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2期
2014年4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Liaoni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
ion)
Vo1.16.NO.2
Apr.2014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成因分析
芦夭钛,张产守
f辽宁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大学生是我党执政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备生力军,近年来,高校出现“入党热”,大学生的
入党动机也呈现多元化特征,甚至演化成功利投机、盲目从众、爱慕虚荣等不良倾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高
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方面分析其成因。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真正实现思想上入党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入党动机;大学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D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14)02・0007—03
当前,国际新形势风云变幻,社会思想日趋多
元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磨合转型和高教体制的
改革深入,高校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亦倍受关注。高校持续扩招,
大学生党员队伍也在不断充实壮大。近年来,高校
大学生“入党热”依然保持着“高温”,每年发展大学
生党员人数均超过全国党员发展总数的1/3,成为
我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尤其自2008年,第一
批“90后”学生正式步入高校起,逐渐占据大学生
群体,而且成为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的主要后备力
量。其入党动机是否正确,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
关乎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
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
者来说,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其
入党动机,对高标准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向党输送
合格、优秀的学生党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主
流思想动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大部分同学对
党的性质、宗旨认识深刻,动机端正,要求入党的
愿望迫切;意志坚定,对党的追求能够持之以恒;
服务意识强,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同学服务,为社
会多做贡献,踏实肯干;有责任使命感,愿意随时
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考验。但同时,西方各类社会
思潮的纷至沓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融中
不断碰撞摩擦,这一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必然会影响
到“90后”大学生群体,极易衍生出功利投机、盲
目从众、爱慕虚荣等入党动机。因此,认真辨析和
端正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就显得尤为
收稿日期:2013—11~25
基金项目:2013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B054)
作者简介:卢天竹(1986一)。女,吉林榆树人,助教,硕士。
重要。本文从源头揭示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着功利
化、实用化等不良倾向症结所在。
一
、高校大学生入党考核培训机
制不够健全
(一)党员发展标准不够全面客观
党员发展的标准过于强调学习成绩、荣誉等外
显行为,忽视学生的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和群众基
础等方面的考察。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的综合表现,
特别是思想素质,缺少行之有效的定量考核办法,
一直青睐以学业成绩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准绳,并
且普遍受用。有些高校甚至公开发文规定:学业成
绩排名前10%才有资格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入
党标准的单一化,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促使学
生过分追求成绩、评奖评优,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
段暗箱操作、请客送礼。这一世俗的行为既对周围
同学产生不良影响,或高调的跟风效仿,或低调的
怨声载道,也淡化了对学生的党的宗旨教育。随着
学业成绩一票否决轮被推向极致,学生的入党动机
也变得功利化、世俗化。
(--)党员发展工作不够规范严格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学生党员发展时,不排
除“规定动作不到位,自选动作不作为”现象的存
在。事实上,我党经过长期发展积淀下来的发展流
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经一些理想信念淡
化、责任心不强的党务工作者偷工减料、弄虚作假,
视发展工作为儿戏,甚至在言行上有意无意的误导
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把组织发展变成神圣
8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2期
头衔掩饰下的一次随性的发挥,例如群众座谈会的
功效性被架空。群众基础测评即使每年都会照例进
行,但多数情况下也只是走过场、充实面子工程的
形式主义,赞同票的背后难以摆脱人情票、关系票
的干系,为求一票不惜花重金买卖贿赂,这是导致
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直接或间接的诱因。此
外,“推优”制度的不健全,甚至存在应付性的突
击考察、突击发展现象等,导致学生党员入口没把
严,让一些素质低、自我要求不高的学生趁机蒙混
加入党组织,“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
就是对部分学生党员的真实写照。这无疑变相侵蚀
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党校培训模式不够科学通畅
1.高校党校的培训内容相对陈旧、针对性不
强,多侧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等一贯性的宣
传说教,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相脱轨,对
思想作风上的凸显问题有所隐晦;忽视了培训对象
在党性修养、政治觉悟上的差异,青年学生难以借
助党校培训这一载体,与党组织间缔结有效沟通,
党支部的各项信息、活动、决策等也就很难唤起学
生的兴趣与关注,从而产生应有的共鸣。此外,高
校党校的培训形式单一局限,不注重个体发展和深
度教育…。多采用“满堂灌”的空泛说教,与学生党
性理论教育相匹配的实践环节缺失,让学生难以做
到换位思考。没有亲身经历过“战斗”的洗礼,没
有身临其境“拓荒者”的跋涉,在一个风平浪静的
环境中成长,必然导致学生的承受力相对脆弱,难
以把加入党组织升华成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三
是,基层党支部桥梁纽带和服务作用体现不够,青
年学生进言、表达自我意愿和诉求的渠道不够通
畅,支部做出回应迟缓,不排除搪塞敷衍,甚至会
杳无音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支部的威望,组
织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如此说来,党校培训的思
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为功利化的入党动机肆意
滋生提供了可趁 :rL。
因此,应丰富入党考察形式,规范入党程序。
严守《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提出的新时期党的组
织发展工作的16字指导方针,“坚持标准,保证
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
价考核长效机制,尤其是入党后的继续教育问题,
发展党员始终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把关,力
求做到客观公正,考察结果予以公示;加强党员发
展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追究
制度。
2.大胆创新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务求注重实
效。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内容多样化的学
习、交流、研讨及其它活泼生动、行之有效的社会
实践活动,例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前往
改革示范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重温老区人民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情怀,体味共产党人坚强朴素、
