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崎岖

更新时间:2023-03-06 17:25:23 阅读: 评论:0

广州自驾游-猪肉韭菜饺子

山路崎岖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提肛运动有什么用)

第1页共4页

《山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

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

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

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

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

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

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山行》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

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三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

山中的景色沐浴着春天的阳光,不要因为只是微微的阴天就打算回家。天

气晴朗并无下雨的可能,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服。

注释

⑴山行:一作“山中”。⑵春晖:春光。⑶便拟归:就打算回去。⑷纵

使:纵然,即使。⑸云:指雾气、烟霭。

山中留客/山行留客鉴赏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

的山水画。诗的大意是:在春天的明媚光色中,群山也焕发了容光,众物也在

春天展示出自己多姿多彩的方面,这一切都构成了春天的光彩。在这种美景艳

阳天中,些许天气的阴晴变化不算什么。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

露浓花叶,即使是晴天也会沾湿衣服,来客不必因为天色微阴怕雨就罢游而

归。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

第2页共4页

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

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

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

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

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

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

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

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

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

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

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主要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

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

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

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

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篇四

山行杂咏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翻译/译文

山路崎岖不平(“平均十里只有半里是平坦的”是虚指,形容山路十分崎

岖),山峰延绵不绝(过了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也是虚指),周围的青山就像

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赏析/鉴赏

此诗抒写作者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出游浙江南部山区时的感受,真切细

第3页共4页

致,新颖奇特,使人读后如身历其境。

诗题云“山行”,诗前两句即如同一路移动的电影镜头,在山路行进史反

映所见所感。首句“十里崎岖半里平”,表面上看是客观、静止地写山路,实

际上于“十里”、“半里”的数字变化中正暗寓一路。山行”之意,此乃以静

显动。而“十里崎岖”与“半里平”的相互对比,又隐含诗人对此地山路多坎

坷而少平坦的新奇感。这里的“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

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大致感觉而已。脚下山路不平,眼前则峰峦重重,

次句“一峰才送一峰迎”又将山峰拟人化。此地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而

“迎”与“送”衔接之紧,又生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

不暇的感受。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脚下征途与眼前障碍的局部地理环境之感

受;那么。后两旬则是进而表现山行的整体地理环境的体验。此时诗人仿佛一

分为二:一个袁枚仍在山中苦苦寻找路的尽头,而另一个袁枚则已跳出群峰而

凌空俯视,只见重重青山仍然如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

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平川的郁

闷心态,但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

本诗的妙处。惟有化大为小,才更能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

的感受。

这首诗不用一典,比喻精巧而易晓,是袁枚“性灵”之作的一个范例。

注释篇五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

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

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

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

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

第4页共4页

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

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

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或为

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

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杜牧《山行》原文篇六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

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7:2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9472214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路崎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路崎岖.pdf

上一篇:乡村产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山路崎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