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银锭
.
(dìnɡ)逞
.
办(chěnɡ)迸
.
射(bèng)唯
.
唯连声(wéi)
B.会
.
稽(kuài)麈
.
尾(zhǔ)勾
.
当(ɡòu)强聒
.
不舍(guō)
C.怨怅
.
(chànɡ)银箸
.
(zhù)窥
.
望(kuī)箪
.
食壶浆(dān)
D.戗
.
金(qiànɡ)行
.
货(hánɡ)喧
.
嚷(xuān)顿开茅塞
.
(sāi)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威慑吹嘘尴尬面面厮觑
B.砒霜溺爱嗔怒不省人事
C.拜谒倒坍陨落芳草凄凄
D.愧赧亵渎惬意如雷贯耳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
事,他们因为不同的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
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
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
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
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定评的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
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
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
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D.③⑤①②④
5.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
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
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
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
十四五年纪。
(1)文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是,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
(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与画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有关的三个故事。要求:采用小标
题的形式,每个故事不超过8个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2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
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
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
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
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
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
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
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
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6.胡屠户推让银钱部分的描写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7.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
8.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试举例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胡记面馆
马苏玥
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
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
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
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③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子捆回家,人推着石磨
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
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
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
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了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④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
学手艺。
⑤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
快刀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
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
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
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3
⑥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
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
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多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
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⑦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
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差不太多。”
⑨“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
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
改啊!”
⑩“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
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
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
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
了城中胡记面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胡记面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
不敷出了。
胡良回了老街。
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
矮了头。
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
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
外经常排长队。
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
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
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
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着。
“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鲜亮,挑起一筷
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
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9.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10.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11.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
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
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
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
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
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
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
直就像是有一道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
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
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
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
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
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
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
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
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
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
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
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
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
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
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
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
泣——
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
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有删改)
1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5
1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
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4.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在做一件好事时,其内心是非常愉悦且颇感幸福
的,正所谓“善由心生,乐偕至之”。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6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D解析“顿开茅塞”的“塞”应读“sè”。
2.C解析“芳草凄凄”应为“芳草萋萋”。
3.C解析“比肩接踵”不能形容“故事”多;“缘由”有“机缘”之意,更符合句意;“种子”
用“播撒”更合适;“伟大”与“高尚”有程度区别。
4.B解析首先确定首句,③句是总起句,应作为首句,可排除A、C两项。②句和④
句相比,④句放在最后不合适,而②句与③句首尾呼应,应放在最后,这样可以排除D
项。
5.(1)林冲外貌
(2)示例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刺配沧州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阅读理解
6.解析结合人物想要又推让的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见钱眼开又虚伪做作。
7.解析要从称谓变化看人物态度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
参考答案中举后二人身份地位发生改变,范进得意忘形,趾高气扬。
8.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举例略。
9.解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表现了胡记面馆
每天做面的数量有限,老胡对祖宗的规矩的遵守;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
辈规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参考答案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突出
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儿子破坏规矩做铺垫。
10.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动作描写来分析。句子主要描写了胡记面制作的过程,
从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面的制作复杂,胡良手艺高超。
答案示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做面工艺精细。
(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
11.解析这句话正是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从老胡对祖训的坚守,胡良生意的失败,可
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做生意就得守本分,要脚踏实地。
参考答案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12.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
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而自责。
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分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13.【A】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了岳老师
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
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14.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
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
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
15.略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0:3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56643163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六单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六单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