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消费

更新时间:2023-03-06 09:07:34 阅读: 评论:0

家庭收入来源-大护法电影

非理性消费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庄子说剑)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分析及理性疏导--以NH大学为例

王莉芬;刘羽;李忆华

【摘要】consumptionofcollegestudentsisanimportantpartofsocial

consumption,collegestudentsinavarietyofreasonsaf-fecting

perplexing,formedauniqueconsumptionpsychologyandthebehavior

ntheinterpretationofthe"rationalconsumption"and"non

rationalconsumption"concept,toNHuniversitystudentsastheobjectof

study,thecollegestudents'ir-rationalconsumersurveyanalysis,summed

upthereasonsforcollegestudentsofnonrationalconsumption,and

correspondingsuggestionsareputforward.%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

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方式。在对“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概念解读的基础上,以NH大学的学

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非理性消费

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名称】《高教论坛》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3页(P99-101)

【关键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分析;疏导

【作者】王莉芬;刘羽;李忆华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

学,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随着我国高校近几年的扩招,大学生数量剧增,至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

模达到3325万人。在校大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6一24岁之间,基本为我国实行

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与我国八九十年代或者更早

时期的在校大学生不同,因此,当今大学生消费行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

注和探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健康、科学的消费

观念,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表现

在特定的消费环境下,对消费行为的可能结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抉择[1],从而谋求

最大的期望效果,即为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是指对自己的需求和欲购买的产品没

有清楚的了解,不能合理地确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2]。目前我国大

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但是消费实力不足以维持超前的消费观念,

这就使很多大学生的消费存在问题,从而增加了家长的负担,甚至影响大学生的人

生价值观,产生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013年9—11月,笔者以抽取NH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机发放问卷形式对NH大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取得有效问卷1000份。根据问卷调

查得出以下结果:大学生的消费大致分为生活费、学习消费、通讯消费、社交娱乐

消费、服饰和化妆品消费等。其中,92.3%的大学生消费来源是家庭供给,少数一

部分大学生通过校园兼职、家教等赚取一部分消费经费。但是,总体来看大学生消

费的基本特点是消费多元化,理性消费相对不足,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很强的消

费欲望。这些可以统称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其非理性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水平非理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已经具备劳动条件,另一方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

习,这种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他们不能进行全职的生产劳动,所以没有稳定的经济

收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由家庭供给,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兼职、奖学金、助

学金等。所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应根据其家庭经济水平而定,并且应该尽量勤俭

节约,控制在平均生活水平消费左右。

调查结果显示,约41%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800-1000元,6%的学生每月生活

费高达1000元以上。有近19.6%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超过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

约有54%的学生出现生活费偶尔不够花,另有9.4%的学生生活费经常不够花。这

些数据基本上显示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非理性。

2.消费结构非理性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在生活总是有意或者无意

地与其他同学在各个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心理上达到一种平衡。有

些学生为了争所谓的面子而与其他同学一较高低,盲目进行消费而不考虑其实际经

济能力。

调查中发现,在月平均消费中,约30%的学生在恋爱上花费最大,月平均300-

400元,13.5%的学生在社交娱乐和通讯上花费最多,约69%的学生有定期去校

外聚餐的习惯或请客吃饭的行为。同时,还发现约40%的学生经常外出旅游,其

每学期旅游支出平均在800-1000元,约16%的学生主要花费在学驾照、考证等

对自身未来的投资。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以上非理性消费行为完全是由于大学生

盲目的从众心理在作祟。

3.消费方式不合理

大学生虽然能支配他们的日常消费,但经济独立意识不够,消费心理不成熟,在消

费时,他们缺少必备的消费知识和理财意识,没有计划地支配整个学期的生活费,

往往只追求即兴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理财能力一般,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理财

能力较差,从来没有理财习惯,约5%的学生经常借钱。当代大学生以追求时尚和

新潮作为消费个性化的表现形式,甚至以满足虚荣心作为价值取向,片面地崇尚超

前消费。由于各大银行追求短期效应,信用卡在校园风靡,很多大学生深受影响,

甚至成为“卡奴”。这些体现了大学生理财能力欠缺、缺乏消费计划等消费方式的

非理性。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从调查问卷上显示,除了大学生自身原

因,还有社会文化中各个方面原因的交互影响。但总体上来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

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1.社会“物质至上”文化的影响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使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很大冲击,

