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赋
田斌
榆林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
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统万城(今
靖边县)建都,称大夏国。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
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
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历史上,秦朝扶苏、
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
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曾先后涌现出赫连勃勃、宇文恺、李继迁、
杨继业、折可行、韩世忠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城市沿革
锦绣榆林,上郡故地,延绥新府①。北控河套,东扼雁并②,西卫甘宁,南
连延秦。襟四塞之要冲,盛衰攸系;凭五路之枢机,治乱必据。表里山河,九边
重镇。
维③我榆林,两千载之延续,六百年之岁痕④。溯至秦皇一统,归天下三十
六郡,肤施所定⑤。郡处要塞,关险地重。自汉唐后,烽火迭起,攻守频仍,郡
为漠边河套之固屏。当年汉武扫北,宋夏争锋。弓满箭密时,金戈铁马阵。郡地
得失系中原之安危,天下同凝。兴自明初,然因村寨东山普惠泉流,榆树成林民
依栖之而衍生⑥。故曰今称,榆阳雅风。由此沧桑数尽,长城重现雄浑;榆垣三
拓,宏基永固坚郡⑦。接至清时,圣祖巡北骑历驼城,冰河饮马略输才情,吟《出
塞》,题御碑,临孤城下,两守忠勇⑧。至近现代,景从辛亥义举而龙旗坠帝制
终,共和创立;最至长征向北而落足延河之滨养息聚生,革命转战伟业传薪,红
土锦织斧镰簇拥⑨。从此雄师浩发东去,史卷翻新。
维我榆林,从来风物殊佳.居然山川形胜。南望无定水色白于山景;北依沙
海湖淖麟府河涧。寺左葭芦,山右边关⑩。黄河涛,长城韵。秦北如此秀灵,隽
美红石峡悬壁刻词,墨浓碑丰;恢宏镇北台高墙铁垛,烽墩奇雄。凌霄塔风骨依
然,古城墙历久愈新。六楼骑街,亭阁牌榭,尽染江山风采;八景冠榆,三山拱
翠,凝结古今奇胜。四合庭院似晋院;栋栏柱廊比京廊。才游寺庙,又趋殿宇,
心旷神怡,念潮如涌。往年老舍⑾感赋,于今名流频莅。浮光跃金,看莲花池鸳
鸯湖,堪人画卷;雨鸟沙燕,望驼峰涛西河水,波撼榆阳。杨柳葱,榆槐旺。菠
菜绿,稻米香。秋冬雨雪,黄土草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神奇之宝地,绚丽
之吾郡。
维我榆林,武不乏披坚执锐之豪杰,文几多椽笔泡学之才俊。杨继业⑿边关
抗辽,韩世忠⒀板荡破金。甲申起疾风,李自成⒁策马进京,踏碎一代王朝;斯
年曾乱雨,张献忠⒂鏖兵蜀城,史册落满怨功。川中余子俊⒃拓城图治,湘南刘
厚基⒄,勤政榆兴。民元始新学,张季鸾⒅长安折桂,东瀛潜心,终成一代报人;
“五四”开新风,杜斌垂⒆学堂执鞭,潮头独弄,敢破封建羁笼。李鼎铭⒇倡言
精兵简政边区兴,高锦德(21)学攀北大清华题榜金。常念柳青(22)创业史,传
承不断;难忘路遥(23)写人生,精灵永存。抚今追昔,土热旗红。多少志士际
会地,无数英杰留芳名。独吟《沁园春》,伟人毛泽东畅抒情怀,写千古词;一
曲《东方红》,农夫李有源放歌领袖,引万民颂。
今我榆林,霞蔚云蒸,日异月新。正谱能源生态城市区域经济建设之歌,正
圆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发展跨越之梦。厚厚黄土生黑炭,名跃世界第七,堪称煤都;
道道坡梁泛石油,媲美科威特国,乃是油乡。天然气供京沪津;岩矿盐生品上乘。
中国能源新都,西部化工名城。越关山,火车连通四方,穿大漠,宽路驶向八面,
陶冶精英,百年榆中学子摇篮(24),开发宝藏,两区六园托起辉煌(25)。河畔
枣甜,坡底羊肥,窑前谷丰,滩头草美。民歌信天游,风情靡环宇。米脂婆姨美
而慧,绥德汉子灵而艺。牛玉琴(26)立志播绿,乃巾帼风姿;石光银(27)。执
着治沙,是好汉壮举。高西沟满眼绿原景观,杨家沟存留红色记忆(28);尔德
井显农村新风,万丰泉映乡间美景(29)。须看今日吾榆,无不春风艳阳。桃花
水美生丽女,峰翠泉纯出俊男。纯绿之米豆薯荞,神州誉响,嫣红之剪雕鼓唱,
四海名扬。华灯竞放于长街,霓裳争艳于广场(30)。庭院美雅,窑洞清爽。民
风淳朴,人情和畅。安居而乐业,市强而民康。
锦绣榆林,于斯益彰,流彩溢金。满眼百业兴盛,思之前程光明。展红旗,
达成三大目标拓展四大经济之东风劲吹(31);凝众志,科学发展有序跨越和谐
稳定之图略弘扬(32)。上承先人之潜德幽光,务实求真,递传千年盛名;下启
来者之聪明睿智,与时俱进,谱写万世华章。
注释:
①榆林及周边地从战国时称上郡,最初由魏设置。明时,陕北设延绥镇。后
延绥镇迁移于榆林,清雍正年间设榆林府。榆林从此成为陕北军事、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②雁,指山西雁北一带。并,指大原.古称并州
