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生石灰调水好处多
在中和池塘酸性底泥、改良池塘水质时最常使用的碱性物质就是生石灰,养
殖者多采用全池遍洒生石灰浆的使用方法。
池塘水体全池遍洒生石灰浆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石灰作
用于酸性底泥后,由于ph值升高,有利于分解有机质的细菌繁殖,从而促进营
养物质的再生循环,增强水体肥力。②增加水体的硬度和碱度,较高的碱度和硬
度可以增加水体的缓冲容量,抑制ph值的强烈变化,提高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
的利用率。③促进水体中腐殖质聚沉,从而增加水体的透明度,有利于浮游植物
的光合作用。此外泼洒石灰浆还增加了水体中钙(ca)的含量,有益于甲壳类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总之,全池遍洒生石灰浆可增加池塘水体浮游生物产量,从
而提高了水产养殖综合产量。
生石灰除了能有效改善酸性池底环境和池塘底部的养殖环境外,还有以下功
效:①提高池底淤泥的氧化性,降低有害物质?穴nh—n、no—n等?雪含量,
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质恶化问题。②减少了池底有毒物质硫化氧(h2s)和其他
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恶臭底质。③去除有机物在低氧条件下不完全分解的产物
———有机酸,稳定池底ph值,可有效阻止致病菌生长。④抑制池塘底层有害
菌繁殖生长,预防疾病发生。⑤改善养殖中后期的恶臭底质及老化池塘的底层养
殖环境。
鸡粪喂鱼别发酵
鸡粪喂鱼有三大好处:一是鸡粪来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二是新鲜鸡粪
无污染,而且鱼爱吃,易消化;三是鸡粪喂鱼还能肥水。
鸡饲料是由豆饼、玉米等配合而成,营养丰富。喂鸡时,由于鸡相互之间争
抢饲料,有一部分饲料被鸡啄落在地面上,混在粪便中,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饲
料未被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所以鸡粪营养较高,比猪粪喂鱼要好得多。鸡粪喂
鱼既能给吃食鱼提供优质适口饲料,又能肥水,促进肥水鱼生长。
鸡粪喂鱼不需要发酵。鸡粪经过发酵,粪中的精饲料以及未被鸡消化吸收的
营养物质腐烂,造成浪费,影响喂鱼的效果,还是直接投喂新鲜鸡粪为好。投喂
量以鱼当天吃完为宜。投喂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干喂法,即直接投喂及时晒干的
新鲜鸡粪;另一种是浸泡法,即在投喂前,将干鸡粪浸泡1--2小时,然后再投
喂,这种方法可使饲料软化,鱼食用后易消化。
有人认为不经发酵的鸡粪直接投入鱼池,鸡粪会分解耗氧,容易造成泛塘死
鱼,其实不然,只要你掌握以下四点就行了----1.掌握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鱼
吃多少投喂多少。2.夏季投喂鸡粪时,最好搭喂水草,因为在炎热的夏天,草鱼、
鳊鱼喜欢摄食凉性水草。3.如果池水过肥,可定期灌排水,改善池水浓度。六月
份之前和九月份之后,池水透明度可控制在5cm--10cm;7月份--9月份池水透明
度可控制在15cm--20cm。4.用鸡粪喂鱼,一般池水呈酸性,必须用生石灰调节
水质,使池水保持中性。一般每隔20天--30天,池水用生石灰浆泼洒一次,既
能杀虫灭菌防病,又能改善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促进鱼快速生长。
池水肥度巧识别,科学施肥鱼儿壮
1、池塘溶氧量主养鱼类最低溶氧量一般为3毫克/升,在生产上要把握住。
鱼类生长旺季要保持鲢、鳙鱼每3至5天轻浮头1次,以黎明前后浮头,日出后
很快下沉为好。
2、浮游生物量鱼类生长期浮游植物为200万至5000万个/升,浮游
动物为4000至5000个/升为好。在生产上常根据透明度和水色来判断,一般池
水透明度以25至30厘米为宜。此时,池水肥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溶氧高;
水色为茶褐色、油青色为佳,前种水色为施用有机肥的水色,后者为施用无机肥
的水色。
3、营养盐类水体内的营养盐类主要有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一
般含营养盐类多的水天然饵料生物量大,此水为肥水。但如含量过多的话,水质
会太肥,可造成鱼类缺氧中毒。因此,要适当施肥,控制盐类浓度,一般硝态氮
含量为2至3毫克/升、铵态氮含量为0.1至1毫克/升、磷酸盐中五氧化二磷含
量为0.1至1毫克/升、硅酸盐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为2毫克/升为宜。
4、施肥用量化肥在水体中的浓度应为氮(1~2)×10-6浓度、磷
(0.16~0.2)×10-6浓度,其施肥量要根据水中氮、磷的含量而定,通过施肥
把水中氮、磷比调节到7∶10至10∶1。施用化肥时,每亩水塘每次施尿素和过
磷酸钙各3至5公斤。施用有机肥时,每500公斤鱼产量施1500公斤以上。基
肥每亩可施粪肥250至300公斤或绿肥200至250公斤。
5、注意事项有机肥要经发酵腐熟下塘,并且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使
用。追肥要选择晴天进行,当气温较高,阴雨连绵或鱼病发生时要少施或不施;
在施用化肥时不能与碱肥混用;一般施用有机肥的池塘水质会酸化,应定期使用
生石灰调节。
高温季节如何使用鱼塘增氧机
合理使用增氧机,不但可以预防和减轻浮头,还可以改善水质,加强池塘水
体物质循环,减弱或消除有害毒物,促进浮游生物繁殖。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增
氧机呢?
