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篇一:李白与杜甫的相遇相交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
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
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
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
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
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
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
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
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
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
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
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
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
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
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
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
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
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
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
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
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
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
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
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
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
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
丛。
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
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
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
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酒
下肚,诗就出来了。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
躲在一边了,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
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
因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
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
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
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
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
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
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
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
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
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20xx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那时,李白
已经54岁,杜甫43岁。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篇二:曹操最爱的儿子
说起曹操的儿子,大家都会说曹丕、曹植、曹彰。不过,大家可能忘
了,曹操还有一个非常疼爱的儿子,叫曹冲,也许还有人记得,在小学课
本上,我们曾经学过《曹冲称象》,说的就是他。
曹操儿子众多,唯独最爱这个曹冲。因为曹冲很聪明,五六岁的时候
就有成年人的智力了。除了聪明,曹冲还很仁义,心地很善良。
话说有一次仓库里的马鞍被老鼠咬烂了,由于当时刑罚很严,负责看
管的小吏害怕,打算去自首。
曹冲知道后就说:“三天之后你再去自首吧。”曹冲用刀把自己衣服戳
烂,弄的像老鼠咬过一样,到曹操跟前,装作忧心忡忡的样子。
曹操很纳闷,问他为啥不开心。
曹冲说:“有人说衣服被老鼠咬过,主人不吉祥。我衣服被老鼠咬了,
所以不开心。”
曹操说:“那都是瞎说的,不必担心。”
没多会,小吏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了的事,曹操哈哈一笑说:“我儿子
衣服尚且会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因此并不责备。
这件事能看出来曹冲不单单是聪明,还很善良。后来同类的事还有很
多,靠曹冲的聪明救下来的有几十人,曹操也因此很喜爱这个儿子。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篇三:夜猫子张之洞
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起床,三点办公,七点接见
下级官员。
但在之前,他的作息却是另外一种怪现象:每天下午两点入睡,晚上
十点起床办公。幕僚或下属有事,一般都在半夜前来谒见,否则就要等到
第二天早上。
张之洞为什么如此作息呢?因为他是个十足的夜猫子,在夜深人静的时
候特别兴奋。
在晚上,他要是和谁谈得高兴,就会谈一整夜,从不在乎别人困不困。
而在白天,属官来找他汇报工作时,他却经常鼾声大作。
在饮食习惯上,张之洞也有独特的癖好。他最喜欢吃新鲜的水果、糕
点和蜜饯等食物。他的办公桌上除了文房四宝和文件档案外,还摆放了十
多个盘子,放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水果和零食。
每次进餐前,他都要先吃水果,然后喝点好酒,最后再进主食。喝酒
的时候,他不需要下酒菜,有水果就够了。
张之洞吃饭的姿势也很特别,他喜欢蹲在椅子上,猫着腰,双手搭在
桌子上进食。他这个姿势很有可能是跟猫学的,因为他特别喜欢养猫。
据张之洞的哥哥写的一封信中透露:张之洞在卧室里养了几十只猫,
而猫是特别能闹腾的动物,因此他的书报、文件上尽是猫屎,可他毫不介
意,取出手帕擦擦了事。
张之洞除了有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怪癖外,也有一些搞笑的传闻。比
如,他个子不高,长得不帅,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他接任湖广总督之初,就有一个商人画家拿他开涮,画了一幅题为“三
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后来的湖北布政使瞿
廷韶及巡警道冯绍祝。
张之洞身材确实矮瘦,瞿廷韶也以瘦小着称,冯绍祝绰号“冯矮子”,
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真称得上是“三矮奇闻”。
这幅画展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时轰动武昌。张之洞
得知后,只是一笑了之,然后吩咐僚属将那幅画买下,倒是那个商人画家
惊呆了。
张之洞为官清廉是出了名的,他时常说:“一个人就是再穷,未必连二
三十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他这句话颇具讽刺意义,因为他经常就有这样的
时候,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命人拿皮箱到武昌维新当铺去典当。
张之洞因此成了维新当铺的常客,而维新当铺也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
规矩:凡是总督衙门的人拿皮箱来典当,每只箱子可当二百两银子,不管
箱子里是什么东西,也不管箱子里有没有东西,只管按照箱子的数量付足
银两就可以了。
维新当铺之所以定下这样的规矩,是因为张之洞并不是真想当皮箱。
只要手头有了银子,他就会把皮箱赎回去。
就这样,他当当赎赎,赎赎当当,乐此不疲。这在贪污腐败日趋严重
的晚清官场来说,实在是一桩奇闻。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9:5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0391150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