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常用尺寸
1.楼梯踏步台阶.15×30室外台阶10×40或12×40开门处之外(单门120,双门180)设台阶
2.楼板.100厚如需做梁,梁高400~800,离楼板边退250~300,梁做成全包面即一个BOX
3.楼梯。净宽不窄于1100,大于2400,中间设扶手
4.门。(单)900×2400(双)1200×2400、1500×2400、1800×2400、2100×2400
5.女儿墙。h600、900、1200(参考剖面)
6.路牙.100(宽)×150(高)
7.停车位。2500×60003000×6000或以上
8.坡屋顶天沟.400左右
9.路宽:1个机动车道4500,按车道计算。
10.扶手.不低于1100
11.梁高.400~450,桌高800左右
12.窗框宽.40~80(大多数)
13.玻璃.10~30位置墙中,除特殊要求
14.柱子.300~800,外立面柱子更宽,按特殊要求做
15.坡道坡度hh/l≤1/7l
16.建筑模数3的倍数例如:300、900、2100。
(单位:厘米)
衣橱:深度:一般60~65;推拉门:70,衣橱门宽度:40~65
推拉门:75~150,高度:190~240
矮柜:深度:35~45,柜门宽度:30—60
电视柜:深度:45—60,高度:60-70
单人床:宽度:90,105,120;长度:180,186,200,210
双人床:宽度:135,150,180;长度180,186,200,210
圆床:直径:186,212.5,242。4(常用)
室内门:宽度:80-95,医院120;高度:190,200,210,220,240
厕所、厨房门:宽度:80,90;高度:190,200,210
窗帘盒:高度:12—18;深度:单层布12;双层布16-18(实际尺寸)
沙发:单人式:长度:80—95,深度:85-90;坐垫高:35-42;背高:70-90
双人式:长度:126-150;深度:80-90
三人式:长度:175-196;深度:80-90
四人式:长度:232—252;深度80-90
茶几:小型,长方形:长度60-75,宽度45—60,高度38—50(38最佳)
中型,长方形:长度120-135;宽度38-50或者60-75
正方形:长度75—90,高度43—50
大型,长方形:长度150-180,宽度60—80,高度33-42(33最佳)
圆形:直径75,90,105,120;高度:33-42
方形:宽度90,105,120,135,150;高度33—42
书桌:固定式:深度45-70(60最佳),高度75
活动式:深度65—80,高度75-78
书桌下缘离地至少58;长度:最少90(150—180最佳)
餐桌: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宽度120,90,75;
长方桌宽度80,90,105,120;长度150,165,180,210,240
圆桌:直径90,120,135,150,180
书架:深度25—40(每一格),长度:60-120;下大上小型下方深度35-45,高度80-90
活动未及顶高柜:深度45,高度180—200
木隔间墙厚:6—10;内角材排距:长度(45—60)*90
一、楼梯
1.楼梯:角度在20。~45。之间,舒适坡度为26。34′,即高宽比为1/2;
二、楼梯数量的确定
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
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耐火等级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
一、二级二、三层500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三级二、三层200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四级二层200第二层人数之不超过30人
3.九层和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且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4.九层和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三、楼梯位置的确定
1.楼梯应放在明显和易于找到的部位;
2.楼梯不宜放在建筑物的角部和边部,以便于荷载的传递;
3.楼梯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4.五层及以上建筑物的楼梯间,底层应设出入口;在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楼梯间可以放在距出入口不大于15m
处。
四、楼梯细部尺寸
1.踏步宽(b)、高(h)应符合以下关系之一:
b+h=450mmb+2h=600~620mm
2.梯井宽度以不小于150mm为宜;
3.楼梯段最少踏步数为3步,最多为18步;梯段宽度取决于通行人数和消防要求;
⑴每股人流宽度=平均肩宽(550mm)+少许提物尺寸(0~150mm)⑵消防要求每个楼梯必须保证二人同时上下,梯
段最小宽度1100~1400mm;
⑶室外疏散楼梯梯段最小宽度800~900mm。
4.楼梯栏杆和扶手
⑴扶手表面的高度与楼梯坡度有关
(15.~30。取900,30。~45。取850,45。~60.取800,60。~75。取750);
⑵水平的护身栏杆应不小于1050mm;
⑶楼梯段的宽度大于1650mm(三股人流)时,应增设靠墙扶手;楼梯段的宽度超过2200mm(四股人流)时,还应
增设中间扶手。
5。楼梯休息平台梁与下部通道处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000mm,楼梯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商店疗养院综合医院公路汽车客运站电影院剧场共用楼梯户内楼梯办公楼梯
室外楼梯室内楼梯室外楼梯主要疏散楼梯舞台上金属梯等最小宽度b250220260梯段坡度不应大于30o280
