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课文

更新时间:2023-03-05 23:57:47 阅读: 评论:0

恋爱小游戏-绣球的花语

白杨树课文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精华油的使用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

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

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

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

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

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

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

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

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

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

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

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

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

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

——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

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

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

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

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

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

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

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

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

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

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

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

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

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

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

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

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

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

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

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

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

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

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

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

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原载《文艺阵地》月刊第6卷第3期,1941年3月10

日出版)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

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

(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

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

个词是什么意思?

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礼赞。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

美之情?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

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

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

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

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

深。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

还有崇敬。

(设计意图:通过解说文题中“礼赞”的意思,明晰本

文的情感——崇敬和赞美;由此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达

赞美之情的文句,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赞美之情;再抓住

关键词设疑,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赞美白杨树时由浅入深感情

递进的层次,既创意解读文本,又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

环节。)

二、由浅入深,徜礼赞之线

(一)通读全文,梳理线索。

文章围绕赞美白杨树的什么特点展开?请用简洁的语

言梳理作者对白杨树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抒情

线索和情感层次。)

(二)研读文本,感知赞美

1.初见白杨,昂扬情绪

(1)在哪里初见白杨树?环境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文

句看出来?

明确:高原;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

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

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诵

读)。

(2)这样的高原图景给了作者怎样的感想?

明确:先是“雄壮”“伟大”,而后滋长出“单调”。

(3)“单调”的感受是怎样改变的?变成了怎样的情绪?

“单调”有什么作用?

明确:看见了一排,或者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像哨兵似的树木(诵读);变成了惊奇、昂扬(诵读);欲扬

先抑。

2.凝视白杨,倾心形貌

(1)过渡:既然白杨树让人在“惊奇”中叫出声来,

那么作者当然会走近凝视、细细观察。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观察白杨树?它的形貌有什么

特点?

明确:开头一句用“笔直”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

种树,这是总括;接下来的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

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

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这是第二层;最后两

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

不折不挠。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

杨树的气质以高度的评价。(诵读)

3.联想白杨,礼赞精神

(1)过渡:这样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自然让

人浮想联翩……

(2)品读第7段四个排比反问句,说说这四个句子让

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联想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

的?

明确:由树联想到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

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

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

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

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

达到高潮。

(设计意图:依循作者对白杨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

按“初见”—“凝望”—“联想”三个情感层次研读文本,

解读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貌、内在精神的不平凡,文本

内容和教学重点得以在徐徐呈现中逐一落实,循序渐进而又

拾级通幽,别有趣味。)

(三)回望文本,小结脉络

小结文本内容: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开头、中间、

结尾又不断点题,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

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而且,这条感情线索由远及近、由

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表现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

精神的不平凡,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

情也浓浓,意也浓浓,令人回味无穷。

三、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礼赞”是带着敬意赞美之意。文章第1段、第4段、

第6段、第8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

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并与标题形成呼应。而且,文章从生

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三个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

凡,沿着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感情线索,将对

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引导学生进入学

习状态,更能通过纵观文本,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做

出铺垫。)

二、托物言志,品礼赞之意

(一)设疑过渡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二)背景助学

这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

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

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

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

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

散文。

(设计意图:引入文章的背景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三)精读探珠

1.文章中哪些文句让你感受到“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

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明确:第7段、第8段(诵读)。

2.这种“对解放区人民”的赞美,作者并不是正面表达

的,而是通过什么事物表达的?这是什么方法?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通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质朴、

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明确:第7段,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由树及

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

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

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

等词语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

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

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

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段则通过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

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

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直接点明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

4.要赋予白杨树这样的象征意义,文章需要做怎样的铺

垫?

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

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点是利

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

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

也就是“借此言彼”。

作者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在展示白杨树

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独特的景象)、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

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赋予白杨树具有鲜明时代

特征的象征意义。

5.你对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有了怎样的认识?

