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王维红豆

更新时间:2023-03-06 06:27:55 阅读: 评论:0

橘右京连招-蛙泳手脚配合口诀

王维红豆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食堂菜)

红⾖⽣南国,王维《相思》赏析及其背后的传奇故事

红⾖⽣南国,王维《相思》赏析及其背后的故事探究

◎南郭居⼠

王维的绝句《相思》,由于这⾸诗⾮常有名,⼏乎家喻户晓,千百年来⼀直被⼈们喜爱,成为⼈们表达爱情和思念的重要诗

篇,由此⽽产⽣的关于它的传说也很多。

电视剧《⼤明宫词》⾥王维送给太平公主的诗就是这⾸《相思》。⽽这⾸诗到底是写给谁的,有什么动⼈的历史背景和传奇故

事,我想⼤家应该⼀定会感兴趣吧。这⾥笔者将透过⼀些历史点滴的脉络,带领我们寻找其最佳的答案。

相思

唐·王维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仄起⾸句不押韵格式的五⾔绝句,押“四⽀”韵。平仄为: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借咏物⽽寄相思的诗,写相思之情,全篇却不离红⾖,正是⽤其相思⼦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该诗最核⼼的两个词就

是“相思”和“红⾖”。

我们先看标题,关于相思⼀词,原本有四种解释。其⼀指彼此想念,后多指男⼥相悦⽽⽆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其⼆是指相思

病(例:“别是发⽣了恋爱,犯了相思吧。”);其三指树名,⼜名红⾖树(唐⽜僧孺《⽞怪录·古元之》:“原野⽆凡树,悉⽣

百果及相思、⽯榴之辈。”);其四为果名(宋⽆名⽒《采兰杂志》:“燕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即佛书

所谓频婆,华⾔相思也。”)。当然,本诗之相思显然是指第⼀种意思,并借⽤了红⾖的相思⼦之名起到双关的作⽤。

下⾯对全诗做详细解析。

⾸句“红⾖⽣南国”,写红⾖及产地。那么红⾖是什么?是不是只⽣在南国呢?

有⼈说红⾖是⼀种⾖类产品,也称相思⾖,⼜名相思⼦,结出的籽象豌⾖⽽稍扁,呈鲜红⾊。由于相思⾖颜⾊艳丽,⼀些⼈就

把它串成⼿链作为⼯艺品出售。曾有报道,制作⼯⼈在串⼿链时穿破相思⾖外壳,同时扎破了⾃⼰的⼿指后中毒⾝亡。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相思⼦,别称红⾖,藤本,茎细弱,多分枝。是⾖科相思⼦属的⼀种有毒植物,⼴泛分布于热带地

区。种⼦中含有⼀种称为相思⾖毒蛋⽩的蛋⽩质,此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误⾷时会中毒,严重时甚⾄会丧命。

但红⾖还有⼀个种类,即红⾖树,乃珍稀树种。苏州历史上就曾有四棵红⾖树。据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九》记载:“铁树即

红⾖,郡中只有四树,⼀在元墓⼭寺内;⼀在城东酒仙堂(东禅寺),宋⽩鸽禅师⼿植;⼀在升龙桥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从

酒仙堂分拆栽成;⼀在吴衙场明给谏之佳宅内,后易宋、易彭今为吴刺史贻⾕所居。”

曾有⼀个传说,是在汉代的时候,⼀位丈夫戍边不归,他的妻⼦就在树下⽇夜遥望,思念成疾,泣⾎⽽死。她死后,树上结出

红⾊的果⼦,仿佛是这位妻⼦的⾎泪凝成,所以红⾖被寄予相思之意,⼜名相思⼦。

因此,红⾖就是红⾖树、海红⾖及相思⼦等植物种⼦的统称,民间看做男⼥爱情的信物,⽂学作品中常⽤以象征爱情或者相

思。

那么“红⾖⽣南国”的这个南国⼜指哪⾥呢?

