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学

更新时间:2023-03-06 09:21:15 阅读: 评论:0

麻疹有哪些症状-教师见习总结

什么是形而上学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小学生心理健康内容)

谈谈形而上学(上篇:什么是形而上学)

很多人对“形上”和“形下”的概念很感兴趣,并由此也对“形

而上学”的含义发生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要真正理解这一概念,就

不能仅凭对字面的望文生义,为此,我们还是找一本专业的哲学书看

一看吧。恰好,有一本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著的《形而上学导论》

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这本书不算厚,才200多页,但我

相信一位普通的读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足够的耐心是无法

读完这本书的,因为在一般的读者看来整部书就像一个思想的绕口令

一样把你搞得晕头转向。

所以,我们如果既要忠实于原著的本意又要在很短的篇幅内将问

题准确描述,就不能完全顺着海德格尔的思路走下去,而要直接以单

刀直入的方式将问题简化并把实质说清楚。

海德格尔在书中的开篇就说,形而上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

“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这是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毫无用

处的问题,但这却是一个不寻常的问题,因为“在”是一个可以囊括

世间全部内容的大概念,而上述提问也是我们所遇到的最为基本的问

题,所以,这不能不是哲学家所考虑的问题。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

就是要理解这一提问的实质含义,进而对“形而上学”和“形上”、

“形下”概念有一准确的理解。

按照我一贯的分析风格,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问题中的关键词的含

义以及问题有如此基本结构的意义。

(1)“在”(也就是存在)的含义。要了解“在”的含义,我们

就要首先了解“在者”的含义,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具体事物都是

“在者”,我们的感知世界就是全部“在者”的集合体。比如,我们

上学时的教学楼就是一个具体的“在者”,我们能看见它的外形和内

部表面结构,但它还是由更为细微的我们所不能感知的内容所组成,

如果追问下去我们就会挖掘出层出不穷的内容,而且这还仅仅是组成

方面的。但是,请我们注意,这个楼是教学楼,如果排除了“教学”,

那么这个“教学楼”的概念就不完整,而一旦要加上这部分内容,我

们就要将一切在这里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活动,与这里有关的老师、

学生以及他们的故事等都加进去,而所有这些还仅仅是与教学相关的

内容。此外,我们还要想到,这个教学楼之所以“在”,是因为我们

看见才在的吗?显然不是,它过去就在,所以,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

考虑,这又是一组层出不穷的内容。如此,我们从不同角度就可以找

出不同的层出不穷的内容,然而这些内容都是具体的和有形的,所以

都是“形下”的内容,虽然是“形下”,但是随着我们思考的深入和

向更深更远处推移,这些内容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我们已经

分不清楚其可感知的内容了,此时,除了若隐若现的“在”之外什么

都没有了,这就像我们在看太空,我们想将它们全部看清,我们甚至

为此发明了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望远镜,然而,在遥远之处我们依旧模

糊,但那里却仍有存在,而有些存在甚至仅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中。

所以,“在”这个概念要远大于全部“在者”的集合,它是我们从组

成的角度、关联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等无数不同角度去思考“在者”

的集合,它甚至是一种比我们的思想还大的用文字中的“在”字难以

全面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思考中,随着我们对由有形体内容向纵深直

至边际内容思考时,这个“有形体”就会变成了一种“无形体”,这

个无形体甚至除了“在”或“在”的本质以外什么都没有了,此时,

这个“在”就不可能用你已知的具体的“形”来描述,它就是一种在

“形”以上的内容了。应该指出的是,高度深层次的本质可以是一种

“形上”的内容,但“形上”内容并不都是“本质”的内容,它还可

以包含一些说不清楚的内容,比如错觉和重影等。

(2)“为什么在”的含义。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在”的内容中,

有一个角度是最为重要和特别的,那就是从因果链的角度去思考“在”

的边际,是什么原因决定了目前的“在者”?又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

一原因和原因的原因?如果我们这样追问下去最终也一定会落脚于一

个“形上”的内容,而这个“形上”的内容却是决定我们这个世界的

最为本质的内容。

单纯研究这种“无形的”处于“形上”地位的本质内容的学问就

是形而上学了(如果用一种分解的方式去读“形而上学”这个词就是

“形,而上,学”)。

(3)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的问题结构。“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从

结构上可以这样划分为——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

—三个部分,其主体问题是“为什么在者在?”如果回答了这一问题,

后一问题“而无却反而不在?”就自然得到了解答,而之所以问这后

一问题只是为了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察“在”的问题,使问题更为全

面而已。所以,作为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只要考虑清楚“为什么在者

在?”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还要考虑在提问时为什么要用“究竟”

