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医学疾病)—搜狗百科
心血管疾病: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时产生心
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病理基质。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急性或慢性心
肌炎症,原发或继发性心室肥厚、扩张,急性或慢性心包疾病,均可
引起各类型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重症心肌炎、充血性心衰或
心源性休克等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
心外疾病:
1.循环系统之外的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如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急性脑血管病、重症胰腺炎、
严重胆道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心律失
常的原因为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对心肌的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毒
性作用,继发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电生理不稳定,血流动力学异常引
起的心脏扩大等。
2.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各种原因引起血电解质异常,尤
其是高钾和低钾血症或酸、碱中毒均可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而发
生各种心律失常。
3.理化因素和中毒:物理因素如电击伤、化学毒物、农药或动植
物毒物中毒均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如电击引
起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
4.医源性因素:多与诊疗性操作和药物治疗右冠。心血管介入诊
疗过程中,因导管对心脏的直接刺激或冠状动脉注入对比剂可引起一
过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可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作用于
心血管受体的药物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洋地黄药物过量常诱
发室性心律失常。杀虫剂、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等均可引起心律
失常。
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应包
括较长的Ⅱ或V1导联记录,根据发作时的心电图特点判断心律失常的
性质。发作间歇期体检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
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
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
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21:4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1002515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失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失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