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学生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启发、教育中,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用事实来教
育感染学生,在学习自省中自觉端正入党动机。
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够成熟
(一)价值取向急功近利,利己主义思想蔓延
90后大学生年纪轻、涉世不深,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精神境界不高,理想信念较
为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现实关心较多,忽视
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价值取向极易受到一些
不良社会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益由单纯走向复
杂化,执着、沉湎于一些世俗和物质的东西【2】,致
使政治理论学习的自发性不高,行动上往往表现出
盲动和急功近利。把入党作为达成自我终极目标一
一就业的铺路石,视为增加自己在评优中竞争优势
的筹码,部分企事业公开的招录标准将党员身份过
分扩大化,也无疑加快了大学生利己主义思想的扩
张和蔓延。这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定会在以
后的生活工作上显现端倪。
(二)政治理论知识缺乏,学习自发性不高
大学生政治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政治理论
学习的自发性不高【3】,把参加党校学习机械的当作
入党前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存在应付过关的消极
心态,致使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深、
理解不透,政治知识与经验的缺乏,内化为政治鉴
别能力较弱,在入党动机上就会潜伏着不稳定性和
可塑性。极易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
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冲击,面对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
私、受贿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更是缺乏理性的分
析判断和应有的抵制,受其影响并直接反映到入党
追求上,把入党当作追名逐利的政治阶梯和途径。
此外,对“为什么要入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盲目从众心理的带动下,盛行跟风,多是照着别人
的模式走自己的路,把入党作为满足自我攀比心、
决胜的硬性任务。
为此,应关注引导大学生成才的心理需要。结
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应仅
停滞在自利层面,而应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
需求。大学生具有极为现实的成才(下转第142页)
142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2期
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这不紧能够带给师
生愉悦心情,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还
能将情感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以,体育教学
中的情感渗透对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长宏.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申的渗透及意义[J】.科技
教育,2013(12):78-79.
[2】那海波.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论析[J].教育与
职业,2010(5):172-173
[3】张玉凤.浅谈学生的体育情感[J】.体育学刊,1999(6):
105
[4]王玲.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J】.内蒙古
体育科技,2007(2):56-57.
[5】李海风.关于情感教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吉林教
育学院学报,2006(10):91.92.
[6]张培莉.现代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
报,2005(5):67-68.
[7】陈湘丽.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专题探讨,2004(7):
64.65.
[8】刘长庚.情感教育的内涵与现状考察[J】_兰州学刊,
2003(2):1 16—1 18.
[9】卢家梅.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12(3):
522.529. (责任编校:李延军)
(上接第8页)愿望和渴望被尊重、建立交往、赢
得认可的心理需求。在充分肯定大学生追逐自身发
展的现实心理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予以系统的
教育管理,推进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将大学生
个人动机与树立长期的精神信仰相结合,鼓励他们
刻苦学习,不断蓄积正能量,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拓展自我发展空间,将个人的需要融人社会发展的
需要之中,在长期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
逐步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抢占网络阵地,开展党建工作新模式。大学生
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喜欢尝试新潮的东西,微博、
微信等新兴的交流方式必然会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这些媒介上的信息也会赢得大学生的广泛关注。高
校可借助网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网络渠道在党员
教育中的作用,因势利导,建立支部微博、微信,
唱响“红色”主旋律,丰富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
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用党的先进
性塑造当代大学生。
三、家庭教育观念出现偏差
在家庭教育方面,“90后”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
女,经济和情感上多依赖父母,生活独立性以及社
会适应性普遍不是很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
心切,学生党员这一头衔的光环足以撑起面子、满
足攀比心,这一心理需求导致家庭教育忽略了孩子
的思想教育,也很少考虑孩子是否能对社会有所贡
献。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等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加之受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
冲击,公务员考试、留校、选调生考试等多种就业
渠道对党员身份的严苛限定,父母很自然的把党员
身份当成为孩子谋个好前程、提升孩子日后社会竞
争力的筹码,所以趁孩子在上学期间,想方设法不
惜成本利用各种手段,动用各种人脉关系,千方百
计只为促成孩子入党,“送礼”、“与老师搞好关系”
等行为屡见不鲜,父母言行的耳濡目染在子女价值
观念功利化的倾向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
这些大学生申请入党,并不是出于对真理的执着,
更不是他们的思想觉悟已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而是
在其社会阅历丰富的长辈规劝下,单纯为了所谓的
前途而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摆脱来自家庭的消极影
响,家长强行要求孩子入党这无疑是一种思想束
缚,是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思想包袱,而且很少有孩
子敢忤逆父母的劝告,这种强迫的思想若不能予以
解除,势必会阻碍很多大学生从思想上真正入党。
此外,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难以摆脱家庭教育的影
响,父母应当从真正意义上引导孩子思想上入党,
而不是仅仅执着于在组织上入党。家庭的这种教育
观念的转变会为培养孩子正确入党动机打下良好
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艳.“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研究[J].山东省农
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69.173.
『212肖湘君,王小洁,史晓宇,等.从人格教育的视角探讨
当前大学生入党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l(25):
162.163.
[3】程琳杰,陈文莉.高校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成因分析
与矫正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抿2006(2):20.23.
(责任编校:李延军)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8:5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100095127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