明确:首先形神兼备地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

的特征;同时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

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设计意图:以抽丝剥茧的一系列问题为导引,结合文

本的句段内容,带领学生学习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既加强

了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又把握了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的核心要义,可谓拨云见日、步步为营。)

(四)演读小结

1.小结:作者之所以赞美白杨树,是运用托物言志和象

征手法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

和他们所具备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精神。

2.师生表演读,体会并演绎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

之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其中,师读第一个反问句,

女生齐读第二个反问句,男生齐读第三个反问句,全班齐读

第四个反问句,三名学生代表读第8段前两句,全班齐读第

8段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品味情感;在朗读中体会方法;

在朗读中升华主旨。)

三、品读语言,学礼赞之法

(一)欲扬先抑

1.品读两个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1)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

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

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

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

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

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

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

了一声的!

(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

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

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

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

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明确:两处都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

富于变化,给读者制造出阅读的“惊喜”;同时,第(1)句

牵引着读者,第(2)句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

(二)烘托蓄势

1.品读下面句子,体会其妙处。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

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2.明确: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

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白杨

树的出场蓄势,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

用。

(三)对比突出

1.品读下面句子,说说为什么要写楠木。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

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

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明确:写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

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

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

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

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句段进行品读赏析,引导学生了

解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及其作用,体会这些技巧的

表达效果。)

四、总结梳理,得礼赞之旨

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篇所学:(一)全文以赞美白杨树

的“不平凡”为线索串起整篇文章;(二)在描绘白杨树形

貌气质的基础上,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象征手法,赞美北

方农民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文章运用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增强了语言

的表达效果。

五、板书设计(略)作品鉴赏

结构划分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

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

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

树怎样的“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

的高原风貌,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

高原风景画:初看,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细瞧,

近处麦浪翻滚,远处连峰祈福。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

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雄壮”、“伟大”,但又有些“单调”。

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

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

兵似的树木”,但又不立即说出这种树木的名字,而是用一

设问句来提醒,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

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

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深感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

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五段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

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

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

体描绘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

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

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

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怍者再次直抒

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

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作者用别具一格的

审美眼光,从白杨树的朴实风格、内在的美质,联想到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

他们团结一致、坚持抗战,用血写出了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

神和意志。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

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

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

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

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作者把“贵族化的楠木”与“极

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进行对比,一“那”一“这”表现

出界线分明的爱憎。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艺术特点

①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

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

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

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

低得多。此文的成就,是与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

有了更深的意义。

②文笔婉曲,结构谨严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赞颂白杨树“不平凡”,但却

不紧接着描绘其“不平凡”的面貌,而是把文笔宕开,去描

写高原的景色。这就使文章有了曲折。当写到对高原产生单

凋之感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为

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在具体描写了白杨树“不平凡”之

后,作者又先抑一笔,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使文

章的情绪又沉下来。接着用“但是”一转,称赞白杨树是“树

中的伟丈夫”。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它

的象征意义,文章的思想开拓出新的境界,作者的感情也达

到了高峰。最后斥责那些鄙视白杨树的人,使感情又来了一

个回旋。结尾照应开头,再一次“高声赞美白杨树”,感情

炽烈,又使全文意境完整。

③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作者写高原、写白杨,选用的词语,都十分精当,贴切。

如写高原的“大”,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平”,用“坦

荡如砥”;写白杨的高大,则用“伟岸”、“挺拔”、“参天耸

立”,“傲然地耸立”。同是赞美白杨的“不平凡”,却用不同

的句式,显出感情的变化。开头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是

从正面肯定了白杨树超凡的气质,以后反复强调白杨树“不

是平凡的”,改肯定为否定句式,是从象征意义上驳斥了那

种轻视北方民众抗日斗争的观点,是以更激越的感情赞美白

杨树超凡的精神气质。

总体来说,这篇散文不仅思想内涵丰裕,在艺术上也极

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奇妙,在

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而又委婉。为了突出白杨树,

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

气质和形象。

文章布局整饬而又层层深化,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

到内核各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相互呼应,强

化了主题。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3:5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31867116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杨树课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杨树课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白杨树课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