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儒诚在埃及所做的贡献
沙儒诚(1884-1970),名国珍,字儒诚,经名默罕默德·易卜拉欣,
昆明人,祖籍大理,系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后裔,沙迪为其先
祖,其父为沙荣廷。杜文秀起义失败后沙荣廷逃往昆明,后来往来于
昆明、缅甸、香港经商,是崇善社(迤西公清真寺)的主要集资创建者。
沙儒诚出生教门之家,幼年受到家庭伊斯兰文化的熏陶,笃信伊
斯兰教。七岁开始学习汉文,清末考入法国人开办的云南政法学校,
并毕业于该校。1907年毕业于香港圣保罗英语学校,精通英语。曾在
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英语教师,并在普洱创办了一所回民学校。
1929年随田尹耕赴泰国北部清迈地区考查,任英语翻译。1929年任
云南明德中学修学主任,兼任云南省第一中学高中部英语教师。
1931年11月,他率中国首届留埃学生马坚、纳忠、林仲明、张
有诚4人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并担任指导教师。这一任务是沙
先生自告奋勇、自费担任的,自然也得到了云南回教俱进会的批准,
这也是第一届留埃学生有所成就的重要保证。当时有不少人不理解沙
先生的举动,他们不知沙先生之志,凭世俗之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
之腹,但多数人是赞扬沙先生的举动的。云南回教俱进会会长马聪这
样赞扬他:“查沙君向以热心宗教见称,吾素所知悉。前在云南时曾在
普洱县创立回教学校一所,今日尚继续办理。去年派遣留学生赴贵国
留学时,特派沙君前往指导,沙君特将其在云南官立学校暨官厅中之
职务慨然辞去,送护学生前往。舍己从人,急公好义如沙君者,洵属
难得。因彼乃一忠实君子虔诚信徒。”沙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叙述
此事:“想起我在南洋参观回教教育,也不适于中国回教的要求,但是
我在南洋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学为世界回教最
高学府,亦为世界回教中心。我回滇后有一位大章先生从阿富汗毗邻
的壁沙尔而来,他参观云南明德中学后,对我说了许多教育问题。因
为他游历过全世界,他把全世界回教教育状况对我说的很透彻,结果
下来他还是赞成爱资哈尔大学的教育,他便把云南回教教育状况介绍
给爱资哈尔大学,谬蒙爱大当局即复函褒许。我们自知缺点很多,故
不敢当,于是我们用函要求爱大容纳中国学生,虽然经过几次通信,
但未蒙明白表示,学生津贴事是为很大疑因,亟待解决的。”“最后,
我不顾前途利害得失,奋而受命,发起组织学生团往埃及留学。其目
的为造就健全师资,以供国内回教教育上的需求。幸得明德中学当局
马伯安、杨文波诸公的赞助,又因护照难领取的事,得我的同事李静
华先生助力,促成此举。至于我个人方面,为宗教维新计,情愿牺牲
我政学两界的本兼各职,亲偕学生团体来埃及向爱大当局妥贴接洽。
除掉我的慈母以爱教心诚,助我旅费外,其余一切需要,都是我自行
筹备。”从上面的记叙我们清楚地看到沙先生此举是全心为教门,以
伊斯兰教维新为大计。
派遣青年学生留学爱资哈尔大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情,它将为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在中埃文化交
流史上谱写辉煌的历史篇章。沙儒诚先生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的意义非
同一般。于是,他主动促成此事并自告奋勇充当留埃学生的指导教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30年阿富汗穆斯林学者大章·默罕默德先生
从越南旅滇,住南城清真寺,沙儒诚得知消息后,遂去拜访。交谈之
后深有体会,便建议明德中学邀请他演讲。是年8月10日圣纪节,
应明德中学的邀请,大章先生在该校进行演讲,沙儒诚担任英语翻译,
纳忠先生根据沙先生的口译记录,后将此记录刊登在1930年8月出
版的《云南清真铎报》第19期上,题目是《阿富汗学者大章默罕默
德君先生在明德中学的演讲》。大章先生专门介绍了埃及爱资哈尔大
学:“埃及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开罗有一个很著名的大学,名亚士哈
(即AI—Azhar)。此校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学生达万人,是世界回教
教育的中心,所出人才非常多;自己很希望贵校将来遣送优秀学子到
那里去留学,想彼邦定乐于赞助的。”云南回教俱进会和明德中学认
为大章先生的“这一希望”很好,于是委托大章先生代为致函爱大校长,
请校长批准接受明德中学的优秀学生留学爱大。8月底大章先生离滇
返国后将他代写之函件寄予爱大校长。是年12月25日云南回教俱
进会收到爱大校长的复函,同意接收明德中学优秀学生到爱大留学。
经过各方人士的努力,留埃学生护照等手续一切办妥。沙先生在《沙
儒诚老师在欢送留埃学生大会上的演讲词》一文中说:“会长、社长、
各处长、各职事、各来宾:今天承蒙开会欢送我们,实在不敢。说到
此事之所以成功,确非个人力量能及,实属在座各位之热心,群策群
力心;刚才杨校长言之很详,就其中护照一节,感受无限困难,很幸
福,算昨日已告完毕。”“校长希望此去同学,保重身体,注意卫生,
守校规,勤功课,重人格,不见异思迁,求学期间随时报告母校各点。
会长、社长及各位亦同样希望,自己本着指导资格,将各位的一切热
望,转达给未莅会的同学。以后呢,自己当然尽自己精力之所及,一
点不敢疏忽,时时尽指导的任务,希望此事有始有终。”在《沙儒诚老
师于本校第三班全体学生欢送会上的演说词》中,沙先生说:“今天诸
位开这个欢送会,个人觉得非常荣幸,自己就此时机,向诸位略为报
告。我早对回教前途想有所贡献,因为环境机会两方面的阻碍,所以
难有很大的志向,终未达到目的,这确是我感到不乐得地方!我由海外
归来有两年多了,回家之初,恰遇俱进会诸公发起创办明德中学部,
这实是意外的喜悦。可见滇中父老也是同样地感到教门之不振,非人
才不能挽救。但人才终须用教育去栽培,所以才有办学之举。自己之
意,为此时可算时机已到,应多在明中尽一点责任,不料后来应友人
的请托,又在市政府及市各中学任务,以致除每周进校来担任数小时
之英语钟点外,其余之时间,都是忙碌于公事之间,故对校中缺少尽
责,殊为抱愧!今毅然决然的自愿送学生出外留学,一方面希望造就人
才,一方面自己亲身去考察回教各地的教育教务情形,以便将来回国
报告国人,俾教育家稍得一点参考,以求改进,这是自己求达到所抱
的中略。”从沙先生在两次欢送会上的演说,我们能十分清楚地感到,
沙先生自告奋勇承担指导留学生的重任,是为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着
想的。1931年11月9日上午,沙儒诚偕同纳忠在米轨昆明南站(塘
子巷)乘滇越米轨火车到开远转沙甸,与在沙甸等候的马坚、林仲明、
张有诚汇合。11月12日上午,他们5人在毗邻沙甸的鸡街火车站乘
个碧石铁路小火车(寸轨)到蒙自。在蒙自住一晚,13日早他们从蒙自
乘小火车到碧色寨火车站,上午10时许转滇越火车向河口南行直达
越南河内,再转海防。17日下午3时,他们搭“东京号”邮轮离开越南
海防前往香港。22日,他们由香港经西贡、新加坡,穿阿拉伯海至亚
丁、吉布提,过红海,经苏伊士运河抵赛德港,12月20日抵达开罗,
费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6:2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5503613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埃及留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埃及留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