藤本红⾖分布于热带地区,此乃泛指。⽽诗中的南国,却有⼏种说法。郭沫若先⽣认为诗中的红⾖指的是海红⾖,海红⾖是落

叶⼩乔⽊,在我国常见于岭南地区。也有⼈说是在苏州吴衙场,仅存的⼀株红⾖树在吴衙场37号,为清初惠周惕居所“红⾖⼭

庄”,现为受保护古建筑。吴衙场的名字来源是明代刑部给事中吴之佳居此,故名。还有⼈说这与萧统和慧如的爱情有关,这

个“南国”是指江南的顾⼭,当年萧统曾在这⾥编辑《昭明⽂选》。还有⼈说这个“南国”泛指江南。⽽这个“南国”到底指哪⾥,后

⽂将继续探究。

接下来的次句是为问句,“春来发⼏枝”?这⼀问⽤语质朴,⼜极富形象性,未⾔相思,却似相思已经萌动,设问⾃然,暗逗情

怀,为“采撷”做好铺垫。

第三句“愿君多采撷”,从物转向了情节,寄意友⼈“多采撷”,那么为什么要“多采撷”,⼜为点明主题做好了准备,⾔在此⽽意在

彼,环环相扣。⽽这个让⼈浮想联翩的君⼜指谁呢?后⾯会有详解。

末句“此物最相思”是全诗的落脚点,寄意于红⾖的相思属性,⽤⼀“最”字将主题推⾄极致,委婉⽽⼜含蓄,语浅却⼜情深。从

此红⾖树名传遍⼤江南北,使众多俊男倩⼥为之倾倒。

关于《相思》这⾸诗,许多⼈认为描写的是年少的爱情,最后⽆疾⽽终。还有⼈说,这⾸诗是王维写给他妻⼦的。由于该诗影

响⼴泛,因此演绎了许多传奇的爱情故事,⼤体都是情犊初开的少年王维,为表达对所爱之⼈的思念,触景⽣情,写成了⼀⾸

⾮常感⼈的诗。⽽演义较成功的就是电视剧《⼤明宫词》⾥太平公主和王维的关系,借此,笔者正好先介绍⼀下诗作者王维。

王维(701年或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外号“诗佛”。河东蒲州(今⼭西运城)⼈,祖籍⼭西祁县。唐朝著名

诗⼈、画家。其⽗迁家蒲州(今⼭西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因通⾳律授⼤乐丞。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

⼆⼗⼆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两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幕,后

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乱前,官⾄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趋消极,佛教信仰⽇

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中允。后复累迁⾄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存诗400余

⾸,代表诗作有《相思》、《⼭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于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1⽇),是唐⾼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有⼈根据

《全唐⽂·代皇太⼦上⾷表》⼀⽂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王维和太平公主是否存在关系,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不过两者处于同⼀个时代倒是事实。太平公主⽐王维要⼤30多岁,王维

⼗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的时候太平公主早已经死了。也不太可能王维在⼭西就和在长安的太平公主相交,当时王维才10岁,⽽

太平公主已经40多岁了。且太平公主死的时候,王维仅12岁,两⼈产⽣爱情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影视作品属于⽂艺范畴,

只要不背离或歪曲重要历史事实,这样⽆关主体的编导和发挥是可以被接受的。

那么这⾸诗到底是为谁⽽作的呢?有⼀个⾮常重要的线索,就是《相思》诗题除了《相思⼦》和《咏红荳》外,还有⼀题,

叫“江上赠李龟年”。其实本诗不光题⽬有⼏个,版本内容也有不⼀样的地⽅。南宋⼤学者洪迈所编《万⾸唐⼈绝句》中的版本

内容是这样的:“红⾖⽣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

由于此诗⼀作《江上赠李龟年》,因此可以认为此诗是为友⼈李龟年所作。虽然有⼈质疑说《江上赠李龟年》是明末凌濛初刊

发的王右丞集中才⽤此标题的,但之前有没有其他地⽅使⽤过也并不知道,⽽这毕竟是最早能说明此诗是为谁所写的实据,在

没有证据能证明其错误之前,是可以继续沿⽤的。

那么李龟年是何许⼈也,怎么能使王维给他赠诗呢?其中⼜有哪些曲折悲欢的故事呢?