③维,作语助,用于句首语。相当于“在介”“这里”等。
④榆林从春秋战国时起设笠,迄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榆林城从明永乐年间
(公元1403年)起,始建寨、堡、城,至今已逾600年。
⑤秦始皇于公元前220年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仍设上郡,郡治所
管理地设在肤施,今榆林东南鱼河附近。
⑥指元末明初,榆林仅为一居民点,因当地有普惠泉水,四周榆树丛生,人
们围泉而居,始称榆林庄。榆林推称榆阳,又称驼城。东山为驼峰山。
⑦榆林境内原存魏、秦、隋长城。明成化10年(公元1474),时任延绥巡抚
都御史余子俊为防鞑靼等北方部落的入侵,奉朝廷命,率四万军民,历时百天,
重修榆林境内长城。该长城东起府谷清水营,西至宁夏花马池,全长1770华里。
整个工程气势恢宏。从1486年至1515年,榆林城曾向北向南三次拓展扩建。
⑧这句指:1696年2月,清康熙帝西征葛尔丹,于府谷过黄河至榆林,随吟
“森森万绮历驼城,……”一诗。并传说:有一天康熙率部来到榆林南城门下,
准备进城歇息,因天色已晚,城门早已关闭,城头站哨的两位士兵安全防范和忠
于朝廷的责任意识极强,康熙几次叫放开城门让其入内都不为所动,后康熙帝甚
感叹这两位士兵的忠诚与勇气,回北京后,特题“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八个字,
派人赐送到榆林,并时这两个士兵升官晋级。
⑨这句指,从辛亥革命始,榆林革命党人顺应历史潮流,推翻了清朝在榆的
街门道台等机关。后至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榆林部分县区也成
为革命的根据地,大后方,最后这支由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汇成的革命大军,
东渡黄河,迎接解放。
⑩麟府指神木和府谷两地。还指榆林的东部为佳县、吴堡,西部的横山、靖
边、定边亦为边关重地。
(11)这句指,1939年9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率“全国文艺界杭日协会”多位
名士来榆林采风宣传。老舍当时还从诗一首,赞美榆林。现代史上,曾有许多政
治家、军事家和名人豪杰莅临榆林。
(12)杨继业,神木人,北宋时著名将领。曾在晋西北一带抵杭辽军。
(13)朴世忠,绥德人,南宋时著名将领。曾在长江南京、镇江段大破金兵。
(14)李自成,米脂人,影响最大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15)张政忠,定边人,陕北农民起义首领,后率兵攻入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农
民政权。
(16)余子俊,四川青神县人,他于1471年任明朝的延绥巡抚时,在榆修筑长城,
拓城戍边,招商兴农,倡导蒙汉人民往来贸易.并将延绥镇由绥德迁至榆林,时
延绥榆的边防和振兴有重大贡献。
(17)刘厚基,湖南未阳县人。他于1868年起任清朝的榆林镇总兵时,体恤民
情、振兴教育、兴农兴商、发展水利,并设立种疽局,首次将种牛疽医术引至榆
林。由于他治榆施政有方,深得民心。他死后,榆林民众在城内东山建立“刘公
祠”,以表思念。
(18)张季鸾,榆林人,曾求学关中,留学日本,后成为著名报人。
(19)杜斌丞,米脂人,著名教育家,革命活动家。
(20)李鼎铭,米脂人,著名民主人士。
(21)高锦德,佳县人,当代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校长。
(22)柳青,吴堡人,现代著名作家。
(23)路遥,清涧人,当代著名作家。
(24)指陕北著名的榆林中学。榆中曾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用
之才。
(25)两区六园,两区是指榆林、神府经济开发区。六园指:府谷火电载能、神
木煤电化工、横榆煤化工、鱼米绥盐化工、定靖油气化工、吴堡煤焦化工。
(26)牛玉琴,女,靖边人,因造林绿化,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7)石光银,定边人,因造林治沙成绩卓著,被个为全国治沙英雄。
(28)米脂高西沟为绿色生态景点,杨家沟为红色旅游景点。
(29)靖边尔德井、万丰泉为新农村建设样板示范。
(30)颂榆林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修复老街六楼,步行一条街,修复西城墙和新
建世纪广场、凌霄广场等
(31)大目标:榆林建成“西部经济强市,绿色生态名市、特色文化大市”。四
大经济: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
说明:此丈参阅了《榆阳文史》《榆林文史》《榆林地区志》等史料,并比照《古
城墙政》《雄关从》《太原斌》格调写成。
榆林赋(2)
作者:姜良铎
故里榆林,北接内蒙古,西连甘宁,南下关中,东入晋北,长城穿其过,黄
