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
恐龙无处不有
一、故事背景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
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
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二、问题归纳
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
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
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
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
的恐龙而去。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
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
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
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
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
2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
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
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三、课文主题
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被压扁的沙子
一、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
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甚丰,一生著述近500本。曾获代表科幻界荣誉的
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苍穹微石》《钢穴》等。
二、理解词义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文中指形成褶
皱的过程。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三、问题归纳
1.“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
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本题运用前后词语(句子)是否矛盾分析法。“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
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
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
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第16自然段中举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从而证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从而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
提供了依据。
3
3.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
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
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
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
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
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5.课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照应前文,对前面的内容作了一个小结。在大量论据的铺垫下,作者作出了
如下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结尾通过大量
分析得出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
6.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被压扁的沙子”这一题目不仅没有离题,反而还能提示读者,对恐龙灭绝
的原因的分析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
象性强,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对文章内容则起不
到这样的作用,所以不好。
7.《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两文的主旨相同,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
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主旨;文体相同,两者都是科学小品
文;语言风格相同,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
文章侧重点不同,两者虽然都写到了恐龙的灭绝,但第一篇是为了证明另一
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而第二篇则是以恐龙灭绝的原因为探讨的主要
内容,用“被压扁的沙子”作证据。
四、课文主题
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为说明对象,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4
注重预习,质疑问难
所谓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预先学习,预习分近期预习和远期预习,
远期预习是指提前一个月,几个月的预习。比如假期中自学整册语文课本;近期预
习指课前预习和章节前的一两个星期的预习。
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利改正,同时
有利于认真听课。语文课文的预习可分如下步骤进行,可称作“四遍八步读书法”。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②识记主要人、事、
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一千五百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完成三、四步任务
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一千字。第三遍、细读。完成五、六步任务:
⑤理解字词句;不理解的查查工具书。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⑦归纳中心思想。读的
速度,一般跟朗读相同,每分钟二百字。第四遍,精读,完成八步任务⑧分析文
章写作特色的任务。根据需要确定读的速度,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
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这种预习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掌握,对有的文章可省去某一步或某
几步。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标出重点、难点、疑问点。
预习的关键是思考,思考文章背后的东西,不要只留于表面,留于浅层次的
理解。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
千万不要担心问题的质量,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22:2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12757117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