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奋斗的事例

更新时间:2023-03-07 13:01:46 阅读: 评论:0

脑衰-金鸡湖摩天轮

关于奋斗的事例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小海马)

1

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事例篇1

1920年年底,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

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

变动的时期。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

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

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

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

问为什么"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

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

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

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

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

"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

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

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

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

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

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

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2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

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

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事例篇2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

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

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

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

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

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

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

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

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

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

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

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

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

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

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

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

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

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

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

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3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

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

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

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

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

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

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

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

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

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

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

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

富的事业。

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事例篇3

牛顿十六岁时知识还很浮浅,对精深的数学知识甚至能够说

是不懂。quot;知识于积聚,聪慧来自学习quot;。牛顿下信心靠

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顶峰。在基础差的不利前提下,牛顿能准

确意识自己,知难而退。他从基础常识、基础公式从新学起,扎

扎实实、步步推动,直到掌握要领、融合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

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quot;大狂风中算风力quot;的佳话,可

为牛顿身材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泼地呼号

着,尘土飞腾,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以为这是个正确

地研讨和盘算风力的好机遇。于是,便拿着器具,径自在暴风中

往返奔忙。他踉蹒跚跄、吃力地丈量着。几回沙尘迷了眼睛,几

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摇动他

4

求知的愿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活极

了,匆忙跑回家去,持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

习,牛顿为自己的迷信高塔打下了深沉的基本。不久,牛顿的数

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创造了

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宏大奉献。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3:0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653061291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奋斗的事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奋斗的事例.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