一词?其实,这一提问使用了“究竟”一词是对提问方式和解答方式

的规定,因为形而上学所考虑的问题是一种无穷无尽的问题,所以这

一问乃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追问和无穷无尽的回答。于是,形而上学的

这一提问就使形而上学的这个基本问题成了一种开放式的问题。

(4)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在基本问题中没有直接表述,

但却隐含在全部形而上学之中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如何思考和如何回

答提问的问题。由于形而上学主要是研究形上内容的,所以,我们既

不能用科学实验等实证的方法,也不能胡乱地思考和胡乱地回答问题,

我们的思考和回答必须要严格地遵循客观逻辑,只有这样符合逻辑的

回答才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回答,而不合逻辑的回答都是一种内容有害

的胡乱回答。

好了,现在我们对形而上学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

我们面对着“迷雾”一样的问题,我们将如何着手研究和思考呢?其

实,虽然是一团“迷雾”,但我们还是有切入点的,因为“在”也不

能是完全空洞泛泛且毫无边际的内容,它必然也是有依据和被限制的

内容,在《导论》中海德格尔称之为“对在的限制”。在“在”之中

一共有四个方面的“限制”内容,最直观的内容就是(事物的)“形

成”(我个人认为将之称为“演化”更为合适)和(事物的)“表

象”,而除了这些相对直观的事物之物之外还有两种较为隐蔽的领域,

这就是“思想”和“应该”。就目前而言,我们所能够触及和想象的

全部存在都逃不出这四种内容的“限制”,因而,处于这些存在边际

之处的“形上”内容也逃不出这四种内容的限制。在这四种“形上”

内容之中,“思想”是最为丰富的,所以也是最为基础的,“形成”

和“表象”是最为“直观”的,而“应该”则是建立在这三者之上的

内容。由于我们发现了对“在”的这四种“限制”就等于对全部事物

进行了四种分类,于是形而上学就可以进行相对具体的进一步探索和

研究了,比如,我们对事物成因的边际思索就是对世界源头的思索,

这就是“本体论”的内容了。对“应该”的边际思索就是对道德本质

的思索,比如,康德所著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就是这一领域的内

容。照此思路,形而上学还可以继续细化下去,形成更为具体的分支。

可见,就形而上学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种由“形上”开始,并向“形

下”推进的思维过程,它之所以让人感到很特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它是和普通人的思维方式逆向而行的思维方式,通常,普通人的思维

方式是由“形下”开始向“形上”推进的,即便是科学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形而上学并不是一种毫无用处的学说,

而是一种似乎很有用的学说。但是,我个人认为,由于这种学说的说

理方式总是习惯旋绕于形上领域,通过逻辑在一系列并不清晰的概念

之中绕来绕去,而且概念的分支又非常众多繁杂,所以,每次论述时

又不得不讲清楚问题历史和来龙去脉,并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考察这些

概念,甚至对标记概念的符号和文字都要仔细考察、对比和斟酌一遍,

这样,由形而上学所建立起的学说往往犹如“迷雾”一般(我个人认

为用“迷宫”一词更为贴切),并且行文繁琐而冗长,经常会让读者

甚至是作者自己在事物的真像、假象或飘忽不定的重影之中陷入困境。

这样,由对事物认识的“迷雾”就很容易变成人在知识上的“迷误”。

所以,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学说,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它说理的方式是

低效率的。

不仅如此,据我个人的理解,在形而上学之中,关于“形上”和

“形下”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形上”和“形下”的概念会

因时代发展和个人的想像力的不同而不同。在古希腊时代,也许“原

子”、“思想”都是一种形上的内容,而今天,原子(当然,概念本

身也有了演变)已成为了“形下”之物,如果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

弄清楚了思想的原理,那么思想也会成为“形下”之物了;此外,对

于想象力不够丰富的人而言,有许多事物都会成为“形上”之物,而

对于想象力较为丰富的人而言,“形上”之物就会较前者少得多。况

且,再“形上”的事物也必须以“形下”的事物为核心和渊源,因为

“形上”乃是“形下”的边际,如果我们思想中“形下”的内容都不

存在了,那么哪还会有“形上”的内容呢?所以,脱离“形下”而谈

“形上”就是一种缺乏根基的学说。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9:2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656751268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什么是形而上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什么是形而上学.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