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妇闺怨诗
一、理论知识
1.概念
所谓思妇闺怨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2.情感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
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
第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
为精美。
第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
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
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
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
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
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3.内容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
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从其内容上讲,主要包
括下面几类。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
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
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
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以
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
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生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黄莺在古诗中是可爱之物,声音清脆动听。可这位
女子却听得心烦火起,竟要将它赶走,岂不令人奇怪?原来是因为这只黄莺鸟光顾自己没完
没了地鸣唱,只懂得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而全不理会屋里的女子正在午睡之中,并且还正
做着好梦,梦中她来到辽西,正同远征中的丈夫相会呢!这只黄莺鸟真是太不知趣了竟然吵
醒了女主人公,惊破了她日夜以求的美梦,将她从与丈夫相聚的甜蜜的美梦中拉回到孤身独
处的严酷现实里,岂不要恼杀了她吗?所以,她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
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
元代姚遂的《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问,妾身千万
难。”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
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
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
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4.意象
(1)景物类意象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花红、鹦鹉、黄莺、燕子、银河、流萤、飞蛾、
烛光等。这一类意象都带着强烈的愁怨色彩,闺中女子看着这些美好的景色或伤春、惜春,
感叹春光美好却如同自己的青春一般短暂而容易消逝;或在空虚寂寞时对着这些景物打发时
间、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又或望景怀人,看着迁徙的大雁、或圆或缺的月亮而思念远方的
夫君。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夜间寂寞凄冷,只能用罗扇
扑打萤火虫取乐。一个人坐在冰凉的台阶上,仰望银河,看着牵牛织女星,徒增孤寂。这样
一个生活画面,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
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行为类意象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梳洗、画眉、梳妆、做梦等意象。捣衣、缝衣是征人
妇为守边打仗的丈夫缝制冬衣的行为,在捣衣缝衣中寄托相思和对战争的怨恨。登高、凭栏
都是为了守望不知归期的夫婿,而梳洗则是感叹红颜无人欣赏的悲寂。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赏析】日夜盼归的日子终于到了,女主人精心梳妆打扮了一番,登上江楼独自凭栏眺
望。但是等了一艘又一艘的帆船,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艘。天色渐昏,肝肠寸断在那白蘋
洲上。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
的那种由欣喜期盼到失望断肠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3)室内用具类意象
灯、烛、珠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帐、镜、画屏、熏笼等。这些意象都是闺房
中的物品,独守空床的少妇将房内物品描绘得巨细靡遗,不正是她们空虚寂寞冷之下,在诺
大的房间里寻求慰藉,或睹物思人,或想象未来相聚的美好。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赏析】女子独守空房,辗转反侧难入眠,漫漫长夜难以打发,空房寂寥,红烛高烧,
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
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接着一个“凉”写
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
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
情景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
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4)庭院建筑类意象
庭院、行宫、高楼、宫殿、玉阶、玉阑、窗台、章台、栏杆、宫墙等。深深庭院,就像
困住女子自由幸福的牢笼。她们成天百无聊赖,只能在这庭院之内守望夫婿给她的那一片天
空,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日升月落。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在这无比幽深的庭院之中,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
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章台之路凝神远望。然而,无论站多高,
望多远,都望不见思归之人。在这深深庭院中,人们仿佛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5.手法
情景交融,渲染烘托,想象,对写,比喻,拟人,一语双关等。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
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
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二、实战演练
1.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4分)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1)这首诗前三句借景抒情,末一句画龙点睛: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
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
(2)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
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3)以动衬静。“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
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
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参考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2.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注】赛江神:民间迎神赛会。掷金钱:以钱币占卜。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请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心理的?(4分)
(1)塑造了一个深情思念心上人的年轻女子形象。(2分)
(2)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偶向”“还随”句中的举止表
现其心不在焉、精神恍惚的神情,皆因思念远人而心烦意乱;接着“暗掷金钱”,牵挂远人
又怕人取笑,只好悄悄进行,逼真而细腻的写出了女子的挂念之情、羞涩之态,极富生活情
趣。
3.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
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
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使主题更
加显明。
4.杵声齐(古捣练子①)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
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
(1)简要概括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2分)
(2)试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妙处。(4分)
(1)本词中刻画的是为戍边丈夫制作征衣(1分)的思妇(1分)形象。
(2)“莹”与“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进行描写(1分),“莹”,指砧石表面已被磨得
光滑晶莹,说明年深日久(1分)。“齐”则说明捣练操作熟练,与同伴合作协调(1分)。
这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思妇劳作的艰辛(1分)。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5:4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88822127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形单影只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形单影只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