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节诗词15首最经典的端午节古诗词|最有名的
端午节古诗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倡
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
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
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
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
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
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
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
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
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
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展开剩余80%
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些关于端午的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碧艾香蒲处处忙。——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2
菖蒲酒美清尊共。——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正是浴兰时节动。——
细缠五色臂丝长。——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重午佳辰独掩门。——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15首最经典的端午节古诗词
篇一
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二
端午
作者: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3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篇三
端午日
作者: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篇四
临江仙
作者: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
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
中。
篇五
屈原塔
作者: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4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篇六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作者: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1: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73973127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端午诗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端午诗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