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

更新时间:2023-03-05 23:32:38 阅读: 评论:0

断奶下载-家常排骨

建筑施工技术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trine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基础工程的施工

(一)挖孔桩技术

利用机械或者人工进行挖掘开孔的方式就是挖孔桩技

术。如果当地的土质无法达到建筑承载力的要求,而且还

不能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时就可以考虑对地基进行

坚实层设计。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挖孔时,

深度达到1m,这时就要对地基进行混凝土喷射或浇灌工作

了,而且要用钢筋对上下圈进行必要的链接。扩孔工作要

等到挖掘工作达到指定的深度后才能进行。最后还要进行

混凝土浇筑和安装钢筋的工作。根据具体情况,挖孔桩直

径和桩体长度要控制一定的比例来满足施工要求。

(二)钻孔灌注桩技术

桩孔位置的处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最重要的环节。钻

孔灌注桩技术对孔的要求很高,钻孔前要先将残渣清理干

净,再放好钢筋笼,这都是为混凝土的浇筑做准备的。我

国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多采用下钢套筒方式。孔壁的保护措

施是采用泥浆来完成的。这种打桩方式利用回转机进行开

孔,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同样也被广泛应用。

(三)深基坑支护技术

坑基越深,危险系数就越高,这就要求高质量的支护

技术。但乐观的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护技术得到

了比较高的发展。决定坑基是否符合要求主要依据的技术

条件有:土钉墙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水泥土墙技术。

其中应用范围比较窄的就是地下连续墙技术,坑基深且对

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工程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对于坑基小

于15米的情况,采用土钉墙技术,它的优点主要有施工简

单、成本低、工程周期短、对环境保护要求低。对于软土

层的地区,普遍采用水泥土墙技术。它的优点主要有施工

方便、造价低、工作时间短、防漏特点突出等。根据不同

情况,我们可以进行选择性施工。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润滑;严格计量、控

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

方法。

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一水泥一砂子一水。

(二)混凝土浇筑

1、单独基础浇筑。(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

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

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

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2)浇筑台

阶式柱基时,防止垂直交角处可能出现吊脚(上层台阶与

下口混凝土脱空)现象。(3)为保证杯形基础杯口底标高

的正确性,宜先将杯口底混凝土振实并稍停片刻,再浇筑

振捣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同时,

还应特别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应在两侧对称浇筑,以免

杯口模挤向上一侧或由于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4)

高杯口基础,由于这一级台阶较高且配置钢筋较多,可采

用后安装杯口模的方法,即当混凝土浇捣到接近杯口底

时,再安杯口模板后继续浇捣。(5)锥式基础,应注意斜

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固质量,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用人工

将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设计要求。(6)为提高杯口芯

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芯模拔出,

并将杯壁划毛。(7)现浇柱下基础时,要特别注意连接钢

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倾斜发生偏差时及时纠正。

2、条形基础浇筑。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

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

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入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

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

3m。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

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

〜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3、设备基础

浇筑。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

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

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

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对特殊部位,如地脚螺栓、

预留螺栓孔、预埋管等,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混凝土上

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同时要防止碰撞,以免发生位移

或歪斜。对于大直径地脚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

用经纬仪随时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一)施工前,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详细调查施工驻

地、施工场地、取弃土场、施工便道、砂石料开采区域的

环境概况,编制由于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施工区域环境影

响报告书,报有关部门审批,保证施工方案将环境影响减

少到最低程度。

(一)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本着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与工

程本体同步实施,不留尾巴,不留后患。确保工程所处的

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把因施工原因产生的噪声、大气污

染对现场人员及公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护生态

和水资源环境,废水、弃磴、泥浆以及工程按规定排放、

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杜绝水土流失。生产、生活

区集中布置,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种类,制定相应的防范

措施,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达到集中

控制,减少污染范围之目的。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

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

(三)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清理,拆

除废弃临时设施,多余材料及建筑垃圾清运出现场,作到

工完场清。

临时占地时应考虑施工完后复耕或撒草籽绿化。施工

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随意弃置和排

放。

(四)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砂石废料要及时收

集,运送到指定投弃地点。

(五)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技术在不断的提高,但安全问题依然

十分突出。它不仅仅关系到建筑企业、单位的利益,更威

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的稳步发展。正是因为这

样,建筑企业、单位必须积极的从源头上认识到自身安全

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探索出

有效的、科学的以及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保

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3:3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30358125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建筑施工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建筑施工技术.pdf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