河顺境流,地杰于塞上,人灵于大漠,地下煤炭油气,能源如海,山中枣红米香,
陶土芬芳。拼三鲜肥而不腻,炸豆奶皮焦里嫩,羊肉面满嘴流油,油干炉脆中有
酥,喝一口沙中泉,无糖自甜,唱一曲信天游,声情并茂。遥想当年,咸阳上郡
直通马道,秦兵朝发夕至,太子扶苏,将军蒙恬,镇守名州,文功武治,雄姿英
发,武定长城,文创毛笔,唐·郭子仪定安史之乱,“大富贵亦寿考”,米脂川
勒石为证。晋·统万城,大夏首都,赫列勃勃乃鲜俾领袖。明·白云山真武道场,
祖师爷大显神通,黑龙大王护驾有功,清帝敕封灵应侯爵。韩世忠梁红玉夫妻联
手大战兀术,美貂蝉帅吕布佳话流传。红石峡岳飞一声长啸:“还我河山”,左
宗棠崖上留墨:欲识天下奇才。但见李闯王胯下千里驹,掌中花马剑驰骋迎宾,
更逢韩将军瞩目千狮桥,往来车辆如龙。杜聿明抗日名将,刘志丹榆中校友,共
产党闹红三边神府,国民党陈兵塞上古城。将军有遗憾,榆林城三攻未果。军民
齐欢庆,沙家店一战惊天。硝烟中彭德怀跃马横刀,小道上胡宗南落荒而逃。杨
家沟领袖论抗日持久,清涧县毛泽东颂北国风光。细数古今风流人物。秀才举人,
何止千人,进士状元更有雁塔留名,学士、硕士、博士乃至黄埔军校,英才辈出,
俊彦如云,科学家有高景德院士,革命家有刘澜涛马文瑞居副主席之位。《东方
红》由佳县奏响,随卫星响彻环宇。《三十里铺》从陕北悠扬全国。古城容貌,
六楼骑街,青砖铺街,商贾两边,莺歌起处传来吴音侬语。飞燕舞时尽见草原风
情。凌霄塔见证驼城变迁,三老庙犹见陕甘边区,桃花水育就美女佳丽,风沙中
锻炼豪气冲天。榆溪河千年古风,无定河万代绝唱。米脂婆姨绥德汉,风流佳丽
配美男,举世闻名。适逢春风吹过镇北台,但见荒漠变绿洲。红碱淖又见碧波鱼
欢跃。不必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不必悲秃岭黄土漫天沙”。
且看如时,封山育林,山川变秀美,工农商贸,繁荣更昌盛,父老乡亲,安居于
此,乐业于兹。美哉榆林,壮哉榆林,腾飞兮榆林,大展宏图。
榆林赋(3)
高建群
我见过天下许多的名城,驼城榆林是我的最爱。瞧呀,在辽阔高远的天宇下,
在鄂尔多斯高原接壤处,一座气象森森的城池,倚一座山岗而筑。隔一条黄河,
与山西相望,那是东边。而向北,向西,向西南,它接壤的是内蒙古北草地,是
宁夏河套地区,是隔着一条子午岭的甘肃。而向正南面呢,它与高原名城延安互
为犄角,呈姊妹城之势。榆林境内有名山,曰白云山,为道家圣地,千年陕北灵
根,佑这一方苍生。有河三条,曰无定河,曰榆溪河,曰窟野河。境内有雄伟风
景无数,如红石峡,如镇北台,如红碱淖,如古长城,如闯王行宫,如扶苏台、
蒙恬墓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一串县城,自北向南,一路数来,曰府谷,曰神木,
曰榆阳,曰佳县,曰吴堡,曰横山,曰子洲,曰靖边,曰定边,曰米脂,曰绥德,
曰清涧,座座历史久远,人物辈出,道不完的典故传说,说不尽的世事沧桑。榆
林境内,以民歌最为张扬,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偶尔发声,声震寰宇。以
治沙工程最为显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它为世界上处于同等自然条件下的国
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适逢改革开放年月,因大煤田、大油田、大气
田、大盐田,突然一夜间为世界所瞩目,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神木大柳塔煤矿,
被称为世界第一矿。靖边的天然气,一条管道,运输北京、上海、天津、西安、
银川,福荫九州。石油如同黑色金子,正给这一方带来富裕。而世界级的大盐田,
正在开发利用之中。呜呼,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榆林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每每念及
至此,令人嘘唏不已。西部大开发正在进行中,二十一世纪的较量是能源的较量,
感谢榆林,它为我们的西部大开发,为民族振兴和经济腾飞,提供了热能,提供
了原动力。今天我夜不能寐,写成《榆林赋》,并诗赞曰:昨天晚上,我夜观天
象,看见北斗七星,正高悬在我们头上。今天早上,我凭栏仰望,看见吉祥云彩,
正偏集西北方,它的神秘,它的奇异,它的诗一般梦一般的力量。以上所述,篇
幅有限,言不尽意,挂一漏万。至此5·23之际,谨向榆林这座塞外名城,中国
能源化工之都,献上祝福如上。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2:2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268661282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镇北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镇北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