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古诗赏析
【原文】
李商隐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及注释】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
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
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
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
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
愁女了。
1、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
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
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
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
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
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
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
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
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3、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
“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
已经完结了。
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
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
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
计时的用具。
5、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
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
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
一起。
6、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
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
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
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
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
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
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
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
“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
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
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
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
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
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
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
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
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
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
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
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
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
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
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
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
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
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乱,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
“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
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
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
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
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
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7: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94465127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嵬其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嵬其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