300280280梯段坡度不应大于60
最大高度h180160160
梯段净宽(mm)≥1100≥1000≥750≥900≥1400≥1650≥1650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通向地面候车厅
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直接通向室外≥1400≥1100≥1100≥600≥1400≥3000
栏杆高度与要求(mm)不宜小于900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110幼儿扶手不应高于600,栏杆垂直线饰间净
距≤110室内栏杆≥900室外栏杆≥1100≥1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度不应小于900应设坚固连续的扶手
其他梯井宽大于200时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措施,除设成人扶手在0.65高设幼儿扶手每梯段踏步≤18且≥3商场在
五层以上时,楼梯宜直同屋顶且不少于2座,应自然采光病房均为封闭楼梯候厅厅内供入场需要的主楼梯不作疏
散楼梯连续踏步≤18超过时每增加一步踏步放宽10高度相应降
机动车停车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机动车停车车位指标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出入口之间净距须大于10m,出入口宽度不得少于7m,服务半径〈150。0m-
亭
1.亭的功能:
1.1遮阴避雨,观赏条件,由内向外好看
1.2景观的组成部分,自身要与周围环境协调
2.亭的设计类型
2。1山地设亭,中小型景观
2。2水边和水上设亭,接近水面,体形宜小
2.3平地设亭,避免建亭视点过低,亭的基座要抬高
3.亭的设计方法及要点
3。1亭体量小,平面严谨,基本都是规则几何形体。亭的直径一般为3—4m,小的为2m,大的为5m,亭的大小应由
环境来决定.
3。2亭的平面布局一种为终点式,设一个出口;一种为穿越式,设两个以上出口。
3.3现代亭的造型有平顶、斜坡、曲线等各种式样。可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
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3.4现代园亭课根据环境要求做成防自然、野趣和仿生的式样,货帐幕等新式样。
3。5一般方亭柱高等于面阔的8/10,六角亭高等于面阔的15/10,八角形柱高等于面阔的16/10。
3.6如为木质亭,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红杉木凳耐久性强的木材
3.7亭内不宜种植草皮
廊
1。廊的基本类型
双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单支廊
2。廊的设计方法及要点
2.1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宽度
宜在1。8-2.5m之间.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
2。2柱廊是以柱构成的廊式空间,是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的空间,能增加环境景观的层次感.柱廊一般无
顶盖或在柱头上加设装饰构架,靠柱子的排列产生效果,柱间距较大,纵列间距4—6m为宜,横列间距6—8m为
宜,柱廊多用于广场、居住区主入口处
2.3分割空间方式:采用漏景、障景等方法,因地制宜
2.4廊位置选择:一般选择在人流集散地
2。5内部空间的处理:可适当增加台阶,也可适当在廊内作适当的隔断
2。6廊的内部装饰设计:课在内部设置座椅、美人靠、花格、额坊
2。7廊的尺寸:一般净宽1。2—1。5m左右,株距3m以上,柱径15cm左右,柱高2。5m左右
2。8藤架的标准尺寸为:高2。2—2。5m,宽3。0m,长度11m。柱、梁皆选用小端直径约为10—15cm的打磨圆
木.立柱间隔为2。4-2。7m.在梁与梁以上使用直径约5cm的唐竹搭置30-40cm的搭架,此种棚架的基础埋置深度
约为90cm
2.9如为木质架,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红杉木凳耐久性强的木材
2。10棚架常用藤栖植物:藤萝、六叶野木瓜、野木瓜、野葛、紫薇、藤本蔷薇、葡萄、丝瓜、葫芦、木通等
座椅——景凳
1。景凳的功能
休息、赏景、饰景
2.景凳的设计要点
2.1位置选择:首先选择在需要休息的地方,其次是有大量人流活动的园林地段,如各种活动场地周围,出入口、小广
场周围等
2。2布置方式
沿街设置的座椅不能影响正常的城市交通,尤其是人行道的正常交通,同时也不能偏离人行道太远;与其他公
共设施成组设置,例如公共汽车候车亭、电话亭、报刊栏、垃圾箱、饮水器等;座椅避免面对面设置,可以成
角布置,以90°-120°之间最为适宜;另外,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需求,应留有轮椅和拐杖停靠空间
2.3椅的尺寸要求
一般椅子的尺度要求:座椅高度在350-450mm,坐板水平倾角为6°-7°,椅面深度为400-600mm,靠背与坐板夹
角98°—105°,靠背高度350—650mm,座位宽度为600-700mm/人,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
水榭
1。水榭的定义
水榭最早期是由传统建筑——“榭”派生而成的。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属高台建筑。古代的台和榭是一组
不可分割的群体,故有:“台有屋日榭"?,再如《尔雅》称:“无室日榭"又“观四方而高日台,有木日榭”.后来
随着建筑物的层次演变,在园林建筑序列中,台是平面式的构筑物,而榭则为依水型建筑,二者往往可分可合。
由于榭是依水而筑,从而形成了水榭的雏形.
