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
祁黄羊走私读答案及翻译
篇一:吕氏春秋·去私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mdash;14题。
(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
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
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
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
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
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19789;,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
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ls;杀
人者死,伤人者刑。rs;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
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
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
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B.容忍C.对狠心D.抑制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
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其谁可而为之B.午非子之子邪君知其
第2页共6页
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D.伤人者刑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11.下
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
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
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
(4分)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19789;
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
①平公曰:善。
②国人称善焉。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
答案:
9、【参考答案】
①B
【解析】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②【参考答案】C
【解析】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
张大义。
第3页共6页
10、【参考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B选项两个之都
是助词的的意思,C选项遂都是于是就,D选项者都表示的人。
11、【参考答案】B
【解析】君问可的意思应该是国君您问我谁可以担当此任。
12、【参考答案】日月的光芒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
们各自顺行它们的品性于是万物都得以生长。
13、【参考答案】
晋平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从善如流(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
可)祁黄羊:一碗水端平举贤不避亲(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腹
#19789;:不徇私情大义灭亲(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解析】晋
平公要抓住他咨询、听取祁黄羊意见这一特点;
祁黄羊要抓住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一特点;
腹#19789;要抓住他坚守法律惩处自己的儿子这一特点。14、【参考答案】
①此处的善是平公赞同祁黄羊的举荐,认为他说得对。
②此处的善是国人称赞祁黄羊的行为,认为他做得好。
③此处的善是孔子评论祁黄羊的说法,认为说得好。【解析】抓住语境,指
出善的具体内容就可以。
篇二: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阅读附答案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
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
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
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
“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
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南阳
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第4页共6页
(善:)⑷外举不避仇(举:)【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
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其谁可而为之B.非问臣之仇也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小题3】判断下列理解的
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A.“遂用之”,是
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
番话。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小题4】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A.解狐非子之仇邪?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君问可,非问
臣之子也。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小题6】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
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
质。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
恩怨的优秀品质。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
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答案【小题1】⑴当⑵仇人⑶好⑷推荐【小题
1】B【小题1】×××√【小题1】C【小题1】⑴您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我的
儿子。⑵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小题1】C
去私
【原文】
第5页共6页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
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
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
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
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
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
【注释】
①祁黄羊:春秋时晋国大夫。
②令:晋国邑的长官。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令,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
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
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
“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
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
“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
(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
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
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
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启示】
祁黄羊举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无不为人所赞叹,时至今日,这种唯贤
之举、大公无私的传统美德仍应发扬光大。
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
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第6页共6页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
①午非子之子耶()
②解狐非子之仇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转自:小草范文网:祁
黄羊走私读答案及翻译)
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3.本文表现了祁黄羊什么品质?
【答案】
1.
①你
②的2.
①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的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②对外人的举荐不避讳仇人,对自己人的举荐不避讳儿子,可以说祁黄羊很
公正了。3.本文表现了祁黄羊从国家利益出发,大公无私,任人唯贤,外举不避
仇,内举不避亲的坦率、高尚的品质。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0:4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7056914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祁黄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祁黄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