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潮起伏

更新时间:2023-03-06 05:37:56 阅读: 评论:0

光的反射教案-羔羊肉

心潮起伏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可乐鸡翅的制作方法)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过零丁洋》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表

现了诗人文天祥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

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下面是小编收

集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读。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

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

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

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

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

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

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

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

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

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

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第二句中的

“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

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

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

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

风雨飘摇。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丁。”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

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不

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最后,作者

从沉郁悲痛转为昂扬壮烈,以高亢的笔调、磅礴的气势,表明了自己

在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

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表

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

市)从容就义。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名家点评

武汉大学教授苏者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

义的生死观。这联壮语感召了后代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

身!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由于结

尾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宋诗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文天祥画像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

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知

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义军,入卫

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

逃到温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

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

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

《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

生全集》。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5:3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5227613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潮起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潮起伏.pdf

上一篇:优秀大学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心潮起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