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月亮文化

更新时间:2023-03-07 07:39:33 阅读: 评论:0

秋天的树-小兔过河

月亮文化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跑步姿势)

1、中秋节的月文化

中秋节的思念,又表达为“月下思〞。古往今来那么多怀人、思乡、望故国的

中秋诗词,都是在月下完成的——比方苏轼就把他中秋词的首句思念寄托给了月亮,

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如豪情似李白,也被月亮唤起了思乡之情,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中国文化本身,也具有月亮文化的阴性属性。中国人爱月,而不崇拜日神、不

崇拜阿波罗太阳神般那种绝对的力量,因为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就是呈现出

一种涵容的、中和的、贵柔的文明特征,就像月,是如水的隽永、是包容的柔性。

老子智慧说“柔弱胜坚强〞,因而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依然

鲜活有力的古文明的一种重要原因。

所以,月,是中国文化里的母题。中国人对待月亮的情感和西方人常常认为满

月之夜是阴森恐怖之夜、是传说中狼人和吸血鬼出没之夜不同,月在中国文化里,

几乎代表着圆满、圣洁、明亮、高贵等等所有关乎美好的意象,而满月,是这种美

好意象的极致表达。

2、中秋回家该做的五件事

在信息爆棚的今天,整天不离手,老妈喊吃饭不抬头,呼朋引伴说走就走,

名义上回家团圆,实际上爸妈依然冷清过中秋。中秋回家和爸妈相处的5件小事

情,希望大家记心里。

1、陪他们聊聊天

关于你的事儿,他们怎么听也听不够。

2、给他们做几个拿手菜

不为了多么美味,只是想告诉他们,你能把自己照顾好,让他们安心。

中秋节的月文化,你了解吗?

3、一起赏赏月、尝尝月饼

即使以后相隔再远,每晚抬头都能看到一样的月亮,都能想起那晚合家赏月的

温馨。

4、一家人一起拍张照

你不在家的日子,他们总一遍一遍看你的照片。

5、离家前记得抱抱他们

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思念他们的怀抱。认真听他们说话,多年以后,你就会知

道,这世上没有谁再会像父母一样关心你。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这一生“能和父母相处时间还剩多少〞?这是一道很简

单的算术题,但却经常被我们忽略。假设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

那么只剩30来次了。每次5天,抛去和朋友聚会、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一年

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30年总共不及720小时,差不多一个

月。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计算,当我们用“多少〞这个词儿来计算与父母见面的次

数时,才发现这份感情原来是那么的珍贵,而我们却无情地挥霍。与其想着日后如

何孝顺父母,不如现在开始就好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中秋月圆

恰是与父母家人团圆的最美好时刻。

3、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

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

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

高度表达,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

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土的波澜。何况是在月

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

有的思维方式。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防止,

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

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

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

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

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说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

表达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许愿

再次,该节日也可以成为一个许愿的节日。当然,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

过在节假日对于月亮许愿,如事业问题、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往往也

是比拟灵验。当然,我们不应当用这种功利来交换对于祖宗的祭拜吧!当你对祖宗

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话,我相信心诚那么灵,那你许的愿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

然是能够实现的。但如果你是怀着虚情假意来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你会懊悔莫及!

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人情之美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

豆等节令食品祭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

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

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暂时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欢聚赏月,

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

其中体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过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审美趣味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赏明月,让人们自觉地去

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

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

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然那么中秋节的节俗,不仅

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

我们的审美趣味。

4、中秋节习俗

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工程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

祭月神,逢此时那么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

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

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

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

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

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

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

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

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土,思

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

亲赠友,联络感情。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

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

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

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

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

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

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

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

观潮之事到达了巅峰。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

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

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7:3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459731287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月亮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月亮文化.pdf

上一篇:工作业绩范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月亮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