能化,资源要丰富;学习要体现智慧化,实现深度学习,
5
具有颠覆性和变革性。
3、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深学、智慧生成等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新常态
4、课堂的设计能实现思维呈现和高效互动,教学过程中有智能评价与诊
断(在线测学、智能反馈)运用,学习过程重视知识分享与知识再现。
5、构建开放的课堂,促进多元的个性化的学习,能够达到互联互通的质
量要求。
九、实施步骤与策略
(一)智慧备课
智慧课堂的起点是智慧的备课。首先要充分运用课堂的信息化新环境,
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和各环节的活动设计要体现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要做好学情分析,不仅掌握学生
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了解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家庭条
件,备课要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需要;最后要科学编制导案
和学案,栏目设计合理,流程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强化问题设计,提高
导学作用,突出体现信息化与各环节的融合,有明确的融合点设计,发挥信
息技术在提高效率,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效能。
具体策略:一是加强备课指导,制定《智慧课堂备课要求》,明确导案和
学案的设计格式,提供可供参考的基本流程,体现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二
是强化集体备课。首先落实“四定”:定时间,即每周三各学科组进行集体备
课,具体时间安排相对固定,便于学校深入检查;定人员,即学期初各组安
排集体备课教师,明确每个“教研日”承担集体备课任务的教师;定地点,
即备课组所在办公室就是集备地点;定内容,即每次集备内容事先确定,通
知每个组员,组长督促指导主备人和组员做好充分准备,保证集备质量,形
成集体智慧成果;最后,加强备课的管理和评价,制定《优秀导案和学案标
准》每月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列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校级领导和教务主任
分学科深入集体备课活动,每月评选一次优秀集体备课。从而保证智慧课堂
建设的要求在源头得到有效落实。
(二)智慧教学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舞台,是智慧创生的乐园,智慧课堂建设就是要发现
和培养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的对话、争论、创新的实践中闪现智慧的
光芒。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筛
6
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重视合作性和开放性;
在学生个性培养上要重视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次,在教学实施上要遵循“以
自学为前提、以助学为突破、以个性化学习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
以展示提升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基本思路;在教学模式的实践上
要参照“个体自学、微课助学、组内群学、班内研学、创新深学、在线测学、
智能反馈、网上辅导”的基本模型;在教学流程的操作上要体现“智慧导语
---智慧导学(分发导学案)----智慧助学(微课助学)----智慧分享-----
智慧共建----智慧融合----智慧生成----智慧创新----智慧反馈----智慧分
析”的具体步骤;最后,智慧课堂的教学要体现出学生的内驱力得以唤醒;
学习过程的认知性、质疑性、反思性、批判性、生成性、创新性、资源性得
以凸显;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得以有效落实。
具体策略:一是引导教师学习实践智慧课堂的实施策略,即:营造民主、
温馨、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讲究语言艺术,善用激励评价;实行多样化的
教学设计;构建积极互动的参与机制;合理运用课堂的动态生成;努力最求
课堂的高效学习;二是加强智慧课堂的评价。制定《智慧课堂评价标准》,坚
持课堂随机评估,完善“学生评教”内容设计,开展“优秀教研课”评选;
三是发挥实验先行团队的示范引导作用,适时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进行
指挥课堂展示交流;四是充分利用专家引领,经常邀请市教研院初中研培部
和科研部专家走进课堂,分学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五是促进,借外
力强内功。结合教育部、省厅、市局来校检查指导之机,举办智慧课堂展示
活动,邀请市内兄弟学校和共同体学校领导教师观摩,以此激励督促教师加
快智慧课堂建设步伐,积累和巩固智慧课堂阶段性建设成果。
(三)智慧检测
智慧课堂倡导轻负提效增趣,强调深度学习后的智慧发展,但智慧课堂
同时也强调学生的当堂学会。课堂检测的智慧在于高效性和即时性,在线测
学的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教师要在第一
时间对检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及时地分析、引导和解决,满足学
生课堂学习积极的心理需要,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策略: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智能化教学
反馈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二是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优势,集中集体智慧编
制科学的、适量的、体现层次性、突出课标重点的课堂检测题目,做好检测
7
题库建设;三是加强平板教学设备的维护,保证及时投送到指定场地,满足
教师智慧检测的需要。
(四)智慧辅导
智慧课堂建设颠覆了传统的班级统一辅导方式,而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
平台实行网上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学生可以接受教师的在线答疑,也可以
利用微课资源实现二次助学,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对重点问题的及时巩
固提升。
具体策略:一是学校建设网络辅导平台,实现家校互联互通,让学生获
得充分的辅导机会;二是帮助教师实施平台注册,选择甘于奉献的学科骨干
教师参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免费的课后辅导。
(五)智慧作业
智慧课堂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时个性化的和碎片化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
源为每个学生发送不同的作业,关注学生差异化的要求。同时,作业的上交
和批改也不是统一的、纸质的,学生可以在作业管理平台上提交,也可以将
作业本上的作业用手机拍照上传,教师可以随时批改,及时反馈,这样学生
可以及时了解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也可以将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减轻了教
师集中批改大量作业的工作负担。
(六)智慧评价
智慧课堂的评价是发展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适度、多元的
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要重过程,要客观的看待结果,
最终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具体策略:一是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任务分解落实到智慧课堂教学的各
个环节之中,引导教师科学地、智慧地评价学生;二是完善“学生评教”活
动,发挥学生评价教师的监督职能,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尊重学
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落实智慧课堂发展性的目标要求。
十、保障措施
1、抓智慧课堂理论的学习,树立全新的智慧教育理念。
(1)学校领导,尤其是教学领导要主动先学,用先进的智慧教育理念指
导智慧课堂建设计划、方案、细则、评价的制定过程。
(2)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学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理论
知识,宣传学校《智慧课堂实施细则》和《智慧课堂评价标准》,以此武装教
8
师头脑,统一思想,共走改革之路。
(3)指导教师开展网络研讨,积极借鉴先进学校智慧课堂建设经验,充
实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4)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实现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5)请专家讲学。全员赴东北师大摩课,全员接受台湾梁教授微课制作
指导,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
2、抓过程管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
(1)实行常态课评估。学校领导分学科深入班级听课,课后及时与教师
交流,围绕《智慧课堂评估标准》找亮点,提不足,把智慧课堂建设要求贯
彻到平时的每一节课中。为促进智慧课堂常态化,学校每学期评选出优秀的
常态,计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
(2)完善“周三教研日”活动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
教研课和集体备课重点,将融合点的设计作为交流研讨的核心,突出融合过
程在智慧课堂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3、抓教学活动,借外力生成课堂新常态。
(1)微课大赛:3月末
(2)“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智慧课堂录制:4月份
(3)智慧课堂赛讲:4月份
4、抓教学考核方案落实,健全激励机制。
(1)智慧课堂建设活动与常规教学工作整合,并实现常态化管理和评价。
(2)落实考核方案,将教师在智慧课堂建设中的参与和表现纳入考核,
在活动加分方面予以充分体现。
5、抓阶段总结表彰,推进智慧课堂建设。
学校召开智慧课堂建设阶段总结表彰大会,及时总结建设经验,提炼制
约问题,实施整改推进。对教师中的好经验进行推广,对工作中的好典型进
行表彰,不断推动智慧课堂走向成熟,引领学校实现持续发展。
七台河市第九中学
2015年2月27日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5: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743201293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智慧课堂教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智慧课堂教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