一、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塘
要开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小时。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特别强,会产生大量氧气;而在水质肥的鱼塘,光照只能到达20-30厘米的
深度,致使水体表层溶解氧达到饱和,而水体底层溶解氧相对较低。叶轮式增氧
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开机时能造成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转,使整个鱼塘水体的
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并起到淡化、净化和改良水质的作用。
二、“南撞北”天气,池水上下层急速对流,池中含氧量会迅速降低,这时
要早开、多开增氧机。如果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傍晚突然下雷雨,温度较低
的雨水大量进入鱼塘,则会引起上下层水急剧对流,致使鱼类浮头,故此时应及
时开启增氧机增氧。
三、“氧债”大时要多开增氧机。久晴未雨、池塘水温高时,大量投饲会造
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水中有机物多、上下层氧差大、下层“氧债”欠账大。
如长期不加注新水,会造成水质过肥败坏而引起缺氧浮头死鱼。
四、投喂饲料前后1-2小时应开叶轮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能搅动鱼塘
水体,使水体形成循环流动,一方面可将饲料的味道带到鱼塘各处,达到诱食作
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鱼类形成吃料的条件反射习惯。
五、傍晚时分一般不宜开启轮式增氧机。因为这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将
停止,不能向水中增氧,开机后上下层水中的溶氧均匀分布,上层溶氧降低后得
不到补充,而下层溶氧又很快被消耗,结果反而加速了整个鱼塘溶氧消耗的速度。
六、夏季,肥水塘往往因鱼口过密和其它生物体耗氧而引起缺氧,造成局部
或全塘鱼类浮头。因此,最好在下半夜1-2时开增氧机,一直开机到第二天早
晨7-8时太阳出来后,经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氧,鱼类不浮头后才停机。
塑料防渗鱼塘的水质调节技术
一、合理搭配滤食鱼
放养时,搭配三成左右的花白鲢,既能有效地降低水的肥度,又能提高池塘
的产量。
二、适时注入新水
在6?9月份,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加注新水不仅带入
较多溶氧,还带来池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三、定期泼洒生石灰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5-20
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既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又能预防鱼病。
四、合理使用增氧机
使用增氧机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开机时间应采取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
阴雨连绵半夜开;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中午天天开。运转时间可采取
半夜开机长,中午开机短的原则。
五、巧施无机肥
当池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时,易形成“转水”,应及时处理。方法是
在晴天的上午,每亩施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5千克,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可
有效地保持较长时间的水华而不发生“转水”。
六、坚持巡塘,谨防水质突变
每天坚持早、中、下午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当池中蓝藻大量繁殖时,
应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杀灭,然后再更换
一部分池水。当发现池水由浓绿水变为清淡水,发黑、发臭,鱼在池四周活动不
正常时,应立即开动增氧机,一方面抽掉底层水,另一方面立即加入井水等新鲜
水,使鱼集聚在注水区,直到鱼活动正常为止。
摸清鱼习性实施鱼养鱼
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
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为便于操作,现对常见鱼类
的生活特性作简要介绍,以备选择时参考。
一、鲤鱼、鲫鱼
它们是水底“清洁工”,其栖息在水体底层,摄食底部的残饵和腐殖质,充