李龟年,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西部)⼈,李景伯之⼦,唐朝⾳乐家。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也长于作曲

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宗的赏识。⽽王维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及第即任朝廷太

乐丞,是掌管乐和礼的官。李龟年作为皇上御⽤的著名乐师,王维必然认识,应该就在此时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开始建⽴了深

厚的友情。

唐⽞宗天宝⼗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陷长安,唐⽞宗仓皇的西逃,王维被安禄⼭的叛军扣留。李龟年出逃后流落到江

南,卖艺为⽣,此处江南是指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其实应该就是《相思》中所说的“南国”。⽽今天的江南地区在唐朝时

是江左。

李龟年在江南流浪的⽇⼦⾥,经常唱这⾸“红⾖⽣南国”,由此推断这⾸诗是在天宝年间王维与李龟年别离时候所作,写的是离

愁别绪和相思之苦。因为有这样颠簸流离的⽣活,对这⾸歌词便体会更深,因此每为⼈演唱它,听者⽆不为之动容。当然说具

体⼀些,这⾸诗是此前两⼈曾在江上相遇,王维写给李龟年的赠别之诗,因为标题中已明确是“江上赠”。

⽆独有偶,还有⼀⾸⾮常有名的诗,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所描绘的也不是⾸次相识。“岐王宅⾥寻常见,崔九堂前⼏

度闻。⼜是⼀年好风景,落花时节⼜逢君。”⼤历四年(769)三⽉,漂泊的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年春天,和流落

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诗(范摅的《云溪友

议》有载)。

李龟年流落湖南湘潭后,最后⼀次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相思》,⼜唱了王维的⼀⾸《伊川歌》:“清风明

⽉苦相思,荡⼦从戎⼗载余。征⼈去⽇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宗南幸的⼼愿,但此时唐⽞宗也已是风烛

残年,四天后李龟年郁郁⽽终。

总之,王维这⾸借咏物⽽寄相思的绝句,全诗洋溢着少年的情怀,荡漾着青春的⽓息,虽说是赠友⼈李龟年的眷怀之作,但满

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句句话⼉不离红⾖,因为红⾖意象的固化⽽变成了直⽩的爱情诗⿍峰之作。正如苏轼的《⽔调歌头

·明⽉⼏时有》,本来是思念弟弟苏辙的诗,也是由于全诗优美缠绵的意境,⼈们都宁愿相信它是⼀⾸爱情诗。

唐代的绝句名篇经乐⼯谱曲⽽⼴为流传者为数很多,王维《相思》就是其中之⼀,⼀直在梨园中传唱,属于保留曲⽬。有⼈说

红⾖最早是在部队开始流传,以解相思之苦,因此给它取名为相思⾖。也有⼈说红⾖作为相思的信物是在南朝萧太⼦(古诗⼗

九⾸的编者)的传说中便已经开端。⽽经过王维这⾸诗以及⼈们的推波助澜,红⾖终于在中国传统⽂化中,成为爱情与相思的

最⾼象征。《相思》这⾸诗也由于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从⽽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

作者简介:

南郭居⼠,本名郭军,67年⽣⼈,陇南市武都⼯作,籍贯⽢肃徽县。有近千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及⽹络平台发表。著

有《南郭词⽂》,并获第三届“中国⾦融⽂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清韵⼗⼆家》等诗词选集。获“⾸届国际

诗酒⽂化⼤会”现代诗⼊围奖。作品⼊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70周年优秀诗

词家”及“新时代诗书⼈家”称号。

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融作家协会、《诗刊》⼦⽈诗社会员,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成州⽂学》顾

问,雪藻兰襟诗词终审主编,草地诗⼈主创⼈员。原精品⽂化论坛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副主编。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6:2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55275126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维红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维红豆.pdf

上一篇:项目章程模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王维红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