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记录

更新时间:2023-03-05 23:17:51 阅读: 评论:0

网络密码-腊肠的功效与作用

数学听课记录
2023年3月5日发(作者:过新年儿童画)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10月28日到30日,本人有幸到重庆市聆听由重庆市组织

的“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区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

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

学优质课。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

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

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参赛选手精彩的表演和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给我流

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还有许多地方在我

们的平时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在此想和同行一起交流。下面

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吧。

体会之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

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因为俗话说:“好的

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

师利用魔术引入,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美引

入。他们目的都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体会之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

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

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

体,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

程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们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

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

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

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

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体会之三: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

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王

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她很善于表扬学生,很

细心,很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

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体会之四: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

“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

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

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也就是说,

要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

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

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

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

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

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

二十一”、孙悟空“七七四十九变”和日历表。又如:王智萍老

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是所站的“位置”

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

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

的实效性。

体会之五: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

板书呈现时机及内容;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

现,及时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

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复习课中实践的重要性;采用

问题导学形式,层层设计问题组、步步深入,从而勾画出知识体

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应用知识、

分析推理、整合创造、得出结论。而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

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

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

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

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

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

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

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

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

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3

“讲课评比”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

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

请指正。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市内各个学校5

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

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

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

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

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

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

如刘艳杰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

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

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

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

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

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

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

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

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吕金颖老师利用超市、商店

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

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

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活动是学生所喜

欢的学习形式。

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

的知识趣味化。如刘子跃老师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

学习单位体积的问题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

再让学生用烧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币的大小等等,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再如慈老师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

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

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

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吕金颖老师的

《找规律》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摆圆柱、正方体、长

方体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

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

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

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

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

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

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

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

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

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

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

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

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

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

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

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

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

(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

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

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

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

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

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

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

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

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

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

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

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

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5

今天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到实验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

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

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

赵曼老师上三年级《级的变化规律》,赵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

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

别之处,是赵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

________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

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

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

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赵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

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

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

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

小进,大疑则大进。”赵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

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

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

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

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

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赵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

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6

这两天观看了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的相关视频,任课老师讲

的十分精彩,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几位教师出类拔萃

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

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的驾驭课堂

我感受最深的是选手们基本功都很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

力都很强,理论水平较高。每一位教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

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

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

经验。

二、重情境的创设,巧妙的引入新课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结合学

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较为亲切自

然的情境学习,兴趣很浓。如第一节《小数的意义》,教师通过

自我介绍,如:身高1.75米,体重64.5公斤,视力:4.2,4.6。

体现了小数和整数的区别及小数的意义;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老师以

学校要举行一分钟跳绳比赛,我们五年级选哪个老师参加比赛?

这一问题切入,情境的创设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数学与

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几位老师都能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稍

复杂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并且

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

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

人。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提

出猜想,然后分组进行验证,最后汇报交流,学生采取各种方式

验证了猜想,得出了最后的计算公式。对于学生的难点问题,对

于学生的难点问题,老师耐心的去启发引导,突出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

四、教学课件制作巧妙。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

23×12时,老师巧妙的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

了23×12的算理,突破了难点。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

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

固掌握。

五、例题设计精巧,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师生在学习完本节的知识

点后,通过一个小游戏,仿照0.5的介绍方式,让学生题别的小

数:0.80,0.425等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

本节课的知识。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整个练习过程设计,

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学生热情高涨。尤其是火眼金睛辩对错:

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说说错在哪些地方,改正错误,加深

了对难点的理解。

六、注重学习小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

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

式,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老师

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

性。

七、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

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是学习平

行四边形面积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

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切的体会到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更应富

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通过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培养他们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促进学生

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7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

一个学习与提高的机会。我有幸去赣州听课,现在我把听课后的

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

特的见解。所以,我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

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这

次竞赛课中的感悟。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

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

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

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

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

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

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

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

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

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

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

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

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

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

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各课都展示了新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

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

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

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

数学________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

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

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

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

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

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

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

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

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

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李教授在点评时所讲:

“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

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

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

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3:1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0294711259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数学听课记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数学听课记录.pdf

上一篇:工作思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