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能大大减少池底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鱼病的发
生。
二、鳜鱼、乌鳢、加州鲈
这三种鱼算得上是水体中的“除杂先锋”,它们性情凶猛,能大量摄食野杂
鱼、小虾等。适当套养三者之一,可以控制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
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还可利用天然动物饵料增加鱼产量。鳜鱼、乌鳢等主要采
食水体中的鲜活鱼虾,而加州鲈、淡水白鲳、鲶鱼还采食水中死亡鱼虾等动物的
尸体以及内脏,都是清除水体污染的好帮手。
三、白鲢
白鲢被誉为“水体过滤器”,适当套养白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
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从而调节水质。同时,白鲢还是鱼类缺氧浮头
的“预报员”,当白鲢出现浮头时则说明水体已开始缺氧,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四、草鱼、鳊鱼及团头鲂
这三种鱼被称为水中“卫生员”,在水体水生植物过多,或岸边杂草很多的
情况下,可适当套养草鱼、鳊鱼和团头鲂,既可净化养殖环境,又可利用天然饵
料增加鱼产量,团头鲂还吃草鱼吃剩的碎草屑,鳊鱼还喜食水中的藻类。
五、青鱼
常栖息于水体下层,肉食性,多摄食昆虫幼体、螺蚬、蚌类等,螺、蚬、蚌、
虾等较多的水面可适当套养青鱼。
六、罗非鱼
在水体中作用较大,它既食水生植物,又食各种有机碎屑、藻类和水生昆虫,
既充分利用了水体资源,又可调节水质。罗非鱼常在水底挖巢,可以改良底质。
同时,罗非鱼喜食水中的鱼虱、锚头虱等,能减少鱼病危害。此外,罗非鱼容易
受惊,它在水中来回穿梭游动可防止水老鼠偷食鱼类。
七、红鲤鱼、红鲫鱼、红罗非
它们被称为“指标鱼”。在网箱养殖中,如果想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可以放
养数十尾红鲤鱼、红鲫鱼和红罗非,若此类鱼大量减少,说明网箱已破损,需缝
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这些鱼类以其鲜艳的红色和快捷的游泳速度,
可以防止水老鼠、水獭等偷食鱼类。(宝帼)
如何控制养殖水体氨氮含量
氮元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
-)、总氨氮(包括分子态NH3和离子态NH4+)和氮气(N2)。这几种形
式可以相互转化,在亚硝盐和硝酸盐的作用下,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反应;反之,
在反硝化菌作用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以被还原为氨氮,称为反硝化反应。一般
认为,硝酸氮对水生生物是无毒的,氨氮、亚硝酸氮是有毒的、不稳定的中间产
生,而氮气是稳定无毒的,它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也不参与水体中的氮素
转化过程。
由此可见,对水生生物有危害的是总氨氮(包括分子态NH3和离子态NH
4+),其中构成主要危害的是指分子态的氨氮(NH3)。水体中的NH3过高
不仅阻止生物体内的氨向体外排出,还能从水中向其体内渗透,使水生生物代谢
减少或停滞,损害包括鳃在内的一些重要器官,抑制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彻底清池。每年养殖生产结束后,要将池底淤泥全部清除,进行曝晒。
第2年放苗前,使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对池底彻底消毒。生石
灰可改善池子底质,杀菌消毒,并使池水保持微碱性,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
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消毒剂。
二、淤泥较深的池塘可种植一些大型水生植物,约占池塘面积的1/3,其根
须可吸收淤泥中的有机物质。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氨氮。使其
不能积累到有害浓度。
三、按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饵料,控制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中氨基
酸的组分,防止过多营养流失避免发生富营养化。
四、在池塘中混养一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滤食性鱼类,可降低有机物的积
累,减少氨氮的产生。
五、使用增氧机,促进水的流动,可以增加底层水的氧气,有利于硝化反
应的进行。同时,氨氮由浓度较大的底层升到水面,可促进氨氮逸出。
六、池底有机质太多时,应使用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氢、次氯酸
钠、生石灰、漂白粉等氧化剂。水中氨氮浓度太高,不能及时换水时,可在水体
中添加沸石和麦饭石。
七、控制水体PH值。在相同水温下,PH值越高,总氨中分子氨占的百
分比越大,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也就越大,据研究,在水温25℃时,PH值为7.0