与之同时,大学生消费理念也在日益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波德里

亚指出,在消费社会,消费主要不是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而是作为人们“自我

表达”和身份认同的手段。大学生通过不同于寻常的消费使自己在群体中的社会地

位得到体现。调查结果显示,65.3%的大学生熟悉各大电子、化妆品、服饰等品牌,

并追求品牌消费。随着大众传媒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传媒信息给当代大学生

传递了全新的消费理念,还把消费主义观念灌输到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改变他们的

消费心理结构,进而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消费伦理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

尤其是铺天盖地的广告、网络上炫富女各种高档奢侈品的展示图片以及与“土豪”

做朋友的潮流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防线,金钱至上和拜金主

义在一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追捧,传媒界宣传的消费价值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

足以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倾向相抗衡的隐形文化领导权。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影响关键在于家庭是其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现在的大

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在孩子身上少花一分

钱,对于子女的消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调查中发现,家庭平均收入在5000以上

的大学生中,67.8%的大学生手机品牌是三星或者苹果等智能机,其平均价格在

2000-4000元之间,这些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只有约18.4%没有请客吃饭的习

惯,其请客吃饭的花费平均在100-300之间;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学

生,只有约2.8%的学生达到上述的消费水平。这些调查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家庭经

济收入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另一方面,家庭的消费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早已耳濡目染。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有的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这些爱慕虚荣的行为也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下一代中。与此同时,现在有些家长对子

女的教育观念不正确,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德育和理财消费观念的培养,致使

大学生在独立支配其消费过程中产生非理性消费。

3.大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大学生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

易受到社会各种消费观的影响;其次,非理性消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行为机

制的产生背后总是存在某种心理因素、心理需求或心理特质。美国经济心理创始人

乔治认为,乐观主义或者悲观主义的情感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消费、

储蓄和投资决策。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其消费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例如追求

名牌消费、享乐消费、攀比消费以及为此产生的负债消费,包括用于手机、恋爱、

请客、旅游、烟酒以及在校外租房等消费。2013年记者在武汉大学本科生中进行

随机调查发现,受调查的30个学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达24人,拥有信用卡的为

22个,信用额度从500元到5000元不等。他们的月均生活费为1380元,从

800元到3700元不等。

在虚荣心和攀比心态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超前消费,其消费行为倾

向于追求个性、追求品牌等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认同,所以大学生在消费需要、态度

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与其他社会阶层不同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大学生在

心情不好时有购物和大肆消费的倾向,这样则没有考虑自身是否需要,或者对产品

进行捷径式评价最终可能导致非理性消费。这正好符合霍金斯提出的负面的心情也

会增加某些类型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3]。

三、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理性疏导

消费是生活方式的重要构成部分,非理性消费不仅给人的经济和心理带来负担,而

且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当前的大学生非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理想追求,

间接摧残着大学生的“中国梦”,误导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

的消费状况,对其进行一定的疏导,开展一定的理财教育,使他们学会理性消费。

1.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和谐消费环境

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很容易受到社会消费环境的引导,在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下,如

果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消费风气,人与人之间达成了健康的消费共识,那么大学生

在消费过程中由于受到大环境的消费态度和期望的影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

自己的消费行为。为了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倡适

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其次,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

则,从思想到行动为大学生做好表率,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最后,净化校园

内的消费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作

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学校理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的消费知识欠

缺、理财能力薄弱。在许多商家推出的各种营销手段面前无招架之力,结果导致无

计划消费、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出现。因此,高校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一

些讲授理财知识的选修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理论知识,

培养广大学生控制、驾驭金钱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学习

观、风险观等。同时,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开设市场营销等公共课程,集中讲授消费

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法规、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有关消费权益和保护方面的

专业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自主消费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支

付能力有计划、合理地进行科学消费。

3.进行价值观念教育,加强消费道德建设

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出现,不正确的价值观起了很大的作用。价值观教育就是在正确

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内心的信念出发判断客观事物的价值,而

非盲目地跟随他人的消费标准。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们就是对自己的需求以

及满足方式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能够消除盲目攀比、炫耀等不良的消费心理,

从而有合理的消费习惯。

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建设,应当向大学生详

细讲解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以及理性使用,国家助学贷款的流程和利息计算办法、

生活费的预算和开支、感恩教育,鼓励大学生公益活动深入农村和基层社区、推动

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和提倡大学生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

传统,摒弃奢侈浪费、炫耀攀比的不良风气,倡导量入为出、科学消费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65-70.

[2]邱秋水,陈碧霞.消费理性与非理性[J].经济论坛,1999(12):20-21.

[3]赖泽栋.非理性购买决策与行为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9:0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648541268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非理性消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非理性消费.pdf

上一篇:实验指导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非理性消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