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师教育

更新时间:2023-03-06 20:08:57 阅读: 评论:0

脸上过敏怎么办-怀念我的母亲

河北教师教育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显示器不显示)

第1页/共15页

河北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

能力》考试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B

解析::

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和社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

里的“秉性”就是人格。这句话是其稳定性的体现。

2.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

“产婆术”是苏格拉底提出的,它强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得出结论。

第2页/共15页

3.帕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

A.个别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答案::D

解析::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4.“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功能。

A.感染

B.调节

C.替代

D.信号

答案::D

解析::

用点头表示赞同,用摇头表示否定都是一种信号,属于信号功能。

5.(2021年下半年真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

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推行()。

A.小组教学

B.开放课堂

第3页/共15页

C.小班教学

D.个别教学

答案::C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义务教育规定,提高义务教

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

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

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6.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A

解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意思

“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7.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

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第4页/共15页

D.运作的课程

答案::A

解析::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三

是领悟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

8.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答案::B

解析::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

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9.小明最近一个周的情绪一直不高,他的班主任王老师为了了解情况去小明家进行家访,

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第5页/共15页

答案::D

解析::

班主任老师进入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这体现了劳动空间由学校之内延伸到了学校之外,

是教师劳动空间广延性的表现。

10.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告诉我们,教师要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

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11.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

是在于他的()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答案::C

解析::

第6页/共15页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

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12.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

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C

解析::

小林知道自己不应该拿别人的苹果,但忍不住去拿,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

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故选C。

13.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答案::C

解析::

思维的变通性即为的活动的灵活程度,题目中威威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

规,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第7页/共15页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答案::B

解析::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1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

力的实现的阶段是()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学龄期

是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第8页/共15页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答案::D

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说劳心者作为统治阶级,无需从事生产劳动,而劳力者作

为被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供养统治阶级。这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分离的观点。

17.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两个基本成分。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

答案::C

解析::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8.有关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被动的

C.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第9页/共15页

D.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主要有:(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

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

反应是能动的。

19.李老师发现以前连家庭作业都不做的小军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军见爸爸

经常夸奖他学习好的姐姐,小军也想让爸爸夸奖自己才去努力学习。小军的学习动机是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D

解析::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20.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第10页/共15页

答案::A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21.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

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的要求。

A.循序渐进和促进发展相结合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学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及学科知识逻辑顺序进行,

又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发展,正确处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22.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

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

答案::A

解析::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教学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

第11页/共15页

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诊断。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

答案::A

解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二隅

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24.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

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D.自我效能感

答案::A

解析::

奥苏伯尔把动机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

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

25.初入学的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为()

A.有选择性但不分化

B.既无选择性又无分化

第12页/共15页

C.既有选择性又有分化

D.无选择性但又分化

答案::B

解析::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这说明初入

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没有选择性,同时也没有分化。

26.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

图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思想接近

答案::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认同的概念。

27.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第13页/共15页

答案::C

解析::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

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28.对于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的学生来说,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松弛训练法

C.认知转变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D

解析::

专家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29.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

A.生长需要

B.获得性需要

C.缺失需要

D.基础性需要

第14页/共15页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缺失需要,也叫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

二、问答题

30.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解析::

(1)整体性(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3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解析::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

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32.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解析::

第15页/共15页

(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间隔复习;④循环复习。

(2)复习方法要合理:

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要掌握复习的量: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

习。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三、简答题

33.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解析::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道德及相应的道德行

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其发展的趋势是稳定

的、和谐的。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

逐渐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

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20:0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04537117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河北教师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河北教师教育.pdf

上一篇:体育健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