时,分子氨占总氨的0.57%,PH值为9.0时,分子氨占总氨的36.0%。因此,
控制PH值在合理范围内能够降低氨氮对生物的危害。
八、在工厂化养殖池中,可通过培养单胞藻、换水、倒池、池底吸污和曝
气,控制氨氮的积累,用活性碳、沸石、麦饭石等吸收水中氨氮,或使用氧化剂
直接消除氨氮和有机物质。
鱼种合理搭配放养法
近年淡水鱼价偏低,养鱼户效益甚微,少数承包户出现了退渔还田,填土满
塘的现象。其实,解困办法是可从鱼塘中找到的。那便是提高产量,亩产低于千
斤的鱼塘调整到千斤,甚至千斤以上,效益就出来了。而要达到这一指标,必须
合理搭配鱼种放养,改变原来不科学的搭配比例,并根据池塘条件、饲料和肥料
来源、管理水平决定。
一、吃食鱼与肥水鱼的科学比例
主养草鱼时,有青饲料和肥料供给的鱼塘,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为2∶
1~3∶2;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和肥料比较缺乏的鱼塘,其比例可以不受这
一指标限制。如上海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地区)过去一直采用1草(鱼)带3
鲢(白鲢)的比例。这只能适用于肥料供应充足,肥水鱼有足够的浮游生物而言。
如果肥料来源少,仅依靠草鱼排泄的粪便肥育水质,则不能1草带3鲢,而只能
带2鲢或1鲢。甚至1鲢带2草或3草,否则产量会落空。
二、肥水鱼之间的合理比例
一般池塘养殖的白鲢和花鲢的比例,常规掌握为主3~5∶1,但个人承包
1个~2个塘10余亩面积后,则要根据历年白花鲢的实际生长大小去决策。如
果白鲢年终达到1.5斤(750克)以上,花鲢达到2斤(1000克)以上,
则可以继续按3~5∶1去搭配;如果白鲢长得很小,在500克左右,而花鲢
在1000克以上,这就需要调整比例,可以2∶1甚至1∶1搭配。个别鱼塘
的水质如果浮游动物长势旺盛,对花鲢生长有利时,可以倒过来搭配。即花鲢多
于白鲢。有些养鱼新手往往只按传统方法而忽视实践中的经验提示,因而使产量
受到影响。
三、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关键比例
这一比例主要根据套养第二年需要放养的鱼种规格去决定。如果搞轮捕轮
放,还要根据分期捕捞的次数去决定。如草鱼第一档大规格老口鱼种,应占总草
鱼种的70%~75%;第二档中规格的老口鱼种,应占20%~25%;第三
档小规格的仔口鱼种应占5%~10%。如果不按照这一合理比例去搭配,就会
打乱产量计划,只能对当年生产起作用,第二年就显示不出作用。往往一些承包
户因鱼种不能解决而造成这一关键性的比例失调,最终产量低、效益差。这也要
求承包时间不能短期,要有三五年以上(或10年)才会逐年自立更生解决鱼种,
提高产量和效益。
四、合理放养的最佳密度
掌握了前面3点仍不能实现高产,还必须重视密度。放养密度也要根据池塘
条件和饲料肥料供应去掌握。一般情况下,水深1米的塘亩净产可达200公
斤~300公斤;水深2米可达到500公斤;水深3米的,可达到800公斤
左右。但如果3米以上时,反而对鱼生长不利。如果管理水平低,进排水条件又
差,饲料和肥料供应不能满足时,则产量会受影响,其放养密度也要降下来。实
践经验所得:50公斤旱草(包括人工培植的苏丹草及黑麦草等)可放养500
克草鱼鳊鱼种;4000克~5000克颗粒饲料或菜粕可放养500克吃食鱼
种。至于肥水鱼的放养密度,要着重于依据施肥量和对吃食鱼的投饵量去决定比
例。同时还必须考虑池塘本身培养的浮游生物质量和补充速度。通常可根据吃食
鱼计划净产量的50%~70%去放养,也可以按照100公斤投饲施肥料量放
养2尾~4尾肥水鱼。
此外,由于不同种类的鱼,其放养规格、生长速度和养成商品鱼的大小不同,
放养密度也要有所区别。同一品种中不同规格的鱼也如此。再者,底层鱼为主的
鱼塘放养密度可以密些,上层鱼为主的应稀些。但密和稀是相对的,可以调节的。
例如某一鱼塘原来放养过密,后来经调整,增加了投饵和施肥量,于是使原来的
放养量也就相对不密了。所以只要承包户不是短期行为,每年放养季节调整一次
放养比例,一定会达到高产高效益的目的。
雨后池水变清妙法
在夏、秋季节,一阵暴雨过后,鱼池的水体往往浑浊不清,既妨碍了水中浮
物生物的繁殖,又造成了水中溶氧的减少,对鱼类生长发育不利。
如何才能使鱼池中浑浊的水变清呢?一种巧妙的方法,就是根据池水的浑浊
程度,向鱼池中合理施放碳铵。一般每亩水面可放碳铵12公斤~15公斤。施放
时,可以先把碳铵装入盛放化肥的袋中,在袋底剪二三个小酒杯口大小的孔,袋
口用绳子扎牢,绑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入鱼池内,使绑在竹竿上的化肥袋
子悬挂在水中,让碳铵慢慢地溶解。这样,少则二三天,多则四五天,鱼池中浑
浊的水就会变清。
采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雨后鱼池中的混水变清,还可以使鱼池中的水质
变肥,增加浮游生物量,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7:5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96290127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罗非鱼的功效与作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罗非鱼的功效与作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