2.水榭的位置
水榭与水面的高低有明确的位置关系,若将水榭平台与水面的高差拉至过高,则有如悬空的感觉,失去凌波的
意义。为了营造水榭有凌波的轻快感觉,除了要把水榭平台贴近水面外,还要避免将水榭的平台、驳岸砌成整齐
的石岸线。平台应采用柱支承,水面又应尽可能往平台低部中间伸入,有意地在浅色的平台下引出一条深色的阴
影线。这样,就会增加平台挑出凌水的轻巧感.水榭的设置,一般不宜设在较为狭窄的水弯中,而应该在稍为舒展
的,较宽阔的湖面上。因为这样的环境可以让游人抒发情感,胸怀会随宽坦的水际而展开.另外,对建筑而言,
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建造水榭,会由于前方的一弯活水和周围丰富的自然环境,反衬出其玲珑剔透的效果.
水榭,或庄重华贵,富丽典雅,雕瓦挑檐,落落大方;或小巧玲珑,简朴装饰,变化多样,品味尤深.它漂浮在水
塘(池)之畔,有凌波之感觉,人们伫立其中,联想翩翩。
3。水榭的形式和风格
园林中建水榭,或在水边,或在花畔,其功能表现为与花、树、水、桥各种元素之间的互动。它的建造方式较
为简单:水边(或花丛侧畔)架起一平台,平台有一部分伸入水中,另一部分在岸边;平台用低矮的栏杆围绕,
其上再筑以简便的顶盖,形成一个半闭合的室内空间;通常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临水部分开敞,只由柱子开间,另
外三面均为落地门窗,形式较轻巧,多为木、石、瓦构造,其装饰性、点缀性强.水榭在南方、尤其在江浙一带园
林中很有代表性,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它在中东部景区是一重要景点建筑,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
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和谐。又如苏州网师园中的“濯缨水阁”榭等。
现代水榭平台布局力求多变.究其原因,一是考虑游人量大,活动方式多样;二是现代水榭应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方式,
构造稳固,为建造曲折多变的水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所以,现代型水榭的空间感觉很丰富,各活动空间的
层次穿插灵活.如广州华南植物园的水榭(见图3)是一组很有代表性的杰作。它一半临水,一半骑岸;二层宽敞的
平台,平铺在水面之上,犹如一叶轻舟在水际飘浮;接待室建筑形式低矮,造型呈扁平状贴伏岸边,显得轻快、通透
和舒展;建筑物迎向水面,视界宽广,很自然地将游人的目光引向对岸挺拔、浓郁的水松林,层叠翠绿,确实引
人人胜.
木栈道
1.邻水木栈道为人们提供了行走、休息、观景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由于木板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粗朴的质感,因
此行走其上比一般石铺砖砌的栈道更为舒适。多用于要求较高的居住环境中.
2。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两部分组成.木面板常用桉木、柚木、冷杉木、松
木等木材,其厚度要根据下部木架空层的支撑点间距而定,一般为3-5cm厚,板宽一般为10-20cm之间,板与
板之间宜留出3-5mm宽的缝隙。不应采用企口拼接方式.面板不应直接铺在地面上,下部要有至少2cm的架空
层,以避免雨水的浸泡,保持木材底部的干燥通风。设在水面上的架空层其木方的断面选用要经计算确定。
3.木栈道所用木料必须进行严格的防腐和干燥处理。为了保持木质的本色和增强耐久性,用材在使用前应浸泡在透
明的防腐液中6-15天,然后进行烘干或自然干燥,使含水量不大于8%,以确保在长期使用中不产生变形.个
别地区由于条件所限,也可采用涂刷桐油和防腐剂的方式进行防腐处理.
4.连接和固定木板和木方的金属配件(如镙栓、支架等)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材料制作。
棚架
1.棚架有分隔空间、连接景点、引导视线的作用,由于棚架顶部由植物覆盖而产生庇护作用,同时
减少太阳对人的热幅射。有遮雨功能的棚架,可局部采用玻璃和透光塑料覆盖。适用于棚架的植物
多为藤本植物。
2.棚架形式可分为门式、悬臂式和组合式。棚架高宜2.2—2.5m,宽宜2。5-4m,长度宜5—10m,立
柱间距2.4—2。7m。
3。棚架下应设置供休息用的椅凳。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6:1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40978128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松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松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